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齐派医学植根于齐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并得以流传发扬,成为齐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齐派医学中的代表人物有
医以德而行,德以医为载体,
一、"无信不医",树立医患互信观
互相依赖是医患关系成立的基础,也是治病救人的前提,所以,扁鹊在他的"六不治"理论中提出"信巫不信医"为一不治,欲使患者信医,则首先要求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充分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也就是学医要"勤求古训",行医要"仁慈为本",为人要"求善求真"。在这方面,扁鹊是一个典范,东汉名医
二、广施人道,不分贵贱
从医的目的,就在于济世救人,所以应"贫富贵贱、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扁鹤、淳于意等名医虽然多次被邀请作宫医,或达官显贵的侍医,但一概拒绝,而是长期不辞辛苦匿名于民间,四处游学行医,"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悬壶济世、不惜风雨兼程"。
三、谦虚求实,治学严谨
扁鹤的医术为当世所崇为后世所仰,司马迁的《史记》中唯一一篇医家传记即为《扁鹤・仓公列传》,并极尽赞美之辞,"扁鹤言医,守数精明,为方者宗,后世循序,弗能易也"。大家所熟悉的"扁鹤望齐桓侯之色"就生动地说明扁鹤望诊水平的精湛,但即使如此他仍坚持四处游学,勤求古训,广泛求师,潜心钻研,以至"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鹤也"(《史记》)。在治学方面更严谨的当数淳于意,他自幼好学,广泛涉猎,先投师于当世名医公孙光,后拜师于同郡的公乘阳庆,尽得其传,并在行医之余,为了更好的总结行医的经验教训并传世后人,将典型医案详细记录,以成"诊籍",即我国最早的病历。其诊籍所载25例医案中可知,淳于意强调诊病必须审慎行事、诸诊合参,他指出诊医者"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辩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其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无怪乎他的老师公孙光称赞他有"圣儒"风度,"必为国工"。他的治学严谨还表现在他教授徒弟上。淳于意有记载的徒弟有七人,他根据个人的特点,授予不同的医疗技术,如教宋邑学色诊,教高期、王禹学习
四 实事求是,敢于承认不足
汉文帝曾有诏书问淳于意"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意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那种"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而又"谬言为道,更名自功","不留神医药"而"意逐荣势"之徒难以相提并论,也为当代医者所诫。
五 以人为本,随俗为变
《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医本身即是以人为本的科学,
扁鹊有六不治论,即"骄恣不论於理"(骄横不讲道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
又《史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六、崇尚科学,反对异端邪说
扁鹊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一生坚持与巫医巫神作斗争,每到一处,他都向人们宣传科学思想劝导人们信医勿信巫,以免枉送性命,由于他在民间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对减弱当世巫医邪说的风气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淳于意则极力反对秦汉之际兴起的炼丹服石之风,如诊籍中所载:齐王府中一个名叫遂的侍医生病后,自己炼制五石服用,请淳于意诊治时,淳于意依据医学理论,认真负责地指出炼服五石的危害性,告诫他不能随便服用五石散,但遂不听劝告,终于因疽发而死亡。淳于意是我国医学史上反对服石求仙的先躯者。
七、悉心授徒,打破医学神秘
古代医术上的传业授徒,多是严格划分内外亲疏的,因而造成许多优秀的医术不能施惠于广大的百姓,甚至失传。而齐国名医公孙光,淳于意等人则打破了这种授徒上的限制:他们不但学有师承,四处行医,而且把医学单传方式变为公开带徒多人的教授方式。淳于意师承于公承阳庆,公孙光,而淳于意则下传弟子临淄人冯信、唐安、宋邑,济北王太医高期、王禹等七人,并皆得真传,成为汉代名医,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 序》中所说:"上古有神农、
齐派医学正是在春秋、战国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并与秦派医学对应而立、成为齐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正因为齐派医学是在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而它也集中体现了齐文化的精髓,"仁"字,即以仁慈为本、"求善求真"为原则,使齐派医学的医德医风在中医的发展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也为当代医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学习和借鉴的医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