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Tiān Xiān Zǐ
【别名】莨菪子(《本经》),莨y子(《本草经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
莨菪,又名:横唐(《本经》),行唐(《别录》),A(《玉篇》),山烟、山大烟、野大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根肉质、粗大,多分枝。茎高40~80厘米,上部具分枝,全体被白色腺毛。基生叶大,叶柄扁宽而短,叶片长卵形,长14~20厘米,呈不整齐的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急尖,两面被白色直立长柔毛及腺毛,以下面较多;茎生叶互生,排列较密,无柄,卵状披针形,每侧有2~5个疏大齿牙或浅裂,叶渐上渐小,最上部的叶常呈交叉互生,成2列状。花腋生,单一,径2~3厘米;萼杯状,绿色,5齿状浅裂,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漏斗状,5浅裂,常有一裂隙较深,裂片先端圆钝,浅黄色,具紫色网状脉纹,外被短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不等长,略与花冠管等长,花药深蓝紫色;子房略呈椭圆形,花柱单一,柱头头状。萼管基部膨大,宿存,内包壶形蒴果,2室,盖裂。种子多数,呈不规则阔肾形,胚弯生。花期5月。果期6月。
本植物的根(莨菪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宅边的荒地上,或为栽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
【性状】
干燥的种子,略呈肾形或宽卵圆形,两面扁平,直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有细密的网纹,脐点处凸出。气无,味微辛。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河南、河北、辽宁。此外,吉林、黑龙江、江西、青海、陕西、浙江、西藏等地亦产。
过去尚有一种进口天仙子,商品习称南天仙子,为
【化学成份】含莨菪碱(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l-东莨菪碱(atroscine)、脂肪油等。
【炮制】《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性味】
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雷公炮炙论》:大毒。
③《别录》:甘,有毒。
④《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有大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胃,肝三经。
【功能主治】
定痫,止痛。治癫狂,风痫,风痹厥痛,神经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②《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③《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④《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⑤《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2~4分。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注意】
有大毒,内服宜慎。
①《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②《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附方】
①治五癫,反侧羊呜,目翻吐沫,不知痛处:猪卵一具(阴干百日),莨菪子三升,
②治风痹厥痛:天仙子三钱(炒),大
③治积冷痃癖,不思
④治年久呷嗽:莨菪子、
⑤治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⑥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
⑦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
⑧治恶疮似癞者:烧莨菪子末敷之。
⑨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末茛菪子敷疮上。
⑩治a犬毒:服莨菪子七枚,日一。(⑦方以下出《千金方》)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