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凡坐骨神经痛(是指疼痛发生在有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内者,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风偏盛和湿偏盛及风、湿并盛三种之区别。若风、湿并盛,可用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桂枝、附子)治疗,使风湿去,腿痛自愈。若风气偏盛(痛甚于重者),则用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生姜、甘草、大枣)治疗。若湿气盛(重甚于痛者),则用白术附子汤(白术、生姜、附片、炙甘草、大枣)治疗。(《权依经医案》)《经方研习》
王某,男,彬县韩家公社农民,1975年春我刚到老虎沟轻院农场不久,他就来求治。患者腰部及右腿疼痛,曾去公社卫生院医治,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但治疗效果不显。因为当地是大骨节病病区,患者很怕自己患上此病,导致瘫痪。患者来时拄着拐杖,由家人搀扶而来。诊断:右下肢屈伸不力,步行困难,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甚,遇寒湿天气加重,患肢发麻冷痛,口淡多涎,尿清便溏,面色㿠白,舌体胖嫩,色淡苔薄白,脉沉细。根据《伤寒论》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制附子、白术、桂枝各9克,乳没各3克,当归、牛膝各15克,麻黄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剂,诸症悉除。他已能自己挂着拐杖来我处,不用人扶或背。
患者有个亲戚在陕西省麟游县,患大骨节病,病状与他类似,向我询问能否吃上方医治。我说还没碰到过大骨节病,待我休假时回去查查资料再说。过了2个月,他又来时,我已查到资料和药方,大骨节病(患者身材矮小,手指短而指间关节粗大,有骨骺早期闭合现象)是一种地方病,西医是用卤碱疗法,成人每次2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这位农民用过,服用后腹泻、恶心且效果不显。中药治此病,1963年4期的《上海中医杂志》曾刊有一处方——双乌丸,川乌、草乌各18克,全蝎24克,生黄芪、乳香、没药各48克,麻黄12克,当归60克,桂枝36克。先将川乌、草乌用甘草水煮15分钟,再用冷水浸泡,去脐,以无干心为度,再与其他药物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1丸,早晚各服1次,空腹服用,温开水送下,儿童减半。我将此药方告诉他,他便抄下带走了。
1975年夏,轻院农场收麦时,他来帮忙修理农具,顺便告诉我,他的亲戚吃我的汤药和给的处方丸药都有效,现在病情已减轻许多,丸药还在吃着。
按:轻院农场是建在陕西省彬县韩家公社老虎沟,那里是半山区,一个山头住3-4户农家,吃水时下山去河沟中挑或者挖个坑下雨接水吃,仅供人畜吃,洗脸洗澡很难。如果天旱不下雨,就没有水吃。因为缺水,除主食是麦子、玉米外,蔬菜很少,主要靠吃干辣椒面过日子,喝的窖水,下面有一层泥土沉淀。交通极其不便,没有公路,要去西安看病,必须步行30里山路,到麟游县的准木镇去坐开往永寿、乾县、礼泉、咸阳、西安的长途车,1-2小时一趟车,人多了还乘不上车。那里也是大骨节病病区,但没有麟游县严重。此后,我在农场碰到许多类似他那种病的患者,大多数为寒湿性,应用时,愿吃汤药的用甘草附子汤加味,愿吃丸药的就用双乌丸(患者自行配制),服药后都有效果,部分患者在服用双乌丸时,有些头麻头晕,过些时间就消失了。《经方研习》
任某,女,33岁,某厂医院会诊病例,1966年3月25日初诊。八九年来腰背疼痛,经X线摄片确诊为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近症:常有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痛、手麻木、全身无力、四肢逆冷,舌苔白润,脉沉细。此属少阴风寒湿痹痛,治以温化寒湿,与桂枝加术附汤: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苍术10克,炮附子12克。结果:上药服6剂,腰痛稍减,他症无变化,上方加茯苓12克继服。1周后痛麻皆减,继服原方。4月15日来诊时,痛麻已不明显,天气变化时也不加重。《解读张仲景医学》
患者,男,46岁。半年前患者出现腰臀部疼痛,痛引双下肢,左侧为甚,行动日益困难。遂发展至下肢难以行动,生活不能自理。初诊:患者卧床不起,翻身需由他人协助,腰臀部及下肢麻痛沉重,左下肢尤甚,活动患肢则疼痛加重。恶风寒,头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面黄无泽,舌质淡红,苔白滑厚腻,根部微黄。此证属风寒湿痹,湿邪为胜。急当温阳化气行水,以五苓散加味主之。处方:猪苓10g,茯苓20g,泽泻10g,砂仁10g,白术15g,桂枝15g,肉桂10g,五加皮12g。
