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在中药五大剂型中,
从现存的资料考察,早期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或以动物脂肪为基料,掺以其它药物,用以外敷,有的也用以内服。多以膏、马膏、豕(彘)膏、方(肪)膏名之。如《灵枢・痈疽篇》: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灵枢・经筋篇》:对筋脉纵弛“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豕膏、马膏、肪膏,可能多为单纯的动物脂肪,由于常用来涂敷,也用以形容白色,如《素问・五藏生成篇》:“白欲如豕膏者生。”《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则主要以动物的脂肪为基料,和合其它的药物用以治病了。如:
令伤毋般(瘢),取彘膏、□衍并冶,傅之。
金伤者,以方(肪)膏,乌喙□□,皆相□煎,钅也(施)之。
冶黄黔(芩)、
东汉着名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大量使用汤剂和丸剂,偶有用膏剂。如:“四肢才觉滞重,即导引吐纳
以膏药名者,见《武威汉代医简》。
1972年,文物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县旱坡滩汉墓发掘了一批失传的汉代医方。据对随葬器物的考证,汉墓的年代为东汉早期,又据方中84乙简“建威耿将军方”,考建威耿将军,为东汉初年之耿翕,汉光武帝时期封为建威将军,死于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后汉书・耿翕传》)。据此可以推知,这批医简医学成就的取得,要早于公元37年;同时据张机《伤寒论・自序》“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句,则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当在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以前。那么,这批医简要比《伤寒杂病论》早100多年。这批医简中57~67、88甲乙、89甲乙都有用膏药治疗疾病的记载,方中不仅记载了治疗何种疾病,还有配伍、重量以及膏药的制作方法。这是现今所见最早的以“膏药”命名的膏药方。魏晋以后,膏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制作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并逐渐由动物脂肪膏向黑膏药演变。本文重在讨论膏药的最早得名及其以前的演变情况,故这以后就不再赘述。
由于《武威汉代医简》经整理者释读出来以后,只作了简单的注释,本文对“千金膏药方”简的排列、标点如下,并对整理者未注或释读、注释有误的地方进行补正。
附膏药方原文:
冶千金膏药方(1):蜀椒四升、弓穷一升、白茈一升、付子三十果。凡四物57皆冶(2),父且,置铜器中,用淳酰三升渍之,卒时取贲猪肪三斤先煎58之(3)。先取鸡子中黄者置梧中挠之三百,取药成以五分匕一(4),置鸡子中复59挠之二百,薄以涂其雍者,
(1)本文选自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武威汉代医简》。□为文字被蚀漫灭或现在还不能释读的字数。冶,配置。即配置很值钱的膏药方。医简中往往在方的开头或结尾有“千金”或“良甚”字样,表示该方灵验值钱。
(2)果,即颗。冶:捣碎、粉碎。简15“冶
(3)醯,《玉篇・酉部》“醯,酸味也。”《论语・公冶长》:“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疏:“醯,醋也。”淳醯,即浓醋。卒时:卒通。时,一昼夜。《灵枢・上膈》:“下膈者,食[时乃出。”贲,“k”的借字,阉割的公猪。贲猪肪,《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作“k膏”,即公猪油。
(4)鸡子中黄者:即鸡蛋黄。梧,为杯之讹。成,读为盛。五分匕一,简帛中的分数表示法。匕,方寸匕。五分匕一,即五分之一方寸匕。这种分数的表示法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睡虎地秦墓竹简》。《五十二病方》115简“盐廿分斗一”,《秦律十八种・传食律》:“有采羹,盐廿二分升二。”这种分数的表示法,不见传世古籍。
(5)涂:原简图版作“T”。雍,通痈。痈者,溃肿的地方。农,读作脓。(上偷+下心),愈的俗体。简牍中也写作“偷”。《居延汉简甲编》简427“病年月日署所病偷不偷报名籍候官如律令。”
(6)[诸]采:诸,整理者不识。图版中的“诸”形有草书化,此形也见《居延汉简甲编》,宜释为“诸”,读为“菹”。菹菜,腌制的咸菜。《礼记・内则》“桃诸、梅诸”孔颖达疏:“诸,菹也。谓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藏梅也。”即不要吃有辛辣的腌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7)恿:整理者认为是“痛”的异体字,误。恿为勇的异体字,通痛。《说文》:“勇,气也。古文勇从心。”《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壮能衰,恿能屈,刚能柔。”嗌,咽喉。
(8)干:整理者未能释读,考察图版,字迹尚可辨认,与12简“干
(9)昏衄:昏,图版作“民日”。古籍中,民日与蔑通。《书・牧誓》“昏弃肆祀弗答。”王引之《经义述闻》:“昏,蔑也。”昏衄,即血蔑衄。《篇海类编》:“血蔑,鼻出血。”
(10)恶:图版字形为汉魏六朝时俗写体,与《隶辨・铎韵》杨君石门颂中“恶”图形同,当释为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王冰注:“恶,谓害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