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艾炷隔物灸――隔附子灸 .艾灸灸法

来源:0
时间:2021-06-10 11:02:30
分享到:

【概述】

隔附子灸是以附子做间隔而施灸的一种灸法。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中:“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古人在用该法灸治时,其附子多选用熟附子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酽酢(指味汁浓厚的醋)或童便浸过。除了用附子片灸外,古人还采用将附子研末制成附子饼进行灸疗。由此,隔附子灸在临床上也就有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饼灸两种灸法。关于此灸法,在《外科发挥》和《串雅外编》等书中都有载述,在《外科发挥》和《疡医大全》等书中均有较详论述。

  

艾炷隔物灸――隔附子灸 .艾灸灸法

【功效】

逐风寒,祛湿邪,温肾壮阳,消坚破积。

【适应症】

用于阴疽、疮毒、窦道盲管久不收口、痈疽初起、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肾虚火衰、指端麻木、痛经、桥本氏甲状腺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肉芽增生流水无脓、臁疮、阴寒痼疾等症。

【施灸准备】

大艾炷,生附子,熟附子,水,白芨粉或面粉,黄酒,肉桂,丁香,蜂蜜,镊子,火柴,线香,灰盒,甲紫等。

【施灸方法】

隔附子片灸:取熟附子用水浸透后,切片厚0.3~0.5cm厚的附子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准备好的附子片放在所灸穴位上,将大艾炷放在附子片上,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灸治5~7壮,换炷不换附子片。

隔附子饼灸:①取附子研成细末,加白芨粉或面粉少许(用其黏性),再用水调和,捏成厚约一二分度的薄饼,待其晾干,用针刺数孔,将准备好的附子饼放于所灸穴位上,将大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换炷不换附子饼。②取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作成厚约0.4cm,直径约2cm的附子饼,中间用针刺数孔,将准备好的附子饼放于所灸穴位上,将大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换炷不换附子饼。③取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共研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厚约0.5cm的药饼,用针穿刺数孔,将准备好的附子饼放于所灸穴位上,将大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换炷不换附子饼。

每日或隔日灸1次。若附子片或附子饼被艾炷烧焦,可以更换新的附子片或附子饼后再继续灸,灸至穴位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注意事项】

(1)对阴盛火旺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均禁用附子饼灸。

(2)附子片或附子饼的厚薄,宜根据部位和病证而定。

(3)施灸时应选择较平坦不易滑落的部位或穴位处进行,灸饼灼烫时可用薄纸衬垫灸饼下,以防灼伤皮肤。

(4)为了避免在隔附子灸治过程中中毒,施灸时注意室内通风。

(5)附子饼灸须在医务人员指导监视下进行。

【经验辑要】

(1)《千金要方》:“取附子,削令如基子,安肿上,以唾帖之,乃灸之。令附子欲焦,复唾湿之,乃重灸之。如是三度,令附子热气彻内,即瘥。”

(2)《千金翼方》;“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

(3)《串雅外编》:“痈疽久漏,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有恶肉,以大附子水浸透,切大片,厚三分,安疮口艾隔灸,数日一灸,至而、六、七次,服内托药自然长满。”

(4)《外台秘要》:“取八角附子两枚,酽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瘥。”

(5)《疡医大全》:“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做两三分厚,安疮上,着艾灸之。”

(6)《外科发挥》:“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唾液和为饼,置疮口处,将艾炷于饼上灸之。每日就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

(7)《灸法》:“隔附子饼灸法:用附子饼作间隔物。附子辛湿有毒,走而不守,消坚破结,善逐风寒湿气,以灸溃疡、气血虚弱、久不收敛者为佳。用附子研成细粉,加白芨粉或面粉少许(用其粘性),再以水调和捏成薄饼,约一二分厚度,待稍干,用针刺许多孔,放在局部灸之。或治外科术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肉芽增生流水无脓及臁疮等,频频施灸能去腐生肌,促使愈合。一饼灸干,再换一饼,以内部觉热为度。可以每日或隔日灸之。”

(8)《中华针灸学》:①“附饼灸法:取生川附子为细末,经筛过后,去杂存精,以沸水或黄酒适合其干潮之度量为饼,约厚二分,放于应灸穴道之上,上置艾炷燃之。饼干更换,觉内部温热,毋令灼痛皮破。视局部肌肤红活为度,即可停灸。日灸一次,以愈为止。”②“附子之为物,辛温有毒,或作甘苦大热,气厚味薄,走而不守,浮中之沉,降多升少。故能直达下焦三阴经络,消坚破结,无微不至,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除在里之寒湿,用于三阳厥逆,三阴沉寒之证,有斩关夺隘之力,有回生起死之功。为脾、肺、膀胱、三焦、命门诸经之要药,能回阳退阴,温中补虚。祛邪鬼,散壅断产,暖脾胃,坚肌骨,开关门,缩小便,逐风寒湿,补肾命火。治三阴伤寒,三阳厥逆,寒疟,瘴气,中风,中寒,气厥,痰厥,癫痫,柔痉,自汗,头风,头痛,耳聋等。”

【灸法备注】

附子别名侧子、明附片。归心、肾、脾经。其性味辛温大热,走而不守,消坚破结,善透风寒湿气,有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的功效,故附子灸与艾火并用,适宜治疗各种阳虚病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观察到,隔附子灸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中毒。附子属乌头类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碱类物质,而在施灸中患者或施灸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口唇鼻痒、咽痛、胸闷、恶心、腹痛、四肢微麻等症状都类似乌头碱中毒症状。由此可推测其毒性可能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根据测试,附子在18℃以上的环境中乌头碱的毒性比较活跃。一般在连续长时间施灸,室内不通风的环境下造成中毒的可能性大。也许是由于施灸时所处的体位的关系,医者中毒的程度较患者症状明显,但停灸后症状大多可逐渐缓解乃至消失。如果停灸后中毒症状仍不消失,则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送医院急救,以避免延误病情。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4823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