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巢家世居孟河,世代业医。至清代咸同时期,分为上海巢氏和孟河巢氏两支,医名均盛。代表人物为巢崇山、巢渭芳二人。
巢崇山
巢崇山(1843―1909),名峻,以字行,晚号卧猿老人。武进孟河人。少承家学,初在家乡孟河行医,后悬壶沪上五十余年,门庭若市,为沪上名医。擅长内外两科,于刀圭之术尤为独到。巢家能行
巢崇山一生忙于诊务,著述不多,编有《玉壶仙馆
巢崇山子凤初、侄松亭亦世其业。巢松亭名潜,1869年生,精
从学者有贝颂美、陶佐卿、汪剑秋、刘俊丞、黄晓和等人,均得其传。丁甘仁初至上海,得其提携,后逐步名扬沪上。
巢渭芳
巢渭芳(1869―1929),为巢氏又一名医,世居孟河,马培之弟子,得其真传。精内科,尤长于时病。曾谓:“治时病贵在不失时机,尤须审证求因、药有专任。片面求稳每致贻患,一味求全反将掣肘,皆不足取法”,确有卓见。于外科精通以火针治肠痈和化脓性外科疾病。渭芳行医二十六年,业务兴旺,名重乡里,与马伯藩齐名。著有《巢渭芳医话》。
巢渭芳子少芳,孙念祖,曾孙重庆,皆世其业,世代悬壶孟河。门人有朱彦彬、贡肇基等。
孟河法氏
孟河法氏亦为孟河世医,至法征麟,法公麟兄弟而医名大盛,尤以擅治伤寒出名。
法征麟,字仁源,略晚于费尚有在孟河行医。高祖法世美,明末于孟河行医,有医名,以医学传子孙。法征麟禀承家学,识症精微。乾隆时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恭公程景伊曾为法氏族谱撰序,称赞法征麟“喜急人之难,至今行路犹称之。”例如武进方志中记载,“有母、子病将革,鬻妇于贾,既受值,妇恸绝,不肯登车,贾率众大噪。征麟入按脉,曰:不死也,吾药之立起耳。出语噪者曰:活人妻,律得娶耶?蠲己资偿之去,母、子病皆愈。”著有《医学要览》一卷,《伤寒辨证》二卷,《医通摘要》六卷。
法公麟,字丹书,为征麟弟,亦业医,有神效,时以所得济贫乏者。著有《桂月生传》一卷,皆论伤寒秘旨。
法氏后代以医名者甚众,征麟子谦益(字坤行)、复(字中行)、学山(字景行,著有《痘科景行录》一卷)。谦益子雄(字振和,著《樗庄心法》一卷)、震(字致和)。复子鼎(字汝和),学山子恭(字瑞和)、宽(字养和)、信(字协和)、惠(字心和,著有《医宗粹言》一卷),惠子履端(字启元,著《脉法金针》一卷),俱有名于时。至今法氏子孙咸世其业。
南京
孟河沙氏
孟河还有沙氏一医族,以中医外科见长。乾隆年间,有沙晓峰、沙达周父子等,均以中医外科名重一时。沙氏后人分为几支,一支仍居孟河,其余分别迁往苏北淮阴、镇江大港等地行医。
沙书玉(1802―1887),又作玉书,字石庵,沙晓峰之孙。初在孟河行医,后迁至镇江大港,另树“大港沙氏”一派。沙石安擅长内、外喉科,据《丹徒县志》称其“精内外科,医学甲一郡,声振大江南北,著《医原纪略》《疡科补苴》等书,皆自抒心得,能发前人所未发”。据当地父老传闻,其时大港镇偏西一条小街上,就有两家药铺,两家旅舍,靠近医生居处,专为远近就医者服务(这条街现在仍叫沙街),可见当时业务之盛了。镇江已故名医陈熙元,曾作《沙石安先生传》,以记其事。
沙石庵擅治温病,喜用辛凉、甘寒之剂,用
对于外科疾病,沙石庵尤多心得发明。撰《疡科补苴》一书,颇具价值。对于外疡初起,强调辛凉“内消”,力辟当时外疡初起,以辛温之剂发散的弊端。对痈疽的辨证,创造性地提出,痈疽同由燥、火、湿、热而成,疽是“毒火陷阴”“火伏阴中”,并非寒证,反对辛温补托之法。打破了痈为阳证属热,疽为阴证属寒的传统观念。正如徐兆英在《疡科补苴》“序”中所说:“其尤为紧要关键,则在补出外症之平塌不痛者,有火伏湿中一症,仍当甘寒清热渗湿,不得用温补外托,此乃发前人未发之蕴”。直到现在,仍有启发意义,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外科的学术经验。另外对于外治药物、刀针之术都很精熟。
沙石安有弟名书瑞,子序五,也是名医。石安子用圭(字桐君),颖悟好学,也享有盛名。《丹徒县志》称其:“能传父学,精内外,一时公卿争礼延之”。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等经常请其出诊。沙书瑞有三子,长子用庚(字咏清)、次子用儒(字彦楷)、三子用璋(字燮堂),均世家学。“大港沙氏”传至当代仍有继续,江苏省名老中医、镇江中医院主任医师沙一鸥即为“大港沙氏”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