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齐鲁伤寒流派学术传承
齐鲁大地人灵地杰,名医辈出。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在《伤寒论》研究方面有三位代表性人物。第一位是整理
齐鲁《伤寒论》学术研究,在当代则以李克绍先生为代表。《伤寒解惑论》是他的开山之作,以此为核心,形成了理论体系完整,学术观点独到、地域特色鲜明的齐鲁伤寒学术流派。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齐鲁伤寒学术流派”,就是以李克绍先生的学术思想作为主要载体。
李克绍
李克绍先生(1910~1996),祖籍是山东省牟平县龙泉乡东汤村,出身于农民家庭。读了四年小学及三年高等小学,最重要的他读了五年的“读经补习班”,主要的课程是四书、五经、左传、古文、古诗等,从而奠定了雄厚的古文化基础。先生在《伤寒论》研究中作出了如此成就,与他从小读经典的古文化底蕴不无关系。李克绍先生19岁担任小学教师,因感伤农村缺医少药、贫病交加的状况,于是一边从教,一边学医。1935年参加烟台市中医考试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此弃儒从医。1956年进入灵岩寺中医进修班学习,随后调入山东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任教终生。
集中反映先生学术思想的有三部书――《伤寒解惑论》、《李克绍学术经验辑要》、《李克绍医学文集》。《伤寒解惑论》的先生的开山专著。《李克绍学术经验辑要》,是老校长王新陆教授提议并主持为我们学校“八老”各写的一本学术经验辑要。《李克绍医学文集》,是先生之子李树沛主持完成的集大成之作,达百万余字。其中,《伤寒解惑论》影响波及海内外,日本医家齐藤等曾经先后两次到山东来拜师,学习《伤寒论》及跟师临床。先生得到了伤寒学术界乃至中医界的公认和很高的评价,湖南中医研究院叶发正研究员所著的《伤寒学术史》一书,在“现代伤寒名家对伤寒学的贡献”中,是这样评价李克绍先生的:“他的论著享誉海内外,称得起现代的伤寒著名学家。”这个评价先生受之无愧。
齐鲁伤寒流派学术特点
1、独立思考,勤奋治学
李克绍先生开始想学医是要学西医的,因此他买的第一本著作就是日本人编的《西医
2、敢于质疑,绝不迷信
尊重古人又不迷信古人,这是一个辩证关系。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李克绍老师曾讲过一句话,他说“不要迷信老师,不要迷信教材,不要迷信权威,甚至不要迷信张仲景。”李老不是告诉我们要怀疑一切,而是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怀疑的精神,哪怕是对《伤寒论》、对张仲景,也要批判地继承。这个治学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质疑精神。
举例说明:《灵枢・
3、善于思维,注重创新
李克绍老师的《伤寒解惑论》提出了二十余创新性的学术观点,无一不是其善于思维、注重创新的结果。举
从历史看,学术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我们为什么要回头学习一千八百年前的《伤寒论》?从现实看,我们临床最常运用的是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学习六经辨证?俞根初讲“六经钤百病”,六经真的能“钤百病”吗?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李老说“活泼泼的《伤寒论》”,意思是要把《伤寒论》当作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用它教会学生打鱼(即“渔”)的本领,所以提倡大家不要用“嘴”来读《伤寒》,一定要用“心”读《伤寒》。
齐鲁伤寒流派已初具规模,前期整理了齐鲁伤寒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学术著作,不但有李克绍老师的系列著作,还有第二代、三代、甚至第四代学生和弟子的著作。另外,齐鲁伤寒流派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已经转化进入课堂,其学术观点被10余种行业的本专科、研究生教材所采用。以辨证思维培养和临证能力提升为要点,全方位继承李克绍老师的辨证用药特点,也创立了系列新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临床诊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