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路氏医派发扬于国内,传播于海外。路氏医派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
调中思想
调中即调脾胃,
《素问》“脾藏意”,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路志正认为意根于先天,成于后天,脾思的变化影响情志变化,情志变化影响脾思。《儒门事亲》云:“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闭塞,为咽膈不利,为胆瘅呕苦,为筋痿,为白淫,为得后与气快然而衰,为不嗜食”。故调脾胃要注意怡情志,保持心情开朗、少思寡欲、知足常乐的精神状态。对于患者要细心了解症结所在,以耐心、委婉的语言,晓以利害,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正确认识疾病,共同对抗病邪。
脾胃气机升降之枢,故喜动,动则升降有序,气血生化正常,故适当动形体,如导引、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脾胃纳化,气血流畅。路志正每天晨起后,先吐纳以吸收新鲜空气,后练八段锦以外动四极,内养脏气,使阳气含蓄体内,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日渐黄昏则散步以流动气血、调和脾胃。
路志正认为脾主健运、升清,以阳动为主,喜燥恶湿;胃主受纳、降浊,以阴润为用,喜润而恶燥。食物药物都有
百病湿作祟思想
湿为六淫之一,路志正认为湿本为水,外湿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正常情况下称为湿气,是滋润万物不可缺少的物质,所谓“湿以润之”。内湿即人体内的津液,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水湿太过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则成为致病因素,称为湿邪。外在湿邪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分为清、浊,清邪是雾露、霜雪,自上而下,感其气者,上先受之,则头脑昏蒙,蔽聪塞明,沉重酸楚,所谓“困于湿,首如裹”。浊邪指地下泥水污秽,暑月淫雨,离照当空,天热下逼,湿浊之气蒸腾,触其气者,下先受之,多见足跗重着肿胀、关节酸痛,所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内在湿邪指因恣食肥甘厚味,或过食过饮,或烟酒成癖,或嗜浓茶奶酪,或喜嗜凉食冷饮、情志内伤相关,导致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输布停滞所致。体内津液无处不有,任何疾病皆存在藏腑气化失常,必然影响津液代谢分布,导致组织器官产生内湿。湿可黏滞人体任何组织器官,故湿邪害人最广,百病湿作祟。
长期以来,医家多认为北方气候干燥,南方多湿,湿为阴邪,水多成湿,燥为阳邪,水枯为燥。路志正认为北方虽地势高,但气候寒冷,水气凝结,冰雪较多,此是外湿。北方人喜食膏梁厚味,善豪饮酒,食湿面乳酪,口味重而多咸,易生热化燥,从而常喜冷饮凉菜,外又常为寒气怫郁,湿不能越,故多湿。燥与湿是津液分布失衡的表现,二者的区别在于水液分布的多少,多则为湿,少则为燥,此消则彼长。人体津液停聚则为湿,此湿非真水而无濡养作用,故湿越多则机体正常津液越少而燥生,湿壅日久则生热,湿热复伤阴津而生燥,故湿多兼燥、燥多兼湿。临证常辛润、温润同用,以发散湿气,行津润燥,复津液分布平衡。路志正博采古今医家,结合自己经验,编辑出版了当代第一部《
轻灵思想
路志正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认为医道犹治国之道,用药如用兵,贵在轻灵。轻指药用其专长、独选其能、组合得当,不可猛峻,药不贵繁,量不在大,唯取其功,所谓四两拨千斤,轻可去实。药量过大、五味杂陈、味厚气雄,则矫枉过正和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不能运药。路志正临证处方用药一般不超过12味,每味用量一般不超过12克。
灵指灵活、灵动。路志正认为中医临证必须灵活变通,圆机活法,知天时、识地理,合人道,重视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所便,综合考虑生活习惯、
气血是生命之机,气血流动则生机萌动,气血瘀滞则疾病丛生。《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路志正认为处方遣药必须时刻维护气机运动,不能呆滞气机,宜轻灵活泼,以维护生机。临证常佐辛味之品,辛味发散,行气血而散郁滞,行津液以润燥,佐辛味之品可顺脾胃之性以助脾胃运化、气机升降、疏通气血。
众术共成思想
路志正认为治病方法众多,不同方法的作用形式、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有所不同。临证应据患者体质状态、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证候表现、生活环境等,灵活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路志正早年师从王步举先生,研习
药食同源,以食代药,以药入食,是中医的特色之一。路志正在总结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制订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