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中医说,未病先防是为“上医”,该如何防?除了生活方式,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可以养护阳气、防病保健。但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艾灸应有所侧重。 一、30岁前重灸“肺俞” 1、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2、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灸;随年壮灸,即在农历生日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15分钟左右。此外,节气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节气的前1-2天施灸。 二、30至50岁重灸“足三里” 1、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2、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频率可不拘时灸。“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三、50岁后重灸“关元” 1、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三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2、该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艾灸最佳频率为一日一次,亦可不拘时灸。 四、艾灸的排病反应 1、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疗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悬钟。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