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药物敷灸――蒜泥灸 .艾灸灸法

来源:0
时间:2021-06-10 11:08:32
分享到:

【概述】

蒜泥灸是用生大蒜捣烂成泥,敷贴于皮肤穴位或部位,使之发泡,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一种施灸方法。该灸法最早见于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

【功效】

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抗菌消炎。

  

药物敷灸――蒜泥灸 .艾灸灸法

【适应症】

用于咯血、衄血、痈疽、瘰疠、牙痛、咽喉肿痛、白癜风、疟疾、顽癣、乳蛾、气喘、喉痹、肺结核、虚劳、痢疾、蛇虫咬伤以及一切肿毒等症。

【灸材准备】

大蒜,研钵,醋,橡皮膏等。

 

【施灸方法】

取紫皮大蒜若干,去皮,放入研钵内,捣成泥膏状。取35g贴敷于穴位,外用橡皮膏固定。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每次敷灸时间约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或起泡为度。如果水泡较大,先用消毒针挑破,引出泡液,然后涂甲紫药水,加盖消毒敷料,以防感染。若不需发泡可先涂凡士林于施灸穴位或部位,或缩短敷贴时间,以保护皮肤。

或者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从大椎穴至腰俞穴平铺于脊柱上,宽度和厚度均约6mm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取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直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为止。这种灸法称为长蛇灸,民间常用此来治疗虚痨。

【注意事项】

1)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易发泡,皮肤过敏者;穴位处有皮损、皮疹、溃疡者;3岁以下婴幼儿患者;早孕者均不宜使用该灸法。

2)贴敷时忌冲凉,忌过度劳累。除个别疼痛较重对症处理外,其余不配用任何疗法。

【经验辑要】

1)《本草纲目》:“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止衄血。”

2)《本草纲目》:“用桃仁半斤,放内关穴上,将独头蒜捣烂,罨之,缚住,男左女右即止。邻妪用此治人屡效。”

3)《仁斋直指方论•吐泻论治》:“霍乱吐泻,临时无药,以生蒜头研细,涂心下及两脚心即止。”

4)《仁斋直指方论•脱肛证治》:“小儿灸法:百会穴,直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在头之中心端,正螺毛处是也。两手握蒜炙灸,则肛肠自收。”

5)《简要济众方》:“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血出,贴左足心,右鼻血出,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

6)《简易方论》:“治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

7)《卫生简易方•鼻衄》“用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饼如钱大,厚一豆许。左鼻出贴左脚心;右鼻出贴右脚心;两鼻出贴两脚心。血止,即以温水洗之。”

8)《卫生易简方》:“治腹中癖块,用大黄、朴硝等分为末,以葱、蒜研烂和匀如膏,厚摊绢帛上,贴患处即消软。”

9)《理瀹骈文》:“凡牙痛,大蒜泥敷经渠穴,过夜起一小疱,挑破出黄水愈。穴在大指、二指手背微窝处,用蚬壳盖扎。”

10)《理瀹骈文》:“凡遇春末夏初,头痛脚弱,食少身热为疰夏,病属阴虚元气不足,宜于午日午时用漂朱砂、明雄、黄柏、硫黄各一钱,研末,烧酒和匀,用大蒜去蒂蘸药从尾闾脊骨起徐徐逐节擦上。此药能开背后三重关窍,令人神清气爽,经络流通,大有益处。痨证不论新久,皆能除根。擦时有肿痛乃虫所在,切勿放松。”

11)《外治寿世方》:“老蒜捣蓉,如蚕豆大,敷经渠穴,男左女右,用蚬壳盖上扎住,片时起一水疱,银针挑破,将水揩净,以去毒气,立刻安痊。”

12)《医方类聚•诸风》:“用橡斗盛蒜泥,涂合骨穴,左Z左贴,右Z右贴,扯正止之。”

13)《圣济总录•小儿诸丹》:“治小儿骨火丹,初在臂起赤黑色,二蒜涂方:大蒜小蒜各一两,捣烂厚涂敷之,以差为度。”

14)《万病回春》:“大蒜去壳捣如泥,左鼻出,敷左脚心;右鼻出,敷右脚心;两鼻出,左右俱敷。”

15)《小儿推拿广意》:“将独蒜一个,捣碎,将烧纸隔七层敷脐,若起疱,用鸡蛋清涂之即愈。”

16)《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鼻衄,咯血,呕血,尿血:独头蒜两个,捣成泥状,分成两份。一份用八层麻纸包裹,置于百会穴。另一份用七层麻纸包裹,置于涌泉穴,然后在包裹之药上用热铁烙加温。”

17)《食物本草会篡》:“治一切肿毒:独头蒜三四颗,捣烂,入麻油和研,厚贴肿处,干再易之。”

18)《中国灸法集粹》:“蒜泥灸:是将大蒜(最好用紫皮蒜)捣成泥状,取35克贴敷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赤或起泡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治疗扁桃腺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灸法备注】

大蒜辛温喜散,有消肿化结,拔毒止痛之功,且紫皮蒜较白皮蒜作用强。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蒜含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以及挥发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能够引起发泡。施灸时最好将蒜泥放在疮头上,即炎症区顶点。如果漫肿无头,可贴一张湿纸,先干的区域即为疮头,即施灸中心。把紫皮大蒜捣研成泥,敷在一定的穴位上,使之发泡,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如敷贴于手太阴经的鱼际穴处,可治疗喉痹;敷贴于合谷穴,则可治疗扁桃腺炎,。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89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