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在发病初期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确诊时往往都伴有慢性并发症。因糖尿病致残及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可以说糖尿病对人类的危害不亚于恶性肿瘤。如何开展对糖尿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本文将陆续介绍5个治疗糖尿病的腧穴,通过对腧穴的按摩,让我们在家中即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一提到膏肓,我们常会想到一个成语叫“病入膏肓”,形容一个人病情极重,无法医治。其实,关于这两个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在春秋时候,晋景公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疾病,国内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措,只好重赏天下,遍寻名医。消息传到了秦国,秦伯就派扁鹊去给景公治疗。
扁鹊还在路上的时候,景公做了个梦,说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边笑边说:“咱们多棒啊,还能使皇帝生病。” 另一个小孩说:“听说有个神医叫扁鹊的要来了,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我们恐怕没有藏身之地了,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接着说:“怕什么,我们分别藏在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就算是扁鹊有回天之术,也奈何不了我们。”
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做了诊断之后,说:“你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没有办法医治。因为你的病有两处,一处在膏的下面,一处在肓的上面,这两个地方药物无法达到,所以没办法了。”景公一听,和梦里小孩说的一样,只好听天由命了,重赏扁鹊后送他回国。
那么,这里的“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究竟在哪儿呢?膏是指心下那一部分,而肓是指心下膈上的脂膜,位置很深。病入膏肓,就是说病已经很深了,很重了,没办法再治了。
其实,膏肓穴是一个警示穴。当我们感到疲乏的时候,其实就是身体在提醒我们,五脏已经很虚弱了,需要好好地休息调理,不要等到身体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再去重视。所以,当我们感觉很冷,怎么休息都调整不过来,而且身体越来越瘦弱,容易出现盗汗或者健忘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手头的工作,认真地调理自己的身体。
刺激膏肓穴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精神及饮食、休息等方面都要注意。只有把身体调整过来了,才能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否则,真正进入到膏肓的状态,只怕做什么都晚了。
膏肓穴在体表上如何定位呢?它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我们可以先在肩胛骨内侧缘做一条垂直线,在第4胸椎位置做一条水平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膏肓穴,它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它的位置虽然比较难找,但它的作用却非常大。膏肓穴不但可以降血糖,而且还可以治疗脊背的疼痛,外邪侵犯所致的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由于膏肓穴在背后,指力比较难以达到,所以一是可以叫家人来帮忙按压这里,二是自己拍打后背。如果没有家人帮助,自己上肢又活动不方便怎么办?咱们晨练时经常看到公园里有很多老年人用后背在树上左右蹭动,这个蹭的过程也会起到按摩的作用,悄悄帮您降了血糖。
通过对降“糖”五穴之膏肓穴的讲解,想必大家对糖尿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家中或在晨练时,就可以通过对膏肓穴的按摩来防治糖尿病。这让我们慨叹中医学神奇的同时,也掌握了一种行之有效且“绿色”的保健手法。让我们继续了解降“糖”五穴的第2个腧穴——大杼(zhu)穴。
中国每天有3 000余人被诊断为糖尿病,可见糖尿病的高发状况已不容忽视。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1型糖尿病,另一种是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般来说与遗传有关,它叫做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叫做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型糖尿病。
这些专有名词,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打个比方,人饿的时候需要吃东西,吃了东西我们会感觉有力气。食物在体内会代谢成一个个小的血糖分子,人体的细胞通过对血糖分子的吸收而获取能量。我们把这一个个小的血糖分子比作小煤球,把人体细胞比作一个大锅炉,煤球只有进入这个大锅炉燃烧之后才能提供人体能量。胰岛素可以理解为一个铁铲,煤球进入炉子的时候需要用铲子一个个地输送到炉子里。如果这个铲子少了,就叫做1型糖尿病,它和遗传因素有关,这时只能靠输入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治疗,这类患者多数为青少年。
目前,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型糖尿病。本来是一个煤球配一把铲子来运输,可由于您特别能吃,产生很多糖分子,小煤球变多了,但造铲子的工厂不够多,小煤球无法进到炉子里,只能在血液中闲逛,就形成了高血糖,也就
是2型糖尿病,可见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
提到大杼穴,大家可能会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木兰诗》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里的“杼”,是指中国古代妇女在纺纱中使用的梭子,一种中间比较宽两边比较窄的织布工具,有“轴”的意思。
我们知道人体的脊柱就像一根很重要的轴,所以椎骨也被称为杼骨,最大最突出的那个就是大椎。古人观察到人脊椎骨两旁的横骨和这种梭子比较像,它又在大椎的旁边,所以就把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人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是3寸,一半正好是1.5寸)的位置命名为大杼穴。
