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积滞 .医师讲解

来源:0
时间:2022-06-27 21:34:31
分享到:

(概述]

   积滞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疾患。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西医学消化不良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略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较多见。本病预后一般较好。个别小儿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损害,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为疳。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积滞病名,始见于《婴童百问:第四十九问>>,其曰:“小儿有积滞,面目黄肿,肚热胀痛,复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便闭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臭,此皆积滞也。”并把积滞分为乳积、食积和气积3个类型。回顾文献关于“积”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百病始生》,其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这里所言“积”包括了儿科之“积滞”之积。《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宿食不消候》曰:“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脾胃则冷……则宿食不消。诊其三部,脉沉者乳不消也。”说明乳食寒冷过度,可引起积滞。宋。《小儿药证直诀。食不消》说:“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但提出本病病因,同时列举了治疗积滞虚寒证的方药,至清代《幼幼集成》提到了积滞的虚实夹杂证,所谓“积因脾虚”,认为此证治疗要“消补并行”,“不可妄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把积滞分为“乳滞”、“食滞”,症状详细。方药实用而有效,为后世所推崇.

   现代对小儿积滞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临床研究方面,已从单方单药治疗发展为中药、针灸等综合疗法,成方研究发展为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胃电图等现代检测手段,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从而明显提高了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进行了食积动物造模,寻求中药治疗积滞的作用机理。毕可恩氏著《食湿与小儿疾病>>一书,对积滞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正虚因素 小儿素体脾阳不足,或因病后失调,脾气虚损,或过用寒凉攻伐之品,致脾胃虚寒,运化力弱,乳食易于停蓄不消,形成积滞。《保婴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

  2.食伤因素 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饥饱不均,或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积而不消,乃成积滞。《活幼心书.明本论》说:吁凡婴孩所患积症,皆因哺乳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伐,积停中脘,外为风寒所袭,或因夜卧失盖。 

  二、病理

  1.病变脏腑在脾胃 无论正虚或食伤,引起积滞的共同病理变化,都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正如《证治准绳。幼科。宿食》所说:“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 、

  2。病理因素为食滞 积滞的发生,与乳食内阻有直接关系。《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食不消而成疾矣。”乳食壅积,损伤脾胃,或脾胃素弱,复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运化呆滞,形成积滞。可见食滞脾胃是本证的基本病理改变.

  3.病机属性分寒热 《幼幼集成.伤食证治》说:“凡小儿饮食伤脾之证,非可一例而论,有寒伤,有热伤,有暂病,有久病,有虚证,有实证。但热者、暂者、实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虚者,人多不识。”凡素体脾阳不足,嗜食生冷或病后寒凉药物攻伐,致不思乳食,腹部胀满喜温喜按,遇冷胀甚,大便清稀酸腥或完谷不化,面白肢凉,舌淡苔白者多为寒积。凡素体阴虚,或嗜食肥甘辛辣之品,致不思乳食,食入即呕,吐酸腐乳食,腹部胀满拒按,得热胀甚,大便秘结臭秽,舌红苔黄腻者多为热积。亦有寒热错杂之证。

  4.病情演变分虚实 由于患儿素体差异,病程长短不同,临证有实证和虚中夹实之别。一般平素体健,乳食不节,而食滞脾胃者,多属实证;平素脾胃虚寒,磨消乳食之力素弱,而致乳食停蓄中焦,日久形成积滞者,多为虚中夹实。《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宿食不消候》说:“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寒气在脾胃之间,故使谷气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则经宿而不消也。”若不及时调治,每易转为疳病。《证治准绳.幼科.积》:“凡有积滞须辨虚实广“况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积滞的诊断依据如下。

  1.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有伤乳食史.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积滞轻重 小儿积滞有轻重的区别,轻证仅表现为不思乳食,伤乳者则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大便中有乳块;伤食者则呕吐酸馊食物,大便中有酸臭食物残渣。若脘腹胀满,胸胁苦闷,面黄恶食,手足心及腹部有灼热感,或午后发热,或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大便臭秽,时干时稀,或下利赤白,为积滞日久湿热中阻的重证。若素体脾虚或中焦虚寒者,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若失治误治,迁延日久,常易转化为疳病。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或作泻痢,或成症痞,以致饮食减少,五脏无所资禀,血气日愈虚衰,因致危困者多矣.”

