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河南邵氏
邵经明
传统
邵老十多岁便在仁和堂当学徒从此和医学结下不解之缘。当学徒期间,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去解除民众疾苦,便常利用闲暇自学《药性赋》《伤寒论》等医籍。东家见其勤奋好学,又具有仁慈救人之心,待其师满后,遂将他引荐于清末名医郭玉璜门下。从此,邵老开始真正的医学生涯启天跟随郭老应诊晚上总结郭老经验并研读中医学经典著作不分寒暑春秋整整3年,既掌握了郭老的医术,又掌握了中医学经典之精髓,为日后在医学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基础。邵老于1930年师满后,又经举荐续拜于针灸宗师承淡安门下启此走上了研习针灸之路,并在承师的指引下系统学习了针灸知识及中西汇通的诊疗技术,很快得先生之真传,能将针、药、理、法等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师满后,邵老在当地开设“鹤龄堂”独自应诊,临证时辨证论治,中西汇通运用灵活,疗效甚佳,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成立之际,为培养更多的医务人员邵老毅然决定来此任教。
在教学期间,邵老主要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
籍,大学时在父亲的指导下研习《
流派的创始人邵老及其弟子的成长之路,他们部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知识为指导而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此才使得该流派的学术根基牢牢地扎在中医学传统理论的基石之上。
西方医学的影响
邵老诞生于1911年,卒于2012年,享年103岁是个世纪老人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成立、列强侵略、新中国成立等时期,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近现代中国史。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西方文化入侵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处于边缘化境地,中医学得不到官方认可,甚至被提上“废止”议程。这个时期也是针灸发展最为曲折的阶段从道光皇帝宣布废止太医院针灸科到新中国成立之前,针灸的发展处于倒退甚至泯灭阶段。民国时期在科学救国、西学救国等西方思潮的引导下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医学,中医学始终处在被排斥和打击之列。特殊的客观形势要求针灸必须以实效求生存,探索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邵老曾师承于承淡安。承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针灸学家、教育家,出生于江阴世家,其父擅长针灸。承先生年少时随父学医,后在“西学救国”等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去上海学习现代医学,因此精通中西医学J临诊常中西医结合取得较好疗效。然而承先生在实践中深感针灸治病简、便、验、廉且疗效神速:加之当时缺医少药、民不聊生,承先生常以针灸为主来治疗疾病,疗效非凡。承先生言“夫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启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西洋科学,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东方学术亦能之。”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承先生在弘扬针灸理论时,常将现代医学知识引入针灸。承先生对邵老思想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疾病的命名和诊断。如《针灸简要》中的65种病中有36种为典型的现代医学病名29种为中医学病名或症状。 《针灸锦囊》中疾病的诊断是结合现代医学的手段和方法,如胃下垂是指经X线片造影,胃部低于正常位置而言;至于胃下垂的程度,临床上则有一、二、三度之分。②采用解剖学知识对腧穴进行定位。如《针灸锦囊》将
经验积累勇于创新
邵老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悬壶济世,行医8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邵老常教导子女和学生,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他总是习惯随身携带笔和本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临床行医,只要他觉得有价值的东西都会随手记下,随后定期进行总结归纳,数十年如一日几十年的行医笔记成了他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邵老退休后并没有离开门诊,由于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传于后人,让更多的人受益放白天去门诊治病,晚上在家潜心著作,常挑灯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体现邵老思想的著作《针灸简要》《针灸锦囊》《针灸防治哮喘》等相继问世这是邵老行医80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邵老医术精湛娴熟吗,善于拓新,擅长采用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各科疾病,女口:针灸治疗哮喘、面瘫针药并用治疗癫痫、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邵老多年来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及不断筛选、优化穴位、手法独创“三穴五针一火罐”法,治疗哮喘疗效奇特,堪称一绝。本项技术已在国内外推广运用深受广大哮喘患者的欢迎。邵老临证采用针灸深刺
邵老酷爱读书,喜爱订阅医学书刊,以了解先进的医学知识及前景,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扩宽视野。邵老常和同道交流经验,汲取同道之所长。邵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勇于创新,又能集各家所长在8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针灸疗法。
国家政策对中医学的大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医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发展
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成立,邵老应邀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邵老在教学中自成体系重视基础知识及运用要求学生背诵医学经典及歌诀等:授课时他融会贯通风趣幽默,常把自己的经验及观点糅合在课堂中,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富有生机和活力,使理论和临床有机结合在一起。国家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而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来培育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人,于是邵老1978年有幸成为全国首批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成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带徒导师,此均为邵老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邵老医德高尚、胸怀宽广、心底善良、性格乐观及甘为人梯的大医形象深深地烙在他的学生们心中威为日后他们为医、为人、为师的楷模。正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所言“邵老不仅引导我走上学术道路厦身体力行地教导我如何做人,邵老对我的教育已永远融入我的思想和灵魂,我将把邵老的这种高尚情操保留下来,并将其代代相传。”明师出高徒正是邵老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才使得他培养出的学生技术高超、德才兼备。邵老培养出的这些医学精英们目前已成为中医界的中流砥柱,他们或在国内成为各大医院及高等中医院校的骨干力置威成为国内及国际医、教、研的领头人,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高希言教授;或走向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从事针灸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为中医针灸在世界推广做出巨大贡献,如瑞士的朱彦岑老师将邵老的学术思想在瑞士推广运用,并正式收了几名徒弟,为邵氏针灸在海外传播做出了贡献。
邵老除了给学生授课外还热衷于帮助基层来学习的同道们总是耐心细心地讲解,直到他们完全明白为止。对于慕名而来的学者,邵老不管对方身份地位如何总是热情周到地招待,甚至免费提供食宿,常使他们感激涕零。这些同道们把邵老的学术经验在基层进行了很好的推广运用,使邵氏针灸在基层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几千年来,针灸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针灸事业。2010年Il月,国家组织申报的“中医针灸”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国人民尤其是针灸界的一件大喜事,说明世界对中医针灸的认可和肯定。2012年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