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我们一直强调“穴位是中药,经络是药房”,希望大家都能借助艾灸启动身体的自愈力,做自己的医生。 不过,用艾灸治病养生可不是随便灸灸就能行的,正如抓药需要药方一样,精准配穴是艾灸成功的第一步 有人可能要问了:不是说“哪里不舒服灸哪里”吗?不是说“依照灸感艾灸”吗?怎么又要强调配穴呢?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其实,这两个问题跟配穴并不冲突。 你想啊,“哪里不舒服”说明局部经络不通,中医管这些部位叫阿是穴,所以,“哪里不舒服灸哪里”也是灸的穴位;“依照灸感艾灸”更是如此,有灸感说明得气了,这也说明原先此处的经络是不通的,也可归为阿是穴。 艾灸穴位 艾灸不配穴=关灯走夜路 俗话说,“药有药性,穴有穴性”,如同药物有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差异那样,穴位也有各自的特性及相应的治疗侧重点。唯有按照一定的原则相互配合,才能使之效果最大化。 《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就是说,如果不能恰当配穴,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甚至衍生出新的疾病。 因此,在进行艾灸调理时,如果操作手法、灸量时间等都没有问题了,效果如何就取决于配穴了。艾灸不配穴,好比关灯走夜路,走的是弯路、死路。 什么是“六步配穴法”? 那么,到底该如何配穴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六步配穴法”,只要把它弄懂了,对配穴就有一定的认识了 第1步、寻找阿是穴 无论什么病,首先要看有没有阿是穴?身体哪里疼痛、不适,或有反应点,就叫阿是穴。 为什么艾灸阿是穴可以治病呢? 阿是穴是一种临时腧穴现象,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当身体局部不舒服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发生相应的气血阻滞,造成气血的局部性、临时性的聚集,于是就出现了阿是穴现象。
当疾病解除时,气血的临时聚集也随之解除,阿是穴现象随即消失。因此,艾灸阿是穴治疗疾病是有中医理论基础的。 第2步、判断是局部病症还是综合病症? 局部病症,就是身体其他地方都是好的,只是局部有问题,比如胃痛。艾灸时,只要找到相应的穴位就可以了,比如中脘和足三里。 综合病症与患者的免疫机能有关系,比如类风湿。此时艾灸,就要考虑一些提升身体免疫力的穴位,比如:大椎、命门、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还有一些疾病跟血液有关系,比如牛皮癣、荨麻疹等,可以加灸跟血液有关的穴位,最常用的就是膈俞和血海。 第3步、判断是虚证还是实证? 虚证,就是正气不足引起的病症,一般多与寒症同时存在,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生理机能减退,二是抗病能力变弱。 实证,就是邪气亢盛产生的病症,“暴病多实”,实证一般病程较短,病势较凶,康复较快。 《难经》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经络对应五行如下:肝经属木,心经属火,脾经属土,肺经属金,肾经属水;经络中五腧穴对应五行如下: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 怎么配穴呢?举例如下: 如果肝经实证,采用泻法,首先选择肝经本经的子穴,肝经属木,木生火,因此肝经的子穴应该属火,就应该取肝经的荥穴:行间穴。第2个穴位可以取肝经的子经心经的本穴(与心经五行属性相同的穴位),也就是心经荥穴:少府穴。 如果肝经虚证,采用补法,首先选择肝经本经的母穴,肝经属木,水生木,因此肝经的母穴应该属水,就应该取肝经的合穴:曲泉穴。第2个穴位可以取肝经的母经肾经的本穴(与肾经五行属性相同的穴位),也就是肾经合穴:阴谷穴。 第4步、辨别是急性病症还是慢性病症? 如果是急性病症,比如心脏病发作,救护车到来需要时间。所以,我们不要干等,可以利用一些穴位急救。临床上,十六郄穴常用来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十六郄穴是哪些呢?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当。胃经是梁丘,脾应取地机。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金门寻,肾向水泉觅。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列。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会,阴维筑宾为。 如果是慢性病症,我们可以往两个方向取穴: 一是:俞原相配法。 慢性病症一般都会伤及腑脏,根据“五脏有疾取其原”的理论,我们可以找十二原穴来艾灸,比如,肝脏的原穴是太冲,肾经的原穴是太溪。 除了原穴,我们还要配合俞穴一起治疗,比如肝有肝俞、肾有肾俞等。俞原相配,事半功倍! 二是:加上整体调理免疫的穴位。 慢性病症往往亏损元气,因此在艾灸时,可以加上足三里等整体调理免疫的穴位,以及关元、命门等补充元阳的穴位。
第5步、寻找经验穴 顾名思义,经验穴就是古人根据实际临床实际总结出来的一些有用的穴位,不一定说得出原理,但是却很实用。 比如,转胎位用至阴、崩漏用隐白、恶心呕吐用内关、疝气用大墩、眼病用曲池、便秘用天枢、牙疼用合谷、痔疮用孔最或承山、神经系统或下陷病症用百会等。 此外,腰部疾病用委中、上肢有问题用肩k和曲池、偏瘫或下肢不能动用环跳和阳陵泉。 第6步、辨别是否跟脏腑有联系?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很多疾病的根源在于脏腑,只有选择跟脏腑相关的穴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分清疾病跟哪个脏腑有关系,就在身体前面的脏器附近选穴。五脏六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解决脏腑问题时经常使用。 比如胆囊息肉,俗话说“肝胆相照”,因此它的根源在于肝脏,艾灸时就要选取肝脏的募穴:期门穴,效果就很好。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用俞募配穴法,就是在前面找出跟脏器有关系的穴位,然后再配上背后相应的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 比如,心肺问题可以选膻中,后面就可以配心俞或肺俞;肠道问题可以选肚脐,后面配大肠俞。 对穴相配,效果翻倍! 对穴,就是指两个穴位搭配使用,能收到1+1>2的效果。 常用对穴: 1、合谷+太冲: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调节情绪。 2、内关+足三里: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 3、梁丘+公孙:解痉止痛,健脾和胃。 4、支沟+阳陵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湿热,通调腑气。 5、外关+悬钟: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 6、气海+三阴交:通调下焦气机,调理冲任,补肾涩精。 7、合谷+内庭:泻胃火,降呕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 8、中脘+足三里: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 9、中渚+足临泣: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10、人中+委中: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1、膻中+内关: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12、鱼际+复溜: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13、外关+后溪: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14、印堂+合谷: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15、归来+三阴交: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16、太溪+太冲: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17、阳谷+侠溪: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18、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19、曲池+上巨虚: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20、风池+昆仑: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21、头维+列缺: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22、命门+委中: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23、中渚+后溪: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24、百会+涌泉: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25、少商+历兑: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