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取穴精髓——“五腧穴” 取穴法

来源:取穴精髓——“五腧穴” 取穴法
时间:2022-01-02 11:09:51
分享到:

古人言:“善用针者,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就是指五腧穴而言的,意思就是说一些高明的医生给病人用针治病,仅仅针手脚这一段的穴位(五腧穴)即能达到治病愈合的目的。 

五腧是一种要穴归类法,有以少带多的优点。这些穴道一直被认为治疗范围广,效果好的穴道,不仅可调理局部,邻近和循经的疾病,还可调理全身脏腑的疾病

以下内容是《内经》中关于五腧穴的应用,对于初学的小白来说,不要犯难,可以当做字典来用,哪里有问题了对照病症和五腧穴的表去查阅。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病在脏取井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井”为地下出泉。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

病在脏取井穴,井,井底之蛙的“井”,所谓病在脏取井就是病在越深的地方,我们就越要在末梢取穴,井穴全部在手指头或脚趾头末梢,非常敏感,见效非常快十二经的井穴可以对照下图。

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井穴是厉兑穴,位于第二个脚趾头。我们下针或灸的时候,“井主心下满”,临床上,在动脉血管堵塞,搞一下厉兑穴,病人会感到有人在里面扫地,在清洗,立马见效!

虽然在足阳明胃经上有好多穴可以取用,但是没有井穴(厉兑穴)效果那么好,见效这么快!所谓堵塞,西医讲的动脉血管堵塞,中医是讲心剧烈的疼痛,这个针一下去的时候,痛马上去掉,就是所谓的实症。

井穴有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的作用。可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或炎性证初发期之暴痛。

井穴为十二经交接点,急救必用例如:在少商、商阳点刺出血,能泻脏热,疏通经脉中气血凝滞,开郁通窍,对中风、热厥、喉肿、狂疾有特殊疗效;

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墩(肝藏血)能治崩漏症;

心井少冲,小肠井少泽均能治中风猝倒,卒然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少冲清热镇心尤有卓效;

膀胱经井穴至阴能矫正胎位及治难产;

肾经井穴涌泉善治各种厥逆及各种痫症,小儿惊风。此外中冲、关冲均能回阳救逆,治疗中风猝倒……。

窍阴也能治失眠。从这些例子看来,可见病在脏者取之井,是经验的结晶

《乾坤生意》中说“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侯,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点明了井穴急救的特殊作用

病变于色取荥(yíng)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为荥”。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分别为:肺经鱼际、肝经行间、心包经劳宫、肾经然谷、心经少府、大肠经二间、脾经大都、三焦经液门、小肠经前谷、胆经侠溪、胃经内庭、膀胱经通谷

黄帝内经指出病在颜色上,青色为肝,红色是心,黄色的脾,肺是白色,肾是黑色。当有颜色的病出现了,一看到发黄是脾病,发红是心脏病,脸色发黑是肾脏病。遇有颜色出现,我们选取穴道的时候用

阴经之荥属火,阳经之荥属水,病变于色多为火热或水寒所致

荥穴对各种病变于色的初发病期,及原发性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例如:临床上治疗肺热病(急性支气管发炎或肺炎)咳喘右颊先赤之初发病期,刺手太阴经之荥穴鱼际和手阳明经之荥穴二间,有退热镇咳平喘之效。

鱼际穴对于肺热及肺热之气喘皆有立刻定喘之效。晕针时脸色惨白,可针心经荥穴少府强心解之。

此外《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肝即病肋中痛,取之行间(肝经之荥穴),以肝经行肋下,临床上治疗肋间神经痛刺行间,有镇痛疗效

还有三焦荥穴液门配肺荥鱼际善治喉病

病在时间者取俞穴

俞穴治时间的病。每一条经都有他的俞穴所在。凡按照时间发病的,如每天晚上十二点起来,病是发在胆经上,取胆经的俞穴。

如果有人每天晚上因发气喘起来,或晚上三点起来,要五点才能睡,我们要下他肺经的俞穴。用俞穴的效果非常好。也可以用荣穴,也有效果。我的方法是:亲人用俞穴,敌人用穴,比较痛,两个穴道都有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分别是:肺经太渊、大肠经三间、心包经大陵、三焦经中渚、心经神门、小肠经后溪、脾经太白、胃经陷谷、肝经太冲、胆经(足)临泣、肾经太溪、膀胱经束骨

俞穴有益气化湿之功,善治中满、倦怠、溏泄、疼痛之疾。

俞穴对于阵发性的神经痛及间歇性的发热有效,所谓:“时间时甚”就是有时间歇(停停),有时严重。

这种状况的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疼痛除“伤风”及“癌痛”外,几乎皆为“时间时甚”之痛。

风湿痛平时天气好则平安无事,下雨天潮即疼痛发作。还有疟疾癫痫也是有间歇性的发作,这些都是俞穴主治的范围。

个人临床常用束骨治后头痛颠顶痛,陷谷治前头痛,临泣治偏头痛,效果很好,这些便都是俞穴。

此外用各经俞穴治风湿病痛也极有效,这都是从“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的原则出发所致。