  2。辨虚实多少 《证治准绳.幼科.腹痛》说:“按之痛者为积滞,不痛者为里虚。如肚腹胀痛,拒按,按之疼痛,食入吐,吐物酸腐,大便秘结或臭秽,便后胀减,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有力,或指纹滞者为积滞实证。腹胀而不痛,喜按,面色觥白或萎黄,神疲乏力.不思乳食,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呕吐物酸腥,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且气味腥酸,小便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或指纹淡,为积滞脾虚重而积轻证。

  二、治疗原则

  治疗积滞以消食导滞为基本法则。积滞轻者,只需节制饮食,或辅以食疗,病可自愈,积滞重者,宜用通导积滞法,中病即止,不可过用。积重而脾虚轻者,宜用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消积为辅,扶正为主,“养正而积自除”。积滞的治疗,除了内服药、外敷及推拿等法,简便易行,常可收到较好效果。

  三、分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食滞脾胃

  证候表现 伤乳者则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腹满胀痛,大便酸臭,或便秘;伤食者则呕吐酸馊食物残渣,腹部胀痛拒按,烦躁多啼,饮食不振,小便短黄或如米泔,或伴低热,舌红苔腻,指纹紫滞,脉弦滑。

  辨证要点 有伤乳伤食的近期病史,表现较为单纯,只见乳食不化的症状,如不欲乳食,或腹满胀痛、嗳腐酸臭等。

  治法主方 消乳化食。乳积宜消乳丸,食积宜保和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伤乳用麦芽、神曲、香附、砂仁、陈皮、炙甘草。腹痛夜啼加广木香;腹泻加黄连、蚕砂、薏苡仁;便结加枳壳、莱菔子,冬瓜仁。伤食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腹痛甚加槟榔、广木香;腹满甚者加厚朴、枳实;大便溏薄加白术;积久化热加黄连;便秘加玄明粉(兑入)或大黄(后下)。

  2.食积不化,湿热中阻

  证候表现 脘腹胀痛,胸胁苦闷,面黄恶食,扪手足心及腹部有灼热感,或午后发热,或时寒时热,面部时而潮红,心烦易怒,夜不安寐,夜睡易醒,自汗盗汗;好翻动蹬被,口苦口干,大便臭秽,或时溏时结,或皮肤出现疮疹瘙痒,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或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见于伤食已久、嗳腐吞酸等早期伤食症状消失盾,以脘腹胀痛、手足心及腹部有灼热感、大便臭秽等脾胃湿热内蕴证,或胸胁苦闷、口苦心烦、夜寐不安之肝胆湿热证为特点。 

  治法主方 通导化滞,分消湿热。枳实导滞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枳实、大黄(后下)、神曲,茯苓、白术、泽泻。热偏盛者,加黄芩、黄连;脾胃湿盛者,合平胃散加枳实、槟榔;肝胆湿热者,龙胆泻肝汤加茵陈、麦芽,皮肤疮痒者,加苍术、黄柏、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第1—2煎内服,第3煎加冰片、雄黄各1g,搽患处,夜寐不安,头汗蒸蒸、加栀子、连翘、莲子心、夜交藤、生石膏。 

  3。脾虚夹积 

  证候表现 面色萎黄,形体瘦弱,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指纹淡红或脉细而滑。 

  辨证要点 以素体脾阳不足,或过食寒凉攻伐之品,面黄、腹满喜按、大便稀溏等脾虚与积滞并见,积滞为辅,或积滞为主,脾虚为辅为本证特点。

  治法主方 若虚多实少,治虚为主,兼治其实,健脾化积,健脾丸.实多虚少,治实为主,兼治其虚,消积扶脾,大安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偏虚用党参、白术、陈皮、枳实、麦芽、山楂、神曲、肉豆蔻、炙甘草、茯苓、川药。兼呕吐者,加半夏、丁香、生姜;寒凝腹痛加白芍、广木香、干姜。偏实用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白术。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保和丸 用于伤食所致积滞。 

  2.枳实导滞丸 用于积滞较重而化热者. 

