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治伤寒,用经方,妙用药,精临证。经典是
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具有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
善用经方,不弃时方,古今接轨,经时结合,创制新方,临床擅于治疗肝胆病、脾胃病、肾病等。
致力于燕京医学的发掘整理与传承发扬,教学、科研、临床齐头并进。
注重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是以研究
【历史沿革】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之源为民国名医王志远、谢泗泉二位先生。其中,王志远是民国时期辽宁营口市一位颇具声望的名医,在营口市开设“德育堂”,招收学徒,培养中医人才。而谢泗泉先生则是引领刘渡舟走进中医殿堂的另外一位启蒙老师,谢泗泉高风亮节,知识渊博,除精通医学外,又善于书画诗文,是当时辽宁乃至东北的著名人士,当时他在辽宁大连市开设“寿民药房”,声震远近。
“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的创始人是刘渡舟,其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渡舟在少时由王志远开蒙,更在名医谢泗泉处深造,谢泗泉将其毕生之学倾囊相授,而且为其选择了研习伤寒,法宗仲景的道路。刘渡舟数十年焚膏继晷,刻苦钻研奋斗,在研习伤寒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方证相对论”“古今接轨论”“火证论” “水证论”等学术观点;总结出活用经方“泻心剂”“
刘渡舟(中)与学生们交流探讨。
刘渡舟从事中医教育工作数十年,培养了大批各层次的中医人才,其中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多名,入室弟子数十名。刘渡舟的学术经验,先是经过傅士垣、聂惠民、
【传承发展特色】
主流传承谱系清晰
“源”“流”“派”是构成中医学术流派的基础框架,又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以民国名医王志远、谢泗泉为源(第一代),遥承仲景,奠定基石;以刘渡舟为首(第二代),开门立派,启蒙授业;以王庆国、李宇航、傅延龄、陈明、贾春华等为代表(第三代),承前启后,道韵流长;以赵琰、王雪茜、钟相根、李成卫等为代表(第四代),兼收并蓄,发扬光大。“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传承谱系清晰,学术特色明显,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科研、学术、临床齐头并进,成为影响海内外各中医学派发展的典范。
学术特色明显
本学派的“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火证论”“水证论”“湿证论”等学术观点,合于古法又适于今用,创制了柴胡解毒汤、柴胡鳖甲汤、柴胡活络汤、三草降压汤等新方;刘渡舟弟子提出的“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方剂的两次管辖与约束”“方剂的量效关系”等学术思想,法于仲景,又别于仲景,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在全国伤寒学派中独树一帜,无可替代。
规模庞大,发展迅速
自20世纪40年代刘渡舟创建本学派至今,短短几十年间,“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已达300人以上,其队伍扩大之迅速,足以证明流派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及学术思想的实用性。
教学、科研、临床齐头并进
王庆国等人完成的“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学上,本学派传人王庆国、李宇航等担任国家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伤寒论》统编教材3部,并且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伤寒论》主讲教师,借助北京中医药大学BB 网络教学平台,将《伤寒论》课程初步建设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一流、具有自己教学特色并具备示范作用和辐射能量的精品课程。科研上,王庆国、李宇航、赵琰等已主持多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致力于从全新的角度解析经方作用的物质基础。临床上,各弟子继承发扬刘渡舟的学术经验而又各有侧重,知守善变,多方采撷,疗效确实,服务患者,造福苍生。
影响范围广泛
20世纪90年代,刘渡舟主持召开了首届亚洲仲景学说学术大会,还多次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并赴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访问交流。而其弟子亦应邀赴日本、韩国及全国各地等讲学,其学术思想影响海内外各学术流派。“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两个获批建设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且在全国筛选中综合排名名列前茅。
【代表性传承人】
刘渡舟名家研究室启动仪式合影。
谢泗泉
谢廷麒(1875-?),字泗泉,号觉非龛主,清泉山人,陕西宁羌人。谢廷麒聪慧有隽才,九岁就能写诗,闻名于世,有“人龙”之美誉。后师从举人李雁洲,学习书画诗词和医学。之后谢氏来大连寓居,居于市内南山附近,创办寿民药房,悬壶行医,“京沪求医者,尚不惮跋涉以来”。同时他与隐居于大连的名人以及地方名士多有往来。
刘渡舟
刘渡舟(1917-2001),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伤寒论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辽宁营口人。刘渡舟16岁正式拜师学医,凡7年之久,博学强记,孜孜不倦,对中医四大经典及后世名家医著内容娴熟于心。出师后悬壶大连,每以奇方愈顽疾沉疴;又宽厚仁爱,待人诚恳,故备受患者称颂,医名噪起。1950年,考入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及临床课程,毕业后在北京行医。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伤寒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首批中医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
刘渡舟致力于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多年,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力倡仲景之学,博采众长,学验俱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渡舟非常重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对六经的实质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六经是
王庆国
王庆国(1952-),医学博士,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伤寒论》主讲教师。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及全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
王庆国在长期从事《伤寒论》的研究过程中,很好地继承了经方大家刘渡舟关于经方运用与研究的学术思想,先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