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三部六病”学说是对《伤寒论》辨治法则的发现、运用和传承

来源:0
时间:2022-04-18 16:36:23
分享到:

“三部六病”学说是对《伤寒论》辨治法则的发现、运用和传承

                                                                        李国栋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1、《伤寒论》是“三部六病”辨治而不是“六经”辨治
三部即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六病即太阳病、阳病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2、三部实证主用攻法,三部虚证主用补法
如表实“麻黄汤证”;里实“承气汤证”、半表半里热“白虎汤证”;表虚“防己黄芪汤证”、里虚“理中汤证”、半表半里虚“四逆汤证”等。
3、虚实夹杂者,主用攻补兼施法
如表部虚实夹杂“葛根汤证”;里部虚热夹杂“三泻心汤证”;半表半里部虚实夹杂“小柴胡汤证”等。

4、葛根甘草汤,用于表热证
葛根解肌邪、发表热,效能独具。如“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此条之表未解,是桂枝证误下之后,引邪入里,而表邪仍在。
桂枝证是营弱卫强、胃气偏弱。营弱则生虚热,卫强则致表郁,虚热增时则汗出烦闷,表郁重时则恶寒无汗,其证表现为寒热错杂。
引邪入里,在此条,是引邪入里化热,同时表邪亦由寒变热。桂枝证胃气偏弱,不敌入里之邪气,故“下之,利遂不止”,符合厥阴证“下之利不止”的特点。
5、麻黄甘草汤,用于表实证
麻黄解表实,发水气,功专于此。如“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病者一身尽疼,是表有邪气;日晡所剧,是里有邪气。
日晡时属阳明,阳明之时,其人阳明里气借助天之阳气,欲祛逐邪气,故“日晡所剧”。可见此风湿之病,“风”气客于外,属太阳;湿”气居于内,属阳明。此风湿之病,太阳之邪由麻黄发之,阳明之邪由薏苡利之。薏苡走里,由“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主肠痈可证。“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中为何重用炙甘草?其旨应是扶人正气,因为“湿家”正气不足,麻黄、薏苡伤人正气,此病性质偏热,故以炙甘草固其人正气,以达到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

6、桂枝甘草汤,用于表寒证
桂枝解肌、温通关节,凡寒邪郁表胃气偏弱之气上冲、关节寒实疼痛者,必用桂枝。如“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本是伤寒,误吐、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又虚其人胃气,气不化水,故水气向虚处上冲,此证以桂枝祛表邪,茯苓白术祛里邪,甘草扶正气。再如“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条“肢节烦痛”是桂枝证。又如“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条与146条之“肢节烦痛”互看,可知“骨节疼烦”之“烦”,是疼痛不解的意思。此条“骨节疼烦”是桂枝证;“掣痛不得屈伸、恶风不欲去衣”是附子证。
7、黄芪甘草汤,用于表虚证
表虚当为卫虚,黄芪益卫气,如“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此证脉浮为卫气虚浮,卫虚水停,故以黄芪益卫气,防己、白术利水气,甘草扶正气。表有水气,不用麻黄发之,而用防己、白术利之,其人卫虚无疑。麻黄、桂枝皆损卫气,故俱不用之。
当归主益血气,血气为营为脏,如乌梅丸中当归用于脏寒,又如“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脉细欲绝者,亦主营血亏虚,其证用当归,可知当归益血气。故当归甘草汤,当主营气亏虚;而表虚证,表虚脉浮、自汗、恶风、无水气者,法当黄芪甘草汤主之。

8、大黄甘草汤,用于里热证
里热乃胃气热,大黄用于谵语胃热,如“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07条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124条之抵当汤中大黄之用,皆为清泻里热。
胃中有邪热,必伤正气,“壮火食气”,故以甘草协大黄,攻邪而不伤正。抵当汤方不用大黄,是因其证热在下焦,甘草滞中,有碍药力下达,故不用甘草。
9、芒硝甘草汤,用于里实证
里实乃肠胃实,消化道中有实邪停蓄,或食瘀、或血瘀、或水瘀。芒硝用于潮热里实,如“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可见柴胡加芒硝汤中,芒硝之用,在于清泄里实。