服上方3剂后,患者小便量增多,腹部及下肢肿胀减,但疼痛无明显改变。针对主证,以助阳胜湿、散风止痛之甘草附子汤加味主之。处方:炙甘草30g,制附片120g(久煎),桂枝15g,白术20g,生姜60g,茯苓30g。
患者服上方4剂后,全身关节疼痛减轻,扶杖可下地缓步而行。宜原法再少佐麻黄、细辛,以增强开闭、散寒、行水之力。处方:炙甘草30g,制附片120g(久煎),白术20g,桂枝15g,生姜60g,麻黄10g,细辛4g,茯苓20g。服上方5剂后,患者头痛、腰臀部及下肢疼痛大减,离杖能行。
肢肿基本消失,尚有寒湿凝聚、经络受阻之象,继以活血通络、舒筋散瘀之品调理之。处方:桂枝、木通、红藤、威灵仙、当归、川芎、海马、松节、牛膝、木瓜、乳香、没药、苏木、细辛、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血竭、伸筋草,以上各10g,共为细末,水打丸。每晚睡前用白酒兑服3g。服药20余日后,病愈恢复工作。
按:本例太阳痹证,以湿为胜。急投五苓散加味,不仅急则治标,同时化气行水,即为治本。前贤曾称“五苓散,逐内外水饮之首剂”,而桂枝则为此方之关键,故重用之,以增强通阳化气行水之力。另加肉桂,补命门真火,助气化,散寒凝;加砂仁醒脾化湿,行气宽中以消胀满,且能纳气归肾以助膀胱之气化;再用五加皮祛风湿之痹痛,疗经络之拘挛,且有利小便、消水肿之效。服药3剂而病获转机。然后抓住风寒湿致疼痛之主证,继用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胜风;重用附子,温里扶阳,除痹止痛。冠以甘草者,意在缓而行之。最终,再用活血通络之法以善其后。刘元苑,林霖,伍悦.赵守真、祝味菊、范中林三家医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经方治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丁某,男,42岁。2008年1月29日初诊。主诉:腰腿酸痛3年。患者3年前出现腰痛,并牵引放射至右腿,于当地医院做腰椎CT检查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具体突出方向和程度不详)。两年前发现左腿有牵涉痛,并行牵引、药物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刻下:腰骶酸楚隐痛不适,牵引放射至双下肢后外侧,受寒后症状加重,得热症状却并不能明显缓解;长时间水浴、站立或远行后下肢酸楚隐痛明显加重;若睡觉时长时间侧卧,则下肢必然会酸麻至醒;咽中隐痛肿胀不适一月余,口渴,胃纳正常,汗出正常,小便畅快,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平素经常感冒,每次感冒均有咽喉胀痛不适,每次自服牛黄解毒丸、维C银翘片效果均不明显,迁延多日方愈。查:体型中等,皮肤白皙,扁桃体微红不肿;舌质淡嫩色微紫暗,舌苔薄白,脉搏不浮,中取乏力,沉取则无;双下肢不肿,腰椎4/5压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中医诊断:寒湿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桂枝15g,赤芍6g,白芍6g,炙甘草10g,生姜3厚片,小红枣5枚,白术30g,熟附片15g。5剂,水煎服。
二诊(2008年2月2日):药后自觉腰部症状几乎消失,左腿症状缓解七成,右腿症状缓解三成,走路已不似以前酸胀,咽喉不适感消失,无口干、刷牙出血、口疮,大便转易,质地不干,舌质淡苔薄白,脉转有力。拟原方再进5剂。
三诊(2008年2月10日):药后左腿已无不适,右腿痛苦缓解七成左右,大便正常,每日一行。自诉服药期间再未感冒,精力好转。再拟原方合桂枝茯苓丸方治疗,上方加桃仁10g,茯苓10g,丹皮6g。
药后症状再未缓解,至此技穷。嘱咐患者若加重时仍然服用首诊处方,注意休息。随访至今,病情稳定。《100首经方临证要点》
先慈偶患腰痛,不能自转侧,因不能起食,即代为之亦不愿;焦甚!试自治之。据《伤寒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用甘草附子汤,其桂枝用至四钱。为药肆老医袁锦所笑,谓:桂枝最散,止可用二三分,乌可数钱也?予曰:此未知长沙书为何物,宜不赞同。袁云:医人已数十年,卖药亦数十年,从未见有用桂枝如是之重者。予曰:汝尚未悉此为何方;治何病,汝唯有执之而已。于是朝晚服之。其药肆之桂枝,以此而尽。
翌日,能起能食,遂愈。出处:《黎庇留医案》。《经方一剂起沉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