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12月11日下午3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也回应了一些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
其一是,会上中疾控免疫规划首席专家回应了截至12月3日儿童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情况: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详情可参阅:
其二,王华庆还针对部分老年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偶合反应进行了解释。
他表示:偶合反应或偶合症是在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指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的状态,接种疫苗后,这个疾病巧合发生,这种情况叫做偶合反应,或者叫偶合症。
他还表示:实际上,偶合反应的发生跟接种疫苗没有关系,也不属于不良反应的一个范畴。
此外,王华庆还指出,60岁以上的人群,偶合症发生率会稍微高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些是处在基础性疾病的潜伏期,还有一些已经有了基础性疾病,在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生或复发的情况,这都属于偶合反应。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到底怎么判断是偶合反应呢?毕竟60岁以上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不在少数,而且很多代谢类疾病如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血尿酸增高、高血压等越来越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了,这样的情况下会不会给判断增加难度?
王华庆也说了判断偶合症需要几个过程,首先如果怀疑和疫苗有关系,要进行报告,如果是严重的疑似异常反应,就要有专门的专家组做调查,再由专门的调查诊断专家组来进行诊断,再根据疫苗情况、疾病情况、接种情况和目前在不良反应监测到的一些信息分析结果,来做一个综合分析判断。
关于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包括需要鉴定是不是疫苗不良反应的)的新闻报道很少,目前为止,笔者有印象的就只有1个(参考阅读:
7月18日,界面新闻报道的,2021年7月14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一个村里的86岁老人,在被告知未接种疫苗出行将受影响后,去接种了一针疫苗,但回家不久身体便出现不适,随后入院抢救。
这位老人家患有心脏病、肺气肿、血小板减少等多种疾病,在接种的一个月前才住过一次院,其家人向村干部表达了不宜接种的态度,但村干部还是几次做工作。这次便是家里人没在跟前的情况下,村医又来劝,老人架不住,便去接种了。
接种完回到家,老人家就出现讲话不清楚的症状,一开始没往严重了想,老人家睡了一段时间,但睡醒后更严重了:嘴巴张开无法合拢,喂饭违法吞咽,随后出现了晕厥。老人的大儿子赶回来将老人送医,经抢救才逐渐恢复意识。医院诊断是出现了房颤。
家属怀疑老人家这次发病的诱因是接种了新冠疫苗,在老人家出院后,院方将病例送到了当地市卫健委相关机构鉴定。
但鉴定结果如何,并没有搜索到相关的新闻报道。
但从一些在信息交互平台反映过类似情况的信息来看,鉴定的结果是“偶合反应”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毕竟仔细对照专家所说的“偶合反应”,是在那个概念之中的。
但就事论事,如果这位老人家当时没去接种,绝大可能是当天不会犯病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去理解这个“诱因”呢?
还有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他说:"疾病潜伏期"能否被准确诊断?如果能,那为什么不让医生给开个“非疾病潜伏期”诊断再去打?这样,也不用专家再去费劲辛苦地判断“是否偶合”。如果不能,那打疫苗岂不是冒着“偶合”的风险?如果选择打疫苗的人事先并不知道这样的“偶合风险”,施打者也不进行确认,后果谁来承担?
这段话的逻辑是经得起推敲的。
疾病发作肯定是有原因的,处于“潜伏期”的疾病要发作,是需要“诱因”的,这种“巧合”之中,到底什么是诱因呢?
王华庆也说了,他们一直强调老年人接种时,假如有基础性疾病,一定要在稳定期来接种,这也是把这种偶合反应风险降到最低的措施。
但是,实际接种过程中,这种“强调”的声音可能并不强或是老百姓并没有很重视,而鼓励接种的声音才是主流。
笔者认为老年人接种还是需要更加谨慎的,尤其是高龄老人,一定要权衡风险和获益。
中医董洪涛老师也发博提醒过:素有心脏病患者当慎重接种疫苗,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患者群体也是老年人。
有一些中医大夫对此是有临床经验和研究的。
还是那个观点,希望在接种疫苗禁忌方面以及在应对疫苗带来的不良反应方面,再多听听中医的意见,让中医介入调理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中西医结合保障人民健康。
【文/壬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