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钱伯文(1917年~),男上海
1938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名誉委员,上海中医学会理事,上海市肿瘤学会委员,上海中医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系副主任,上海中山医院肝癌病区顾问,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果
(1)“辨证论治213例颅脑肿瘤的疗效观察”获1987年度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2)“人体胃腺癌裸鼠模型建立”获上海中医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3)《原发性肝癌》(参加该书中医部分编写)获上海市科技成果特等奖。
学术观点
一、扶正与祛邪辨证运用,攻破补养并举兼施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导师将此概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类法则。因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关系。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导师提出了扶正与祛邪辨证运用的理论体系。导师指出祛邪不能离开扶正,因为扶正能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调整机体的
钱师指出肿瘤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肿瘤治疗必须注意辨别阴阳气血的盛衰和各个脏腑
钱师认为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应用,是治疗疾病取得疗效的关键。以往治肿瘤一般是早期攻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而导师并不拘泥这一规律,认为早期也应补,晚期也应攻,全赖病情的标本虚实,轻重缓急而兼顾攻补,尤其治疗晚期患者切不可拘泥晚期而一味求补,尚须补中有泄、泄中有补,即补中有攻,扶正与抗癌并举。
钱师宗古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和“正气虚则成岩”(《外证医编》)之意,认为肿瘤之形成,本身就是由于机体功能虚弱,不能抵御外邪,致邪气内侵,造成人体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即所谓的由虚致实,由实致虚。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病人都不是单纯地表现实证与虚证,而是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因此,钱师处方大多数是攻、破、补养并举。或大队攻破药中加入扶正方药;或于大队补养药中加攻坚之药;或攻破补、养,兼施同用。这与肿瘤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是相适应的。
钱师对本虚标实之肿瘤患者,尢其对晚期患者注意补中有泄,因补而不通可致气壅留邪,又使药力难达病所则病邪更盛,正气亦竭而入危矣。故导师言切不可拘泥晚期而一味求补,尚须补中有泄,泄中有补。如癌晚期宜健脾、益气、和胃、利湿治疗,选用
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辨证就是运用四诊八纲为主要手段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来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和辨别疾病的部位、寒热、虚实以及传变转归等,然后确定治疗的方法。一般讲,证是由病而产生,由于病在人体内可造成器质性的病变,出现人体抗病反应亢进或减退反映的现象,这即是证。证是有严格的阶段性,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证,有时只反映人体患病之后的某一方面的异常变化。肿瘤是复杂的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都可同时出现几个不同的证。而各种肿瘤为病反映了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全过程,是全面反映了一种疾病在人体各方面的异常变化。导师依古人之训,并汲取现代医学之精华,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弥补了中医在
钱师善用具有抗癌活性的清热解毒药和活血化瘀药。因为热毒和瘀血是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历代医家多指出,症积、石痈、痞癖、噎膈以及肚
三、百病皆因正气虚,重视肝脾肾的补益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生长过程是一机体内邪正斗争消长的过程。肿瘤的形成是正气先虚然后客邪留滞,引起一系列病变后果。人的正气是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并有抵御外邪的能力。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钱师认为肿瘤乃正虚邪实之病,遵古人“损者益之”与“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之训,认为运用好补法,实为治疗之关键。这既是补虚的需要,又为攻邪创造条件。
钱师教导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与脏腑密切相关的,其中脾胃肾的功能尤为重要。《医学心悟・论补法》谓:“胚胎始兆,形骸未成,先生两肾,肾者,先天之根本也。圃地一声,一事未知,先求乳食,是脾者,后天之根本也。然而先天之中,有水有火,曰真阴,曰真阳,后之曰真,则非气非血,而为气血之母,生身生命,全赖乎此。……至于后天根本,尤当培养,不可忽视。”因此,钱、师临证很重视脾胃肾的补益。脾胃居于中洲,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
四、积聚之成乃气滞之故,理气乃治本之法
《类经》曰:“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作为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重要的作用,而气的正常调节,使人体构成为内外协调的有机整体。内经谓:“气者神之母,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劳,……人以气为道,道以气为主,生道两存,则长生久视。”说明气机畅达,才能使人身元气得以固守,充达周身。
气的调畅通达是五脏六腑功能统一的基础,气的运动即是气机,其形式总括为升降出入,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均是通过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而具体表现出来,所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生理功能得以进行的根本。五脏各有其气,气在体内具体表现为脏腑之气,发挥其生理功能,五脏之气,上下交融,前后相贯,左右相济,则三焦通泰,阴阳燮理,生生不息,运化无穷,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当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机体,致气机失调,影响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各方面的机能活动,从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
《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导师遵经言认为气生百病,变化万千。然概括起来不外乎“气不和”和“气不通”,气不足或气余是气不和的表现,气滞或气逆是气不通的征象。《灵枢・百病始生》篇说:“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凝蓄,蓄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儒门事亲・五积六聚治同郁断》:“忧思郁怒,气机不和,日久聚而成积。”说明气机失常是肿瘤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之一。钱师临证强调“辨证求因”,指出肿瘤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常可见“气滞”“气郁”之象。如胃癌、食道癌病人多见胸脘胀闷,嗳气、疼痛等症;肠癌症人常出现下腹部胀痛,大便时里急后重等;乳腺癌病人常出现肝气郁结、乳房胀痛等,凡此种种都不难辨出气机失常是最基本的“病因”和“病机”,其中脾胃气滞肝气郁积与之关系尤为密切。脾胃之运化水谷的功能,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若疏泄失常,逆传脾胃,则升降失司,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导致脾胃气机障碍,致使气滞血瘀,水湿停留不行,饮食积滞不化,痰凝湿聚,日久积聚症瘕。因此钱师指出调理气机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法,理气乃治本之法。通过疏肝理气、宽中理气、降逆理气等常法,以调整脏腑功能,使人体气机畅通,血脉通利,升降有权,出入有序,阴阳平衡。临证钱师常选择一些疏肝理气的药,适当加一些引入肝经和归肝经的药,如枸橘李、
五、遣方用药以固护胃气为要
钱师在治病处方中,特别注重调理脾胃,鼓舞胃气,以扶后天之本,指出只有脾胃强健,才能生化无穷。时时强调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亦谓之气血阴阳之根蒂。气机的正常升降,有赖于脾胃;脾气以升为宜,胃气以降为和,升清降浊使水谷之精气灌溉五脏,滋养周身,同时排泄糟粕,使脏腑精气上下流行,循环化生。脾胃气虚,升降失常,脏腑经络、四肢九窍失常,便会产生种种病端,所谓“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虚则九窍不通”。因此,治疗用药务必注意增强胃气,提高食欲,此实为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重要关键之一。《脾胃论》曰:“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一败,百病难施。《医学集成・用药如用兵》谓:“如善医者,必先审胃气,然后用药攻邪……盖行军以粮食为先,用药以胃气为本,军无粮食必困,药非胃气不行。”钱师遵古人之旨,处处重视顾护人之胃气以护正,又做到补益而不碍邪。注意避免药性偏香燥伤胃阴、偏滋腻留脾湿、偏苦寒伤胃气等副作用。《医醇滕义・自序》云:“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是即和法也,缓治也。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缓治也。谷求近效,反速危也。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张氏医通》指出:“苦寒过投,将有败胃之忧,甘平恒用,却无伤中之害。”《折肱漫录・医药篇》亦谓:“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在原也。故人生以胃气为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