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2017年7月1日,酝酿了近3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2017年7月16日晚,央视CCTV-2《对话》栏目播出了“中医药法”特别节目——《中医药发展的“中国办法”》,这期节目邀请了中医药行业政学商界的不少代表做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其中就有原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
当时,刘维忠代表综合医院中医科提了一个问题:综合医院中医科不赚钱,医护人员日子很难过,《中医药法》出台以后,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在讲述的过程中,刘维忠表示:甘肃过去有的综合医院,中医的日子很难过,或多中医医生改行当了西医医生了。过去中医科好多医生都到便民门诊去开西药、开中成药了,因为中医科不赚钱,养不住医生。
宋贵杰老先生是一个正骨专家,70多岁,他跟刘维忠讲,他给指刘维忠提个意见,他说你(指刘维忠)这个政策不合理,(他的)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治骨折,大概半个月就恢复了,一个200元钱,他做一周挣的钱,没有他徒弟做一例手术挣的钱多。
后来刘维忠他们就出台了个政策,王部长指导出了个政策:中西医同病同价。比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虽然成本是200元,但也给3000元钱,做手术也是给3000元。甘肃在当时在县医院已经推广了150个品种(应该指的是中医药优势病种),这样手术量一下就降下来了。
这里补充介绍一下:刘维忠提到的宋贵杰老先生,1938年生人,甘肃省清水县人,中医骨伤科教授,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等,是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全国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
对刘维忠提到的这个问题,当时节目的重要嘉宾王国强(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表示,不光是综合医院的中医科,中医院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中医的特色越明显,他的收入可能就会受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中医的收费标准太低,如北京市扎针灸,扎一次就4元钱,就是劳务价值、疗效、收费标准不一致。
但刘维忠他们做得很好,发展中医药,鼓励老百姓看中医,采用中西医同病同价等,甘肃平均住院费、门诊费那7-8年都是全国最低的。卫生部从2014年开始监测,可以看到甘肃的价格比西藏还低,老百姓总体是受益了。全国人大有一个科教文卫的主任看了甘肃两个县医院,就对甘肃省委书记讲,他这次去很感到,他看了两个县医院,中医发展这么好,解决了两个医改难题:一个是中医便宜,把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是中医成本低,纯利润高,把医院收入少的问题解决了,医生不跑了,这些对医改都是非常好的。
在这里,刘维忠是一个提问者,同时也是一个用实际行动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人:发展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发挥中医药在一些病种上的优势,采用中西医同病同价的政策,鼓励老百姓看中医等等,既让老百姓切实受益,中医科中医院又能保证一定的收入,养得起中医医护人员,让他们能够安心地精进自己的医疗水平,医保还能有结余,实现多方共赢的一个局面。(参考阅读:
这是笔者在重新看这段视频时非常感慨的一个地方。实际上,我们去看中医院西化的问题时,他同样也是面临这个问题:中医科(院)不挣钱,难养活中医医护人员,他们不得不转向西化,越是这样,这里的中医医生对中医药可能越发没有信心,同样老百姓也很困扰,困扰去哪里找好中医。
在这个方面,刘维忠他们是先行者,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
去年4月新华社报道过柳州市在实施DRG付费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过程中,积极试点“中医疗效价值付费”的情况。“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即对使用中医诊断、特色技术和中医优势病种,以治疗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突出诊疗价值。
具体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中西医同病同价”的体现。(参考阅读:
报道中举了一个病例:75岁的陈阿姨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她最先就医的医院给她拍片后医生觉得骨折挺严重,加上陈阿姨年纪大了所以不敢收治。她后来去了柳州市中医院就医,中医院的杨医生通过中医手法复位,不开刀、不上钢板,治好了陈阿姨的桡骨远端骨折。一个星期,陈阿姨的手就可以抓东西了,住院12天即出院了。
从治疗效果上来讲:恢复比较快,同时中医复位手法治疗让陈阿姨避免了两次住院开刀上钢板取钢板的疼痛。
从医疗费用上来讲:如果这个病用西医手术治疗,需要3万,中医手法复位方式治疗,花费仅5000元左右。陈阿姨有职工医保,自付15%,即个人仅需支付750元左右,比西医手术节约3000多元(3万*15%-750)。同时,医保基金节省了数千元,柳州市中医医院也获得了1万多元的医保基金结余奖励。
柳州市试点“中医疗效价值付费”的成绩很出色,实现了“患者少花钱、医院增收入、医保减支出、中医特色得体现”的多方共赢结果。
这个方法,值得更多地方学习实践推广。大力发展中医药,是解决医改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壬岷,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