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少数民族灸法――瑶族药罐灸 .艾灸灸法

来源:0
时间:2021-06-10 11:10:46
分享到:

  【概述】

  瑶医药罐灸是广西桂北瑶族先民在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充分利用地道药材与瑶山多竹的特点,创造出的一种灸法,是瑶族外治的精华之一。发泡药罐疗法属拔罐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曾任广西勾漏令(现北流县)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方》中也有有关广西壮瑶等民族民间各种角法。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消肿散结,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通经络。

  【适应症】

  用于风湿痹症、跌打肿痛、丹毒痈疽及部分内科疾患等症。

  【施灸准备】

  金竹罐,了哥王根皮,狗股骨,麻骨风,大小钻,穿破石,松节,透骨消,九节风,铜钻,铁钻,风见散,甲紫等。

  【施灸方法】

  取坚固无损、正直、口径在1.5~3cm,长约8cm的金竹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厚薄适中,用破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此为制作的金竹罐。再调制煮罐药,选取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的地道药材,如:狗股骨一块、麻骨风30g、大小钻30g、穿破石30g、松节30g、透骨消30g、九节风30g、铜钻30g、铁钻30g、风见散30g等(临床还可辨证加减),将金竹罐放入药液中浸煮。再取了哥王根皮30g,用米汤调和制成直径1~2cm不等的圆饼。施灸前将要施术的部位消毒,再取用了哥王根做成的药饼隔纱布敷贴患处(取穴原则以阿是穴为主),半小时后取下,视其发泡部位,用消毒针点刺放出泡内液(当地瑶医用瓷片),然后取出用瑶药浸煮的罐、甩净水珠后,趁热迅速扣盖在发泡部位皮肤上,约10分钟后,取下药罐,用消毒巾擦净渗出液,后用药水熏洗患处约30分钟。隔日或一周2次。5~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部位为宜,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易导致竹罐吸附不稳而脱落。

  (2)药罐取出时,要甩净水珠,以免烫伤皮肤。在点刺水泡时,创口不要太大。必要时可擦上甲紫药水,以防感染。

  (3)有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直接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

  【经验辑要】

  (1)《实用瑶医学》:“瑶医发泡药罐疗法:将施术部位洗净,用发泡药饼隔纱布敷贴患处(取穴原则以阿是穴为主),半小时后取下,视其发泡部位,用消毒针点刺放出泡内液(当地瑶医用瓷片),然后取出用瑶药浸煮的药罐、甩净水珠后,趁热迅速扣盖在发泡部位的皮肤上,约10分钟后,取下药罐,用消毒巾除净渗出液,后用药水熏洗患处约半小时。”

  (2)《中国瑶医学》:“瑶医发泡药罐疗法适应症较广,常用于风湿痹症、跌打肿痛、丹毒痈疽,亦可用于部分内科疾患。”

  【灸法备注】

  瑶医药罐灸是出自广西桂北瑶族地区的一种简便、验灵、效捷的瑶医发泡药罐灸法。从地理环境上看,广西地处南疆,自然环境特殊,阴湿多雨,脚气、风湿、身重等常见发生,特别是广西桂北山区更为突出。此灸法就出自于广西桂北瑶族先民在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发泡药罐疗法只能靠心传口授而流传下来,所以这种疗法起源亦无法考证,而其中的拔罐疗法,据有关史料记载已有千余年历史,但早期仅是单纯拔罐法,并仅用于外科治疗疮疡时,吸血排脓,其作用原理普遍认为是一种吸拔作用。而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无论在罐具、方法、药用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发展,且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作用原理为:拔罐时造成一种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产生瘀血,并产生自身溶血现象,部分红血球、白血球受到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出,并通过点刺放出,从而达到良性刺激作用,同时,在吸拔过程中,部分药液通过局部皮肤吸收,加上热熏作用,使局部穴位血管得到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变周末血管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血管壁渗透性增强,增强了机体抗病能力和耐受力,从而达到了治疗疾病的效果。



想要更多的信息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咨询艾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喔!

少数民族灸法――瑶族药罐灸 .艾灸灸法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86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