  3.香砂六君子丸 用于脾虚不运的积滞。

  4.理中丸 用于脾胃虚寒的积滞. 

  二、单方验方 

  l。鸡内金30g,瓦片焙黄研细末,每日.1—2g,开水冲服.用于乳食内积.

   2。黑白丑、鸡内金(炒)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0.5-lg,每日2次..用于乳食内积较重者。 

  3。黑白丑、大黄各等份,共研细末。6个月以内每次o.3--0.4g,1岁以内每次0。5—0.7g,l一3岁以内每次1g,4—7岁每次2g,7—12岁每次3s,每日3次,糖开水送服。用于积滞化热者。中病即止。 

  三、药物外治 

  1.桃仁、杏仁、栀子各等份,研末,加冰片、樟脑少许混匀。每次用15~20g,以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双侧内关穴,用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解去。每3天可用工次。用于积滞较轻者。

  2.玄明粉3g,胡椒粉0.5g,研细末。放于脐中,外盖油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病愈大半则停用。用于积滞较重者。 

  3。神曲、麦芽、山楂各30g,槟榔、生大黄各lOg,芒硝20g。以麻油调上药敷于中脘、神阙,.先热敷5分钟,后继续保持24小时,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用于食积腹胀痛者。

  四、食疗方药

  1。鸡内金30g,白糖适量。研细粉,每服l一2g,1日2次。

  2。粟米60g,红糖适量。将粟米饭焦巴焙干,研极细粉,用红糖水冲服,每次2g,1日2次。 

  3.莲子肉、山药、芡实、神曲、炒麦芽、扁豆、焦山楂各15g,粳米2008,白糖适量.前7味药煮30分钟,去渣,再放粳米熬煮成辫,服食时加白糖适量即可.

  五、针灸疗法 。

  1。体针 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脾俞,每日1次。用于脾虚积滞。

  2。针刺四缝穴,取小号三棱针或26号1.5cm毫针,在四缝穴快速点刺,挤压出黄粘液或血数滴,每日1次,5次为工个疗程。

  六、推拿疗法

  1。对乳食内积者,推板门、清大肠、揉板门、揉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各50次,下推七节50次,配合捏脊。 

  2.对脾虚夹积者,补脾土、运水入土、下推七节、揉板门、揉中脘、揉外劳宫、揉足三里各50次,配合捏脊。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食物的选择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

  2。随年龄及生长发育的需要,逐渐添加供应各种辅助食品,但要注意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务必使乳婴儿逐步适应。

  二、护理 

  1.饮食、起居有时,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进甘肥及粘腻食物,更勿乱服滋补之品。

  2。发现有积滞者,应及时查明原因,暂时控制饮食,给予药物调理,积滞好转后,饮食要逐步恢复. 

  (文献选录)

  《仁斋小儿方论.积》:“亦有伤乳伤食而身体热者,唯腹肚之热为甚,人知伤积肚热,粪酸极臭,而夜间有热,伤积之明验,人所未识也。

  《证治准绳。幼科。积》:“凡有积滞,须辨虚实,况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予今之法,实者可服进食丸,虚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儿丸。”