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如果什么都好,就是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来治疗。

相法中,女人面大声沙骨粗,这是孤单到老,声沙就是象,骨头很大,肉看不到,脸又很大,这个女生一辈子孤单到老。如果是感冒,声音变了,就用经穴来治疗,每一条经都有它的经穴,声音是从那器官发出来。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

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

经穴能温通经络,疏散风寒,经穴对于病变导致声音失常之症状,皆有疗效。对于各经病变累及某一器官,功能失调者也适用。

例如:刺肺经之经穴经渠能治喘咳就是有调整呼吸器官功能紊乱的作用,又脾经脉连舌下,刺脾经经穴商丘,能治舌本强痛就是一例。

而前述之咳喘及舌本强痛亦皆能导致声音改变,此外心经经穴通里善治暴瘖亦是本于“病变于音者取穴经”的原则下使用的。

综合观察各经经穴,如:阳溪治牙痛;解溪治风湿面肿及颏部、下颌、前颈病变;阳谷(小肠经经穴)治颌肿口禁;

昆仑(膀胱经经穴)能定喘及治齿痛;复溜(肾经经穴)能定喘;间使(心包经经穴)可治失音皆与咳喘或口部发音有关。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就用合穴。真正对身体最好的,是吃完还要有一点饿的感觉,要七、八分饱就好。这样可以不断训练你的胃气。治病时,只要病人饿,有一点胃气,病人就救回来了。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的,还有胀满的病,我们大部分选用合穴来调理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

合穴能益经气调整内脏器官之功能活动,主脏腑一切慢性病,有健脾强胃,具有培元之功,善治逆气、胀闷、泄泻等症。

对于饮食不节所致之病变亦有特效,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

又刺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和足三里,则能促进消化、呼吸新陈代谢的强壮保健作用。

尺泽、委中、足三里刺血能治饮食不节,急性肠胃病,又“经满而血者”取之于合,委中、足三里、曲泽、尺泽等合穴都是刺血常用的穴位。

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

原穴是安五脏的,五脏不平衡时用。

阳经都有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腧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腧为原”,“阴经之腧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针灸里有原络治疗法,阴经没有原穴,需要采用原络治疗的时候用俞穴替代。

此外,《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曾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思是说荥穴、输穴适于调理各经所过的体表和所属经脉病变,合穴则适于调理体内各自所属六腑的疾病。

所谓“荥输治外经”,一系指荥输部位较浅,所以用治体表及经脉病,其次是与荥腧的五行属性有关,盖阴经之荥穴属火,阳经之荥穴属水,水火与寒热有关,也就是与外感有关,而善治外感病。

液门为外感起手针,治感冒甚效,配合肺荥鱼际疗效尤佳。阴经之腧穴属土,阳经之穴属木,土应脾主湿主肉,木应肝主风主筋,外经病多与风湿及筋肉有关,所以风湿肌肉疼痛之病多取穴,外感风寒风热之病及上火火热,体寒阳虚之病多取荥穴。

每一经之穴皆善治本经之筋肉疼痛,如:束骨治腰痛,头痛太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

临泣善治偏头痛,腰侧痛等少阳经之疼痛,又如上牙痛取内庭,下牙痛取二间、三间;

耳鸣耳聋取液门、中渚、束骨等有效,这就都是“荥输治外经”的具体实践

至于合治内府,一则系合穴之本,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针合穴有调先后天之作用。

《灵枢·夭寿刚柔篇》则说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腧,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意思是说:

内为阴,体内的五脏属阴,五脏有病,即所谓病在阴中之阴,当刺阴经的荥火穴和腧土穴

外为阳,体表的皮肤属阳,如果皮肤有病即所谓病在阳中之阳,就当刺阳经的合土穴;

外为阳,体表的筋骨属阴,如果筋骨有病,即所谓病在阳中之阴,就当刺阴经的经金穴;

内为阴,体内的六腑属阳,如果六腑有病,所谓病在阴中之阳,就当刺阳经的络穴

针对上述原则,五脏有病可取荥穴、腧穴。

如:心经有火,出现舌赤、口燥、心烦等症时,可取心包经的荥穴劳宫、输穴大陵治之。

肾经有热,出现尿频、溲赤、腰痛等症状时,可取荥穴然谷、输穴太溪治疗。此处取荥腧主要是指阴经之荥,与前述荥主外经,多系取阳经之荥有别。

病在脏(阴之阴)取荥之原因大致如下:脏病以心病为急,又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主明则下安”阴经荥穴属火,与心相应,针之有护心气之作用

阴经之输穴属土,针之有健脾固后天之本的作用,而且阴经之输穴与原穴同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患当取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针腧穴有调脏腑原气之作用”

病在皮肤(阳之阳)取阳经合穴,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病常用大肠经曲池穴治疗。

其它天井、足三里、委中(刺血为主),阳陵(治带状疱疹)均能治相应的各经皮肤病变。

盖合穴属土,刺合穴一则通于脾,清热利湿,一则补土生金,增强皮肤之抗病力。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0410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