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从牡丹的中药起源,说说牡丹的药用价值.药材知识

来源:0
时间:2022-01-13 08:02:27
分享到: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品种属于名贵花卉。最早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木芍药(牡丹)”的记载,也就是说野生牡丹距今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而人工栽培牡丹只有1500多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看到的牡丹多为观赏植物花卉,其实牡丹最早开始一直延续几千年都是一种古代名贵中草药材,作为草药,中药材为人类健康所用,这也就是说,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植物之一牡丹的药用价值排在第一位,这也是其源远流长存留下来的药用价值所在。


传说,早在远古时代有一年人间发生了瘟疫,玉女为了拯救世人,玉女偷偷地盗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撒向了人间。这些仙丹来到了人间就成为了牡丹和芍药花。我们知道,神话传说中王母娘娘是在天宫负责掌管不死药仙丹的女神。


可见,在我国远古时期,牡丹是一种中药材,不是作为观赏植物的花卉,是一味中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说牡丹文化或者是牡丹文学,我们需要从牡丹的药用价值本源,一味中草药开始。野生牡丹作为一味中药,记载翔实功效明确,野生牡丹的历史也要超越人工栽培历史几千年。


近年来,我国中药的作用和功效,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牡丹的未来药用价值,也希望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也取决于中药材的栽培技术和提取技术。


牡丹,有记载的牡丹之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这部药典。这部著作实际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可见,我国的中药文化事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汉代医简记载牡丹治疗瘀血痛的处方:“口口瘀方:乾当归二分,芎劳二分,牡丹二分,……”。


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有《金匮要略方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其中记载了著名的中药方剂“大黄牡丹汤”:“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东汉瓦解后,魏晋时期(220年—420年),一位曾经跟随华佗学医,叫吴普的人编撰了,另外一部中药典籍《吴普本草》,这些古代中草药著作都我国中药文化的瑰宝。《吴普本草》中的草木类,明确记载:


牡丹


《御览》卷九百九十二:神农、岐伯∶辛。李氏∶小寒。雷公、桐君∶苦,无毒。黄帝∶苦,有毒。叶如蓬相值,黄色。根如指,黑,中有核。二月采,八月采,日干。可食之,轻身益寿。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的出现,被人工栽培,应该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据谢灵运的《太平御览》,记载“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大约到了隋朝牡丹开始进入宫苑栽培,王应麟在《玉海》中记载:“隋炀帝辟地200亩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牡丹20箱”。


一直到这个时期牡丹,还是普遍被叫作木芍药,唐朝初期已有部分地区的民间开始流传把木芍药称为牡丹了。但是这个时期的牡丹还是多体现在其药用价值上,作为观赏植物花卉还是多见于宫廷贵族,其价格非常昂贵。


唐朝时期,牡丹的药用价值亦有明确记载,同时也记载了牡丹的称谓,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苏敬等人撰于显庆四年(659年)本草著作,《新修本草》卷第九牡丹,《千金翼方》草部中品之下中牡丹:“牡丹: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寒热,中风,螈 ,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一名鹿韭,一名鼠姑。


生巴郡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畏菟丝子、贝母、大黄。今东间亦有,色赤者为好,用之去心。按鼠妇亦名鼠姑,而此又同,殆非其类,恐字误。


〔谨案〕牡丹,生汉中。剑南所出者,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实凋,根似芍药,肉白皮丹。出汉、剑南,土人谓之牡丹,亦名百两金,京下谓之吴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异于此,别有臊气也”。


宋朝时期,苏颂(1020年-1101年)等编撰的我国古代另外一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本草图经》,又名《图经本草》 ,也对牡丹做出了非常明确记载:“牡丹又名木芍药,近世人多贵重,圃人欲其花之诡异,皆秋冬移植、培以粪土,至春盛开,其状百变。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药中不可用, 其品绝无力也。”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人工栽培牡丹已经非常普遍,培以粪土,这种人工栽培的牡丹已经失去野牡丹的本真,没有药用价值。栽培的牡丹已经成为观赏植物了,其药用价值不大,也许这也是宋朝时期当朝名医,对牡丹药用价值的一种感叹。


明朝时期,李时珍撰于1552年至1578年间的《本草纲目》,本草著作,李时珍写到:


“牡丹惟取红、白单瓣考入药,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气不味不纯,不可用”。


“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了,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清朝,张志聪(1616—1674年),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的《本草崇原》中关于牡丹的记载:


牡丹


气味辛寒,无毒。主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牡丹始出蜀地山谷及汉中,今江南、江北皆有,而以洛阳为盛。冬月含苞紫色,春初放叶,三月开花有红白黄紫及桃红、粉红、佛头青、鸭头绿之色。有千叶、单叶、起楼、平头种种不一,入药唯取野生红白单叶者之根皮用之。单瓣则专精在本,其千叶五色异种,只供玩赏之品。千叶者,不结子,唯单瓣者,结子黑色,如鸡豆子大,子虽结仍在根上发枝分种,故名曰牡色红入心,故名曰丹。)。


清朝时期,清朝名医徐大椿(1693~1771年)在其著作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为牡丹为草药中的中品:牡丹,味辛寒。主寒热,中风 、痉,惊痫邪气,皆肝气所发之疾。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色赤走血,气香能消散也。安五脏,五脏皆血气所留止,血气和则无不利矣。疗痈疮。


清血家之毒火。牡丹为花中之王,乃木气之最荣泽者,故能舒养肝气,和通经脉,与芍药功颇近。但芍药微主敛,而牡丹微主散,则以芍药味胜,牡丹气胜。味属阴,而气属阳也。


被誉为四月花神的牡丹,作为我国特有的植物花卉,从野生植物到人工栽培花卉,从野生本真的药用价值到今天翘首弄姿的观赏价值,一部牡丹文化的发展历史。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725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