  {幼科释谜。食积原由症治):“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冷,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症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足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而医者治积,不问平日所伤之物是寒是热,并不察儿之形气或虚或实,可攻不可攻,竟用偏寒偏热峻下之药,而犯虚虚之戒,其害岂胜言哉。为先伤热乳热食者,则为热积;伤冷乳冷食者,则为冷积。五谷之类为食积,禽畜之类为肉积,菜果之类为冷积。故用药宜分寒热,冷积应用消乳丸,热积应用木香槟榔丸。……凡用攻下取积之药,必先补其胃气,如六君之类,预服数剂,扶其元神,然后下之,免伤胃气也。……小儿体质素虚者,虽有积必不宜下,当以补为消,六君子汤加莪术、木香,共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丸,每一二钱,米汤下,久服自消。”

  《幼幼集成。食积证治>):“伤食一证,最关利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积滞的药效学研究,主要是观察中药对改善食积的影响。

朱富华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理论启示下,通过对多种致模因素的筛选,确定给小鼠喂饲高蛋白热量饲料和加饲牛乳进行造模。造模后,小鼠表现为腹满,食少,体重增加缓慢,粪便中出现淀粉颗粒和脂肪球等乳食积滞表现,病理解剖发现造模组小鼠多数胃和肠腔扩大,并有胀气,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造模组小鼠的胃电波呈高波、高幅的变化,复合波增多,与正常组比较,差别十分显著。喂服保和丸组则较自然恢复组的诸症消失都快。

  李中南以健脾和胃饮(芡实、山药、生薏仁、莲子肉、陈皮、厚朴、茯苓、神曲、扁豆、砂仁、山楂)给造成食积的小鼠灌服,其体重增加,食量、便量显著增多,高于服保和丸的对照组,其腹围缩小,大便镜检脂肪球消失,胃电图显示频率下降,复合波明显减少,但幅度变化不大。说明该方能改善食积症状,增强体质,与老中医经验一致。

  二、临床研究

  l。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治疗积滞的基本方法,分期论治为主。如梁宗翰认为,本证初起宜消,芳香苦降,以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莱菔子、藿香、佩兰、草蔻仁、黄连、莲子心;久病当和,平调阴阳,谷稻芽、莲子心、黄连、石斛、麦冬、天花粉;滞湿困阳者,以谷稻芽、茯苓、白术、党参、草果、灶心土;湿热充斥,化滞为先,以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稻芽,湿盛加薏仁、茯苓皮,热盛加银花、连翘。毕可恩将积滞分为4个阶段。早期伤食,以消积化滞汤,药用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槟榔、枳实、炒莱菔子、陈皮、生姜;食积化热阶段,以消积清热生津汤,药用焦山楂、槟榔、炒莱菔子、连翘、天冬、麦冬、玉竹,若舌红剥脱苔或无苔者,用清热生津汤,药用沙参、玉竹、天冬、麦冬、连翘、生石膏;日久脾胃并伤阶段,用补脾化积汤,药用党参、炒白术、陈皮、炒扁豆、焦山楂、槟榔、炒莱菔子、甘草。

  2.专方内服 治疗积滞以一方为主进行研究的报道,如张介安等用消食散(川朴,、茯苓、陈皮、广木香、槟榔、神曲、谷芽、麦芽、石斛、灯心草),治疗1000例小儿食滞,治愈914例。杨秀婷等以保和散(神曲、山楂、麦芽、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谷芽、鸡内金、枳壳、厚朴、砂仁、焦槟榔、莱菔子)与升降散(大黄、酒军、僵蚕、胆南星、天竺黄、冰片、姜黄)以2:1的比例,治疗小儿积滞100例.3—7日内皆有效.

  肖诏玮等以微乐.号糖浆治疗小儿积滞325例。该方(含庵摩勒(即余甘)、苍术、竹茹等)组与保和丸组对照,两组疗效分别为98.5%和83.9%,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丁樱等以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含有莱菔子、川厚朴、槟榔、杏仁、枇杷叶、川贝母)治疗食积咳嗽280例,总有效率95。7%,痊愈率62.9%,优于对照的蛇胆川贝液组,尤对痰鸣、腹胀、纳差、便秘口臭等症状的消失作用尤为突出。

初生儿病证

来自: 散萃 > 《中医治法》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2042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