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B江医学,起于西汉,源远流长,名医代出,学术繁盛,已经跨过2 000 余年光阴。据考证B江干支流涉及的16 个县市有医家963 人、医籍684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B江流域,影响深远,流传海内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道教传道行医而兴起于汉唐
汉唐时,江西的B江流域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特有的山水形胜旖旎风光吸引着四方道家术士云集,依山傍水,结庐隐居,传道行医,如我国道教流派著名的四大天师中有张陵、葛玄、许逊三位均在B江流域立坛布道传医,由此促进了B江医学群体的兴起。据史志记载,早在西汉昭帝时有浮丘公及其王、郭二弟子,东汉有张陵、张衡、张鲁、张盛、葛玄,晋代有郑隐、
西汉时,浮丘公与王、郭二弟子隐居B江流域建昌麻姑山修行,立坛炼丹制药,传丹法及
东汉时,张陵隐居B江流域金溪周边的龙虎山和樟树x皂山西坑挂壁峰修行30 余年,在x皂山西坑挂壁峰筑“天师坛”,炼丹、制药、治病,撰《神仙得道灵药经》,开樟树医学及制药先河,诚为樟树药业之始祖,后世发展为“樟树帮”。
东汉末三国时,葛玄隐居B江流域南城麻姑山和樟树x皂山等地修行40 余年,筑坛、创药苑、采药、制药、炼丹、行医、传医、传授丹术及中药炮制法,撰《葛氏杂方》《广陵吴普杂方》《神仙服食经》,受其影响,业医药者纷起,由此B江医学兴起; 此后,其徒郑隐及侄孙葛洪传承葛玄之学,亦在B江流域修行,布道行医。
晋时,洪都道士许逊隐居B江流域洪都西山修行,布道行医,曾在四川旌阳和江西丰城以
唐时,新建道士胡超僧隐居B江流域新建修行,擅丹术,通医术,武则天欲不老,诏其合长寿药。豫章道人崔隐士隐居B江流域豫章修行,擅丹术,精医术,值唐皇患奇疾,诸医不效,崔隐士仅投一药丸而愈。南昌道士施肩吾隐居隐居B江流域洪都西山修行,以炼养形气、养生治病,撰成《群仙会真记》《华阳真人秘诀》; 二书为国内较早的
因尊儒重医而发展于宋元
宋元,国家尊儒并重视医学,B江临川王安石任北宋丞相推行新法,改革太医局和医学教育,熙宁九年医学分十三科,促进了B江医学的发展。王安石以儒通医,受其改革及重视医学思想的影响,B江流域尊儒重医风尚沛然。宋时B江流域书院兴盛,有书院近100 所,为当代之最; 文化昌盛促进了医学的繁盛,因此有素有“才子之乡”和“医学之乡”美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人们竞相习医,施医济众,出现了60 余位儒医大家,医术精湛,著书蔚然,形成了“儒人达医”之风尚。
儒医相通大家。如医学教授陈自明儒医相通,精妇、外、喉科,所撰《妇人大全良方》被誉为“中国
弃儒从医大家。医学大家黎民寿弃儒从医,治病多良效,患者争造其门,所撰《辑方》《决脉精要》《注广成先生玉函经解》等流传日本。名医李季安弃儒从医,治病不择贫富,其贫困不能自存者,必拯其危急,有儒医之称,撰《内经指要》。
先儒后医大家。建昌路医学正余明可先儒后医,精通医理,为一时医中之最。医学教授严寿逸先儒后医,著《医说》,元代理学大家吴澄为《医说》作序曰: “盱江名医黎民寿,著论《辑方》,至今盛行于世,医学教授严寿逸,亦盱江人,用药去疾,随试辄效,何盱江独多工巧医欤?”
医儒相通大家。宫廷太医后裔席弘医儒相通,先世数代为太医院太医,世精针术,针效如神,撰《席弘家
可见,宋元时期仕人以通医为荣,医学被认为是实现儒家理想的重要途径,涌现出众多儒医大家,著书立说蔚然成风,据统计宋元以降B江医家所撰医籍达600 余种,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后世B江医学的发展。
因政治文化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以降
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都于南京,在南京应
药业发展促进医学繁盛。B江医学的兴起地建昌、樟树以及周边的南丰、丰城,不仅医学繁荣而且药业鼎盛,药商云集,药材齐全、炮制精良,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著名药帮―――江西建昌帮和樟树帮,与“京帮”、“川帮”并称为中国三大药帮; 如樟树自古称为“南国药都”,樟树药材曾被钦定为皇宫用药。至今,药界还有“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过建昌不成”之赞誉。两帮药业全盛时期,有药行300 余家,药业遍及国内津要以及东南亚。医药相济,药业的发达促进了B江医学的繁盛。
戏曲繁荣促进喉科兴盛。B江流域的临川,是“才子之乡”,儒学昌盛,儒医大家众多; 亦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喉科发达,名医更是繁多。明时,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之“临川四梦”戏剧就产生在临川。戏曲极受当地人民的青睐,由于说唱戏曲很容易损伤咽喉,B江的喉科医家和艺人在行医和传唱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许多独具特色的防治喉病经验及观音茶、
印书业发达促进医学传播。B江医学流传至今,与金溪县文风鼎盛、雕版印书业发达密切相关。金溪是B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流传“临川才子金溪书”。金溪县浒湾镇,明清时曾是全国雕版印书业的中心之一,有60 余家印书堂号,其中善成堂、两仪堂、广顺堂、旧学山房等以刊刻医籍为主。凡在这里刊刻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目称之“江西版”,销往全国,海内称善,并流经海外。浒湾刊刻了繁多的医籍,如龚廷贤的《寿世保元》、龚居中的《红炉点雪》、谢星焕的《得心集
王府重地促进学术传承。B江流域的南昌,是江西的政治文化中心,亦是B江医学的学术传承中心。由明宁献王朱权和著名医家席弘的传人陈会、刘瑾以及清初三大家名医喻嘉言等为主角,在南昌开摆百余年轰轰烈烈的传扬中医学术的“大讲堂”,医家云集,著书立说,广收门生,讲学成风。陈会,在南昌府授徒众多, 24 位传人中6 人来自外省;宁献王,崇尚方术,命刘瑾将其师陈会的《广爱书》重校刊出,赐书名为《神应经》,由于宁献王的关注和倡导,使B江席门医术得以远扬。喻嘉言,在南昌、苏州等地传徒授业,还大开讲堂,辩论新说,听者如云,多来自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培养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医学家。
可见,B江医学,兴起于汉唐,发展于宋元,繁盛于明清以降,随着B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印刷、药业的昌盛,促进了B江医学的繁盛,而B江医学的繁盛亦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