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
吴氏认为温病的病机是随三焦而变化的。他虽然沿用了《内经》三焦之名,却未尽用《内经》三焦之实。《内经》所言三焦,多半在讨论它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而吴氏所言三焦,只取了《灵枢・营卫生会篇》三焦分部的意义,用来区分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借以掌握病情的传变机势而已。他说:“温病由口养而人,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飞说明上焦病主要是指肺与心包络病而言,中焦病主要是指脾胃病而言,.下焦病主要是指肝肾病而言亦如《温病条辨・治血论》所谓“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与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现将其三焦症状归纳如下:
1.上焦症状 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脉不缓不紧而动数。如逆传至手厥阴心包络,便见、舌色绛赤。烦躁口渴,甚则神昏谵语、夜寐不安、舌蹇肢厥等症。
2.中焦症状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日晡益甚,脉大,面目俱赤,呼吸气粗,大便秘,小便清,口燥渴,舌苔老黄,甚或黑有芒刺;或身热不甚,午后较重,神识如蒙,舌苔白腻,脉缓,头胀,身重胸闷不饥,泛恶欲呕,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速泻。
3;下焦症状 昼间较轻,夜间烦躁,口干燥不欲多饮,咽喉痛不利,或咽疼不能言语,心烦溲短色赤;或厥逆交替,心中疼热,懊侬烦闷,时作干呕或头痛吐沫,心中饱嘈而不能食,神情有时默默,在上则口干糜烂,在下则泄利后重或风动痉厥、囊缩腹痛、耳聋。
吴氏运用三焦辨证与仲景运用六经辨证、叶天士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实无二致,都是掌握病机、归纳脉证、区别证候,从而作为进一步辨证论治的依据。三焦辨证是由上及下,由浅入深,须竖看;六经辨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两者有一纵一横之妙。三焦辨证溶卫气营血于一体,两者相辅相成。
吴氏于湿温一证最有研究,《条辨》论之亦详。他说:“瑭所以三致意者,乃在湿温一证。盖土为杂气,寄旺四肘,藏垢纳污,无所不受,其间错综变化,不可枚举。其在上焦也,如伤寒;其在下焦也,如内伤;其在中焦也,或如外感,或如内伤,使学者心摇目眩,无从捉摸。其变证也,则有湿痹、水气、咳嗽、痰饮、黄汗、黄瘅、肿胀、虐疾、痢疾、淋症、带症、便血、疝气、痔疮、痈脓等证,较之风火燥寒四门之中,倍而又倍,苟非条分缕析,体贴入微,未有不张冠李戴者。”《条辨》所载的三仁汤(杏仁、
轻灵活泼,是补《伤寒论》之未备。
善于养阴保津,亦是吴氏临床一大特点,他说:“《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温病初起,吴氏根据叶氏“温邪在肺,其合皮毛,用辛凉轻剂”的思想,首用辛凉平剂银翘散(银.翘、桔、薄、竹叶、荆齐、豆鼓、牛劳子、生甘草)和辛凉轻剂桑菊饮、继而用辛凉重剂白虎汤。阳明结热,煎灼阴津,吴氏有增液承气汤(元参、麦冬、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