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推拿疗法简便有效,易为工农兵病员所接受。推广这一疗法,对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推拿治病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当人类在生产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经过手的抚摩,觉得疼痛减轻或消失,认识了抚摩的作用,以后,又不断地实践、总结,才形成了推拿疗法。
远在二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在医疗中就被广泛应用。战国时,民间医生
魏晋隋唐时期,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如隋代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到唐代设立了按摩科,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的等级。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这个时期,导引即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晋代的《抛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已佚),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自我按摩这样广泛开展,说明了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上施行按摩手法时,涂上中药的制膏,既可防止病人的表皮损破,又可使药物和手法的功效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发展。膏的种类很多,有
宋金元时期,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仅是一些“损伤折跌者”。如宋代具有法家思想的医生庞安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比,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运用了按摩法催产。这个时期中又比较重视推拿手法的分析,如《圣济总录》中说:“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日按日摩,适所用也。……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夫不知析而治之,固已疏矣,又合以导引,益见其不思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蔽者以之发散,抑遏则G悍者有所归宿。”对每个具体手法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推拿的治疗作用。恩格斯指出,对自然界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是“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此前,有关的医学书籍中,谈到按摩的作用,多是温通闭塞类;这时,有些医书中就提出导引按摩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
明代,封建社会处于没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有萌芽,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伴随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当时,不仅设有按摩科,而且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经
清代,当清王朝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国家崇儒尊道”,把崇奉儒学儒道作为国家的指导方针,贯彻在各个方面。推拿这种用手直接接触病人肌肤治病的方法,清朝的封建统治阶级认为是“医家小道”,“有伤大雅”,“非奉君之道”,违反了他们维护“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的“礼”,因此,在太医院里不设按摩科。推拿只能存在和发展于民间。小儿推拿的著作,如《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和《厘正按摩要术》等,都是民间推拿临床实践的总结。儒家之流诬蔑它文理颇劣,不屑一顾,恰恰证明了这些著作毫无儒家之笔的虚浮空谈,具有实用价值。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已有所总结,如《医宗金鉴》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尊孔崇洋,竭力推行民族虚无主义的卫生政策,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摧残,一直被儒家排斥的推拿疗法,加上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濒于湮没。
解放后,祖国医学的推拿疗法,得到了重视,设科办校使推拿有了后继力量;发掘整理祖国医学推拿疗法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推拿专著、临床总结报道纷纷出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