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来源:0
时间:2022-03-08 22:53:43
分享到:

头针技术是指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治疗技术,适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呆病等)及痛证等病症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分区定位

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1.额区(见图1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1)额中线

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1寸,属督脉。

主治: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癫狂病、鼻病等。

(2)额旁1线

定位: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刺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上焦病证。

(3)额旁2线

定位: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半寸,即自头临泣向下针1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中焦病证。

(4)额旁3线

定位: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自头维穴的内侧0.75寸处,发际上下各0.5寸,共1寸,属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下焦病证。


2.顶区(见图2、图3、图4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1)顶中线

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1.5寸至前顶穴,属督脉。

主治:腰腿足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2)顶颞前斜线

定位:在头顶侧面,从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此线斜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中2/5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3)顶颞后斜线

定位:在头顶部侧面,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此线斜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4)顶旁1线

定位:在头顶部,顶中线左右各旁开1.5寸的两条平行线,自承光穴起向后针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5)顶旁2线

定位:在头顶部,顶旁1线的外侧,两线相距0.75寸,距正中线2.25寸,自正营穴起沿经线向后针1.5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肩、臂、手病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3.颞区(见图4

(1)颞前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从额角下部向前发际处颔厌穴到悬厘穴,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口腔疾病等。

(2)颞后线

定位:在头部侧面,颞部耳上方,耳尖至上自率谷穴到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

4.枕区(见图5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1)枕上正中线

定位:在枕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自强间穴至脑户穴,属督脉。

主治:眼病。

(2)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部,枕上正中线平行向外0.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目赤肿痛等眼病。

(3)枕下旁线

定位: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二)针具及操作方法

针具:选用直径0.35mm,长4050mm的毫针。

操作方法:

1.进针

(1)进针角度

一般宜在针体与皮肤成30°角左右进针,然后平刺进入穴线内。

(2)快速进针

将针迅速刺入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根据不同穴线刺入不同深度。

(3)进针深度

进针深度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处方要求决定。一般情况下,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针体平卧,进针3cm左右为宜。

2.行针(见图6)

头针技术与头针讲解

(1)捻转

在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术者肩、肘、腕关节和拇指固定不动,以保持毫针相对固定,示指第一、二节呈半屈曲状,用示指第一节的桡侧面与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持住针柄,然后示指掌指关节作伸屈运动,使针体快速旋转,要求捻转频率在90/分钟左右,持续23分钟。

(2)提插

手持毫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将针向内推进3cm左右,保持针体平卧,用拇、示指紧捏针柄,进行提插,指力应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如此反复操作,持续35分钟左右。提插的幅度与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3.留针

(1)静留针

在留针期间不再施行任何针刺手法,让针体安静而自然地留置在头皮内。一般情况下,头针留针时间宜在1530分钟。如症状严重、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者,可留针2小时以上。

(2)动留针

在留针期间内,间歇重复施行相应手法,以加强刺激,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即时疗效。一般情况下,在1530分钟内,宜间歇行针23次,每次2分钟左右。

4.出针

先缓慢出针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拔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二、常见疾病的头针治疗技术

(一)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

本病多由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于脑脉外,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操作步骤】

1.选穴

(1)肢体感觉障碍:可选取对侧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等。如头面部感觉障碍选取下2/5,上肢感觉障碍选取中2/5或顶旁2线,下肢感觉障碍选取上1/5或顶旁1线。

(2)肢体乏力:可选取对侧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如头面部感觉障碍选取下2/5,上肢感觉障碍选取中2/5或顶旁2线,下肢感觉障碍选取上1/5或顶旁1线。

(3)平衡障碍:可选取枕下旁线等。

(4)失语:可选对侧顶颞前斜线下2/5、颞前线等。

(5)尿储留:可选取额旁3线、顶旁1线等。

2.操作:选用直径0.35mm、长4050mm的毫针,使针身与皮肤表面约成30°角,针尖平刺入穴内,快速进针,深度约30mm。在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行快速捻转手法,频率约90/分钟,必要时可辅以小幅度的提插,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针后也可令患者活动患部,以助针效。留针1530分钟(病程长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每日1次。

(二)急性腰扭伤

腰部扭伤后出现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患者多为青壮年,有腰部扭伤史。本病多为局部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致疼痛。本病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止痛。

【操作步骤】选取双侧枕下旁线、顶旁1线等。选用直径0.35mm、长4050mm的毫针,使针身与皮肤表面成30°角,针尖平刺入穴内,快速进针,深度约30mm。在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行快速捻转手法,频率约90/分钟,以患者接受为度。针后也可令患者缓慢活动腰部,以助针效。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三)呆病(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

本病为神志疾患,记忆缺损常是最早的临床表现。肾气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是呆病的基本病机。本病按照2007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痴呆》进行诊断。

【操作步骤】选取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顶中线。选用直径0.35mm、长4050mm的毫针,使针身与皮肤表面成30°角,针尖平刺入穴内,快速进针,深度约30mm。在针体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行快速捻转(约90/分钟),配合小幅度提插,以患者接受为度。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三、禁忌症

1.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

2.头部颅骨缺损处或开放性脑损伤部位,头部严重感染、溃疡、瘢痕者。

3.患有严重心脏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贫血、急性心肌炎症和心力衰竭者。

4.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血管意外引起昏迷、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

四、注意事项

1.留针时针体应露出头皮,不宜碰触留置在头皮下的毫针,以免折针、弯针。如局部不适,可稍稍退出0.10.2寸左右。对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但需要留针时间较长者,应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2.行针捻转时应注意观察,防止晕针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精神紧张、过饱、过饥者应慎用,不宜采取强刺激手法。

3.头皮较紧密部位常易遗忘所刺入的毫针,起针时需反复检查。

4.头针长时间留针,并不影响肢体活动,在留针期间可嘱患者配合运动,有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5.头皮血管丰富,注意防止出血。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753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