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龙骧,原名文玉,河北省东光县人,生于1912年,卒于1992年。1932年,师从杨叔澄学习。1935年,在北京正式应诊。1950年,任卫生部医政司中医科科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医专家。1970年,调至卫生部直属北京医院工作,后任中医科主任。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副会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
生平著作
魏龙骧,原名文玉,河北省东光县人,生于1912年,卒于1992年。幼读经史,因染病为袁鹤侪救治而矢志学医。1932年,师从杨叔澄学习。1934年,取得行医执照。1935年,在北京正式应诊。建国后,负责筹组北京中医学会。1950年,任卫生部医政司中医科科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医专家。1970年,调至卫生部直属北京医院工作,后任中医科主任。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科协第一、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医学会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
学术思想
魏龙骧擅治临床各科,多以经方加减奏效。如对水肿,常选越婢加术汤、实脾饮、真武汤之类治疗。同时,他主张中西结合,不但虚心吸取西医之长,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查治疗疾病,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以补中医之不足;同时也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以补西医之短。主张辨证辨病相结合,辨证必须识病,识病当要辨证。临床诊治,多以中西互参,病证结合。每诊一病,首先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诊察手段,明确诊断,同时运用中医学理论,遣方用药,既不以某些实验室指标做为辨证依据,又不单靠三指诊脉决断,对不同疾病,运用不同的诊治方法,予以合理的治疗。
魏龙骧治疗胃肠病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固护于肾。曾于1975年治一患者,男性,33岁。自述腹痛已半年有余,其症绕脐腹痛、喜按喜温,常屈身以缓之;痛则即有便意,但又不能爽下,下重如痢,多夹黏液,大便多则每日7~8次,少亦3~4次。医院诊为结肠炎、结肠过敏。消炎缓痉之西药屡服不效,所服中药,多为温中化滞、益气健脾香运之品,均无良效。察其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而弦。审此病情,投以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15克、白芍24克、枳实9克、薤白18克、附片6克(先煎)、海螵蛸粉4.5克、甘草6克。连服10余剂,至今未发。
临床经验
对于老年病的治疗,魏龙骧认为“老年之人,年迈元气衰减,脏腑柔弱,所患疾病虚证者多,纯实证者少,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在治疗上主张“扶正祛邪,平和调理,中病即止”。如治一老翁,病后呃逆频发,西医药采用各种办法不效,中医采用针灸、中药,方剂即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等均不奏效。他参与会诊,认为年老而病,气虚不足,升降失司,治宜升清降浊。方投蜜炙杷叶12克,黄芪15克,绿升麻1.8克,苦桔梗5克,橘皮9克,竹茹9克,旋覆花9克(包煎),白蔻4.5克,生姜4片。水煎,1剂分2次服。2剂后呃逆已缓,4剂呃逆已止,以原方再服5剂而愈。
魏龙骧用药法度严谨,方小药精,疗效显著。曾治一便秘患者,自云便秘六七年,服汤药数百剂,滋阴如麦冬、沙参、玉竹、石斛;润下如火麻仁、郁李仁;泻下如大黄、芒硝、番泻叶;补益如党参、黄芪、肉苁蓉;丸药如牛黄解毒、更衣丸;其他如开塞露、甘油栓等。且常年蜜不离口,然便秘之苦不解。魏龙骧诊之,见心烦汗出,眠食日减,舌苔薄滑,脉细。此由便秘过久,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予以生白术90克,生地60克,升麻3克。患者半信半疑,认为仅仅3味又无一味通下药,默然持方而去,但终因大便不得自下,姑且试之。不期4小时后,一阵肠鸣,矢气频转,大便豁然而下。此后,又继服
|<<
<<
<
1
2
>
>>
>>|
20余剂,六七年之便秘,竟获痊愈。
后世影响
魏龙骧一生致力于中医,为中医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门人弟子有张根腾、魏淑兰等。
|<<
<<
<
1
2
>
>>
>>|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