10、干姜甘草汤,用于里寒证
里寒证是胃阳虚,气不化水,口不渴,故以干姜温里祛寒,如“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理中丸之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中,只有干姜具有温里祛寒的作用。又如“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条之证,误与桂枝,“欲攻其表,得之便厥”,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则“厥愈足温”,证明干姜,其功用为温里。
11、白术甘草汤,用于里虚证
里虚证与里实证相反,为里部气虚。里部气虚难以运化水液,故里虚则水停。白术行水,如“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枳术汤中,枳实行气,白术行水。理中丸证之寒多不用水,其方药中,白术之用,也是行水。
12、黄芩甘草汤,用于半表半里部热证
半表半里部热证,是热邪蕴积于半表半里部,如小柴胡汤中黄芩之用。用于清解半表半里部之热的药物,不止黄芩一味,其类药有黄连、黄柏、栀子、石膏、知母、玄参、竹叶等
13、柴胡甘草汤,用于半表半里部实证
主证:胸中满闷,脉弦紧
类证:善太息,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急躁易怒
治则:疏解气实
主方:柴胡甘草汤
方药:柴胡75g、甘草30g
类药:香附、苏梗、乌药、郁金
煎服法:上二味,以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去渣,再煎至三百毫升,每服一百毫升,分温三服。
柴胡乃疏解半表半里之实良药,较之他药更胜一筹。临证缺失,可用香附等药代之,皆疏解之类药,但其药效稍逊,用时可适当调整剂量,以全其效。(《三部六病》)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胸满胁痛是柴胡证。“或胸中烦而不呕…小柴胡汤主之”,胸中烦而不呕,是柴胡瓜蒌证。“胁下满、…小柴胡汤主之”,胁下满,是柴胡证。
14、独附汤,用于半表半里部寒证
主证:背恶寒、口中和
类证:身寒倦怠
治则:温心阳
主方:独附汤
方药:附子15g
煎服法:上一味,劈开,以水八百毫升,文火煎取三百毫升,去滓,每服一百毫升,分温三服。
“背恶寒是心阳虚的先兆,无论何证,属阴或属阳,如见背恶寒,即可选用附子,以温心阳,挽救其急。除背恶寒外,口中和、倦怠无力、面色光白皆为心阳虚寒之外现,寒证之类也。”(《三部六病》)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三部六病学说”与胡希恕先生讲述的疾病的六个类型,在对于疾病部位的分法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三部六病学说”认为表阴证是厥阴证,胡希恕先生认为表阴证是少阴证。
少阳证是半表半里部实、热证。
皮肤、肌肉、骨骼和肺属于表部;消化道属于里部;介于表部和里部之间的部位属于半表半里部。其实,半表半里部是人体真正的里部。只是因为《伤寒论》是将消化道作为里部来论述的,刘绍武先生是根据《伤寒论》的论述,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

桂枝汤证符合厥阴病提纲证的要点:“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桂枝汤病证,有气上冲和消渴的证状,消渴的表现是渴欲得饮,虽饮却不解渴,若饮多,就会变成水入则吐的蓄水证。若下之,又会利不止。我遇到过一例桂枝汤证患者出现心中疼而烦的证状。桂枝汤病证,病人出现烦热者不难遇见,其与里证烦躁者不同,虽烦却不躁动。出现心中疼而烦证状者,我只见过一例,客观上,发热病人首选中医治疗的已经为数不多,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吧。
心、肾、肝、胸膈、子宫等部位,不属于皮肤、肌肉、骨骼的表部,也不属于消化道的里部,只能属于半表半里部。
表部疾病可以用汗法;里部疾病可以用下法;半表半里部疾病不能汗下,汗下之法均不达病位,徒损正气。半表半里热,可用栀子黄芩石膏竹叶知母等清解其热,半表半里寒可用附子温其寒。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87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