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概述】 压灸就是指艾炷或艾制物在直接灸的过程中采用反复压灭的方法来达到治病目的一种灸法。此灸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灸法分为艾炷压灸和艾丸压灸。 【功效】 温里回阳,散寒蠲痹。 【适应症】 艾炷压灸:用于内耳眩晕病、颈性眩晕、某些痛症等病症。 艾丸压灸:用于小儿的昏厥、破伤风、疝气、脑积水等病症。 【施灸准备】 艾绒,竹质弯舌板,弯剪,线香,凡士林膏,火柴,甲紫,大艾炷,镊子,灰盒,陈艾叶,樟叶,麝香,黄酒或酒精,朱砂,雄黄,丝绸等。 【施灸方法】 艾炷压灸:①百会穴灸法:嘱患者坐矮凳,医者坐在其正后方较高的椅子上。先用甲紫标出百会穴,将百会穴上头发剪去约1cm2,以暴露穴位,在穴位处涂以少许凡士林。然后取适量艾绒制作成锥形如黄豆大小的艾炷,置于百会穴上,用线香点燃施灸,待艾炷燃至约1/2处或患者感到灼痛时,立即用压舌板或镊子由轻到重将艾火熄灭,将艾灰除去,仅仅留一层薄的未燃的艾绒,在其上继续放置艾炷施灸。根据病证情况,每次灸30~50壮,最多可灸至100壮。病情轻、病程短者,每日灸1次,反之,可连灸2~3日。②痛点灸法:视痛点的大小取麦粒至半粒蚕豆大小艾炷点燃,待艾炷燃至2/3或患者感烫时用压舌板或镊子由轻到重将艾火熄灭,每次灸3~5壮,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艾丸压灸法:取陈艾叶与樟叶以3:7的比例混匀,共约500g,再加入少许麝香,共研末,以黄酒或酒精调制成如梧子大的艾丸,然后以朱砂、雄黄少许为衣,外用丝绸将其包裹如布纽状。施灸时,近穴位时点燃,距穴位半分许吹熄,速按穴位上为“使法”;点燃后不吹熄即为按穴位上为“报法”。艾丸灸疗法的报、使相当于针刺的迎随补泻。施灸时,按穴位上要快,取起时要慢。 【注意事项】 (1)艾炷压灸要求术者操作要熟练,避免造成Ⅱ、Ⅲ度烧伤。 (2)艾炷压灸灸后穴位局部可能会出现小水泡,无须挑破,可以涂以甲紫,令其自然吸收。如灸百会穴,半月内禁止洗头,以防感染。少数患者可形成灸疮,此时要注意疮面清洁,不需特殊处理,一般1个月左右灸痂自行脱落,不留瘢痕,新发自生。 【经验辑要】 (1)《当代针灸临床治验精粹》:“ (2)《岭南针灸经验集》:“百会压灸治疗痰浊中阻:病人正坐或平卧,医者将病人百会穴处头发向两侧分开(也可将此局部一小撮头发剪掉),局部涂上万花油,置艾炷(约麦粒大)于穴位上并点燃,待局部有灼热感时,医者用右手拇指将艾火压灭并停留片刻,使热力向内传。每次压灸3~5壮,每3~5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完后要注意保护灸疮的清洁。” (3)《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病学》:“采用艾灸百会穴为主治疗耳眩晕,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供选择:①将百会穴上的头发剪去如指甲大一片,将艾炷直接放在百会穴上,从炷顶点燃,待燃至无烟时,持厚纸片迅速将艾炷压灭,压时用力由轻到重,此时患者顿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适感。一般根据病情轻重选定艾炷的大小,大炷如黄豆,中炷如绿豆,小炷如麦粒。百会穴处的麻木是本病的特殊反应点,眩晕常随着麻木消失而解除。一般连续施灸,使百会穴的麻木转为疼痛,此时患者头重减轻,眩晕停止,才算1次灸程,灸后一般不成脓,不需处理,2~4周后灸痂自行脱落,新发自生。②百会穴局部涂抹凡士林(固定艾炷用),将黄豆大小艾炷置于百会穴上,线香点燃,待艾炷燃烧3/4时,用压舌板迅速按压艾火3~4秒,取下艾炷,涂抹凡士林更换艾炷。按压艾炷时,患者感到一股较强的温热气,从巅顶沿督脉迅速下移,随之头部立感轻松,顿觉眩晕减轻,耳鸣减弱,胃脘逆气下降,恶心症状消除。灸后压灸处皮肤略显苍白色,隔1~2天可结薄薄灸痂,无灸疮形成。发作期当日治疗1次,灸10壮,非发作期,隔日治疗1次,1次4~7壮,6次为1疗程。” 【灸法备注】 压灸是指艾炷或艾丸压灸,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可归属于无瘢痕灸。此灸法开始也是属于采用艾炷直接灸百会穴以压舌板压灭的方式用于内耳眩晕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其适应病证有所增加,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大。从已有的资料表明,压灸法对治疗某些病证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但是由于艾炷压灸法在操作上较为复杂,其中艾丸压灸法中的艾丸制作有一定难度,推广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可是近年来临床上又出现了一种以艾叶为主要成分制作成丸状的艾制物进行压灸,此方法称作丸灸法。丸灸法的出现使得压灸法更进一步的扩大了压灸法的应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