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骨碎补名称的由来.医药典故_中医文化

来源:0
时间:2021-07-07 10:09:01
分享到:

骨碎补,具有续伤止痛、强骨补肾之功效。关于它的由来,有两个有趣版本,有的说是猴子送来的灵药,还有的说是唐明皇因其具有续骨止痛功效,便取名为骨碎补。

骨碎补又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等,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其味苦,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之功效。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等病症。

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一次上山围猎,突然从草丛中窜出一只凶猛的金钱豹,吓得皇帝最宠爱的一位妃子从马上摔了下来,右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血流如注。恰逢御医不在身旁,皇帝急得手忙脚乱。

此时,一名卫士从岩上采来一种草药,把骨折处固定后,将草药捣烂敷在伤口上,很快伤处便血止痛减。时过不久,断骨再续,伤口完整如初。唐明皇龙颜大悦,即问卫士此药叫什么草,卫士说,只知其药用,不知其名字,唐明皇即赐这种草药名为“骨碎补”。而据《本草纲目》证实,确有此事,写有“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名此名”。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862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