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1.药膏渊源
内服药膏是由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故有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具有膏剂30余方,制作时加用膏糊剂而称为“膏之”。
2.历代药膏特色
(1)汉唐时期膏煎同义
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但亦有用枣肉等烂如腻膏之物的。而“煎”的范围较广,凡煎煮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蜜、酥、
《
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古今诸家煎方六首”,这些煎方均强调作滋补强壮剂。
唐朝以前称膏者,有内服也有外用,作用以治疗为主;称煎者多作内服,除用于治疗外,亦已作为药馆补剂用于
(2)宋元时期药膏承袭遗风
到了宋朝,煎则逐渐为膏所代替。宋元时期之膏方,基本沿袭了唐代的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时《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育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被广为沿用。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自然流传下来。
(3)明清时期药膏更趋成熟
膏方发展至明清时期,已进人成熟阶段。其标志为:正规命名,规范制作,数量繁多,运用广泛。膏方的名称多采用以“某某膏”的方式命名。同时膏剂逐渐偏向补益,膏滋备受欢迎,医家更是撷取膏滋之长,加以辨证处方,调治体弱之人,从而出现了因人处方而制的膏方,由于疗效显著,不断得以发展,成为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所载通声膏;明代《景岳全书》所载两仪膏;明代朱谟著《本草汇言》,内载柿饼膏等多种膏方;韩天爵著《韩氏医通》,收录有“霞天膏”;龚廷贤著《寿世保元》集抗衰老膏方,如“茯苓膏”、“银叶膏”等,亦多佳效。洪基著《摄生总要》,从壮阳填精法立论,纂辑了诸如“龟鹿二仙膏”(
(4)近代药膏
近代,膏方续有发展,历史悠久的中药店,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童涵春堂等均有自制膏滋药,如首乌延寿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许多著名中医专家,均有配制和应用膏滋防治疾病的经验体会,例如:秦伯末在运用膏方上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