-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大便下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等,是指血自肛门排出,或血随便夹杂而下,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摄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以致于胃肠脉络受损,血液下渗肠道所致。其病位在肠,多为风火熏迫,阴络被伤,阴血不藏:或饮酒食辛,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化热蕴毒,灼伤阴络,壅遏气血而致,日久耗伤阴阳气血,见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之象。临床有虚实之不同,但主要有风火熏迫大肠、大肠湿热蕴毒、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滞胃肠五种证型。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血箭”。所以后世医家根据出血部位,有远血、近血之分:按血色鲜黯,有肠风、脏毒之别。
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肛门部疾病如痔疮、肛裂,胃肠病变如痢疾、结肠癌,以及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急性热病,血溢病(血友病等)、紫癜病以及黄胖病(钩虫病)、益虫病(血吸虫病)、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均可见到便血症状。
(1)风火熏追大肠: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饮冷,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2)大肠湿热蕴毒:大便下血,便血鲜红,或为脓血便,兼见面目发黄,口干而苦,不欲饮食,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少食腹胀,便下不爽,气味秽臭,或者灼热坠胀.里急后重,或发热,口渴饮冷,小便短赤,或混浊,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
(3)肝肾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遗精,腰疫膝软,形休消瘦,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4)脾肾阳虚:先便后血,便血紫黯,或为便黑如柏油样,脘腹隐痛,面色无华,肢倦懒言,少食便溏,甚则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
(5)瘀滞胃肠:大便下血色黯红,脘腹疼痛如刺,腹腔中包块固定,便血黯黑,或呕紫黑血块,面色无华或青紫,潜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有斑点,脉涩。
(1)风火熏迫大肠便血与大肠湿热蕴毒便血:二者均属热证、实证,风火熏迫大肠便血,属于“肠风”,风火熏迫肠腑,火热迫血妄行,故临证多见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血下如溅、质清色鲜,甚则纯下鲜血,兼见口渴饮冷、口苦口臭、大便燥结、苔黄脉数等症。大肠湿热蕴毒便血,皆因湿邪蕴结体内,下注大肠,化热蕴毒,壅遏气血,而致大便下血,属“脏毒”,因其蕴积毒久而始见,故下血紫黑污浊,色黯不鲜如黑豆汁,甚则成片作块。湿热阻滞,气机不利,见胸脘痞满、呕恶少食、腹胀便结、肛门肿痛、苔腻脉滑等症。
(2)肝肾阴虚便血与脾肾阳虚便血:二者皆属虚证,遇劳频发。然肝肾阴虚便血,水亏火旺,扰动阴络而发生便血,证属虚热,见先便后血,血色深红,点滴而下,体倦乏力,兼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阴虚火旺等表现。脾肾阳虚便血,脾胃阳气虚损,失于统摄,肾气亏乏,失于封藏,阴络血溢,发生便血,属先便后血之“远血”,质清稀、色黯淡,或黑腻如柏油。兼见面色淡而不泽,短气懒言,肢冷畏寒,脘腹隐痛,尿清便溏,舌淡脉微等阳虚症。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共1穴。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十大养生保健穴...
阴交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寸。共1穴。
神阙脐中央。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十大养生保健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
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共2穴(按...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l 5寸。共2穴(...
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十大...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共2穴(按...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
太白第1跖骨小头(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凹...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十大养生...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共2穴(按身体对...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
天枢脐中旁开2寸。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十大...
取中极、关元、阴交、神阙、中脘、合谷、曲池、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承山、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天枢、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1~2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大便带血的问题,现实中比较常见,但是牵涉到的原因特别多,出血的脏器以及部位不同,我们选择的调节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仅仅从出血颜色来看,就有鲜红色,暗红色,甚至黑色。便血颜色黯红,或黑而量多,与大便混杂而下,其病位多在胃及小肠;便血颜色鲜红,或大便中带有血液,其病位多在大肠、直肠。
之前也遇到过一个晚期肝腹水的患者,一旦吃饭吃的不是流食,或者吃的食物较硬,就容易出现胃出血的问题。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黑色便血
除了脾胃肠道出血之外,常见的还有痔疮导致的便血问题。这种情况一般血液是附着在大便表面居多,或者在大便之后手纸擦拭的时候回有略微带血的情况。
所以,只是单纯讲便血的问题,意义不大,毕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出血。所以大家下次咨询一定把情况,症状描述情况,甚至把舌苔正反面拍照我看看
针对这个情况呢,我把我常用的调节此类情况的两个穴位,和大家分享下:
1 大肠俞穴 位置: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找法: 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然后旁开1.5寸即可此穴 释义: 大肠俞穴可以调节大肠的功能,是大肠的背俞穴,同时肠道出血在生活中比较多,所以选择这个穴位疏通肠胃,调节出血问题。 2 隐白穴 位置: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找法: 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与指甲下缘各作一垂线,两条线的交点处,即为本穴 释义: 此穴归属于脾经,是脾经的井穴,主要作用就是治疗各种各样的出血问题。比如流鼻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量多,崩漏等都可以用 中医认为:脾主统血。 就是统摄血液的意思,而隐白穴为脾经的井穴,脾经之气从此发出,刺激此穴有补脾固本、益气摄血之功。 艾灸隐白穴之后脾气充足,对于血液的固涩能力增加,自然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