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香熏发展史上重要的承上启下时期。此时进入中原的外来香药品种不断增加,当时志传类著作如《南州异物志》、《广志》、《南方草木状》等都记录了不少香药的内容。隋唐两宋时期,香熏的发展进入鼎盛期,香熏的使用更加系统化、精细化。
士大夫的香熏时尚
魏晋时,男子熏衣之风尤为突出,如西魏时,文帝曹丕好熏香,竟因香气太盛而致马匹受惊,《魏书・方技传》载曰“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尚书令荀特别喜爱熏衣,时人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因而有“荀令留香”的典故(《襄阳记》)。到了南北朝时期,据《颜氏家训》记载,贵族子弟已是“无不熏衣剔面”了。
此时,文人们写出了不少与香熏有关的文学作品,如曹丕、曹植的《迷迭香赋》,傅咸、成公绥的《芸香赋》等等。香学专著也开始出现,如南朝范晔著有《和香方》,其自序中载有关于各种香料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论述:“麝本多忌,过分即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燥虚,詹唐黏湿。”
医、道用香
道家认为香可以辅助修道,东晋《太丹隐书洞真玄经》曰“烧青
此时香药在医疗上的用法也日趋丰富,包括了内服、佩带、焚烧等各种方法。《抱朴子内篇》中有不少涉及香的内容,如论述香药之珍贵“人鼻无不乐香,故流黄、
此外,《隋书・经籍志》中著录有《香方》(宋明帝撰)、《龙树菩萨和香法》、《杂香方》、以及《杂香膏方》等,虽然书籍已佚,但已经能够反映出当时香方的丰富繁荣状况了。
此时由于江浙一带青瓷的兴盛,一时各种青瓷熏炉十分普及,如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苏州市博物馆的各类青瓷香熏炉。
宫廷的香熏生活
隋唐两宋时期,皇亲贵戚和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仍是用香的主要阶层,他们不仅继承了前人对香的爱好,还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宫廷中用焚香来显示庄严和礼遇,并写进制度;权贵们将奇香作为炫耀的资本,用以互相比试;而文人则将焚香视作优雅生活的标志,将其发展成清玩之事。
如《新唐书・仪卫志》中提到“朝日,殿上设黼、蹑席、熏炉、香案”,这种制度在唐诗中也得到了反映,贾至《早朝大明宫》:“衣冠身惹御炉香”,杜甫和诗“朝罢香烟携满袖”等等,可见当时确有朝会熏香之制。唐朝时,海陆交通发达,国力强盛,四海来朝,各国都将自产的香药列为重要朝贡品,大量客居中原的胡商也多经营香药。唐王室在开元二年(714)于广州设立市舶使,其最初的职能就是为王室采办包括香药在内的奢侈品。通过官方朝贡、民间贸易和海外采办,进入中原的香药日益充足。有了物质基础,喜爱香熏的权贵们便兴起了“斗香”活动。唐中宗时举办过一次高雅的比香大聚会,宗楚客兄弟、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等诸亲属权臣在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
至宋代,“焚香”已发展成文人四般闲事(焚香、斗茶、插花、挂画)之一,成为高雅情趣的象征。文人们热衷于制作和收集香方,不少香方缘此而以其名、字、号来命名,如杨吉老
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以贵金属等材料制作的工艺精湛的香囊(或称“香球”)等香熏器皿,唐诗人张祜《太真香囊子》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就是喟叹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生死别离后,见到所留遗物“香囊”而作。
医疗用香的拓展
唐代出现了以外来香药为主要内容的《海药本草》,药典《新修本草》也收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