大杼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也是八会穴中的“骨会”(骨头都聚集于此的意思)。骨在人体的作用如同房屋的房基,是最核心的东西,就好像枢轴一样,因而大杼穴还隐含了“机枢”之意。
很多老人知道,在治疗小儿疾病上有个方法叫“捏脊”,就是让小孩趴在床上,大人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对应用力,沿着脊柱两旁,从长强穴处,把皮肤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从长强穴推到大椎穴。对于大人而言,用捏脊法刺激大杼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保健方法。只不过在捏脊的时候,需要力气更大一点,否则不容易刺激到,达到后背感到发热发胀即可。在捏之前最好在后背上抹一点润肤油,这样更舒服些。经常捏一捏,对于推动膀胱经气血,促使督脉阳气上升都非常有好处,一些聚集在体内的毒邪自然会慢慢地消散,离开身体。
我们讲到了降“糖”五穴之大抒穴。取类比象,从穴位的命名来看,我们能够知道大抒穴在人体的作用如同房屋的房基,是最核心的部分,因而大抒穴隐含“机枢”之意。我们还了解了一种传统的按摩手法—捏脊法,它对于推动膀肤经气血,提振督脉阳气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解降“糖”五穴之至阴穴。
膀肤经是包含有人体愉穴最多的一条经脉,从头开始,曲曲折折,最终到达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的至阴穴。由于0.1寸太过短小,我们取穴时一般在小脚趾的趾甲盖上,沿着趾甲盖的横向和竖向向外各画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至阴穴。至阴就是阴之极,达到了极点的意思,是与阳之极相对而言。古人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在人体中,头属阳是天,腹属阴是地。头宜清凉、清肃的阴气来调和,即为肃肃;腹宜温热的阳气来温润,如日照一般,是为赫赫。从这一点来说,平时我们应该多用凉水洗脸,经常用手掌心按摩腹部以保持腹部温热,这是符合自然阴阳规律的。
膀胱经的气血,从巅顶下来,到达脚部至阴穴,就好像是阴气从天而降。古人说阴为天之气,出乎天;阳乃土之气,发乎地。从“天上”来的阴气到达脚部的至阴穴后,转到足少阴肾经,从涌泉穴直上,进入腹部,至腹部大赫穴,这就是元阳升起的地方。这样阴降阳升,阴平阳秘,可保人体健康长寿。所以说,用至阴穴降糖是从调节气血方面来起作用的,使气血有序循坏。
至阴穴除了能调节血糖,还有一个很神奇的作用,那就是矫正胎位。如果胎儿不是头朝下,脚朝上的顺产胎位,那就比较危险。此时就是至阴穴发挥神奇作用的时候了。经实践证明,每天在至阴穴艾灸10分钟以上,坚持一段时间,经B超证实,很多不正的胎位不知不觉被纠正过来。
无论用至阴穴调节血糖还是纠正胎位,我们都是用艾灸,艾灸时只要对准小脚趾甲根部位即可,一般一次10-20分钟即可。另外有一点需要注意,糖尿病人的皮肤出现破损很难愈合的,所以艾灸时要注意不要烫伤!
上次我们讲到降“糖”五穴之至阴穴,了解到至阴穴是人身上腧穴最多的膀胱经中最后一个腧穴,有阴之极之意,宜以温热的阳气来温润。还提到至阴穴除了能降血糖外,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能纠正胎位,而且效果明显,令人觉得很奇妙,体现了中医学的神奇。接下来我们继续讲解降“糖”五穴的第四个腧穴——涌泉穴。
提到“涌泉”这两个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幅画面:一眼清泉,不时地有水泡冒出。有首古诗这样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很形象地描绘出泉水喷涌、跳跃奔腾的景象。涌泉穴的涌也是这个意思,形容水向上腾溢。泉,就是从脚底下冒出来的水流。
其实,涌泉穴很多人都知道,它在脚底,与百会相对,是人体位置最低的腧穴。当五趾内缩时,脚掌出现个人字缝。人字缝交叉点便是涌泉穴,约当第二三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承接太阳经气,并促使肾经阴阳之气的生发。肾乃先天之本,属水,为阴,人体五脏阳气都要靠肾阴的滋润,因而按摩涌泉穴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不但对于消渴病中下消患者的尿频、小便混浊,或是小便有甜味有效果,而且还对常见的前列腺病有不错的疗效。由此可见,按摩涌泉穴可以令脚底下的“泉水”向上喷涌,滋润脏腑,如天一生水滋润万物。
涌泉穴与前面讲过的至阴穴一样是脚上的腧穴,同样喜欢温热的阳气来温润,因而刺激涌泉穴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我们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涌泉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脚心发热即可。时常这样做艾灸,对于促使肾水上升,祛除人体的寒凉之气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还有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就是中医最古老、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泡脚。选择泡脚盆的时候,应选择一个高一点、深一点,最好能达到膝盖这个位置的。这样在泡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对脚底、脚踝的穴位,甚至对下肢、乃至膝盖的穴位都起到按摩保健的作用,尤其对下肢浮肿、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的患者更为有益。在泡脚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盆里放两勺盐,因为五味中的咸味入肾经,能更好地起到补肾益气之功效。
涌泉穴在脚心,是人体位置最低的腧穴。按照中医阴阳理论“上为天,下为地”,涌泉就是地底下,是托起人体这个“擎天巨柱”的基石。夯实了基石,身体的健康也就有了基础的保障。
这次讲的是降“糖”五穴中最后一个腧穴。在我们熟知的十四经361个腧穴中是没有胰俞穴的,然而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部位,即在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是一个空缺。2004年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名称收录。其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使经穴总数达到362个,这填补了人体胰腺没有背俞穴的空白。
古人以三焦涵盖了现代医学中胰腺的功能。《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三焦的名称,并作为六腑之一,还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作用。但是,因对其具体概念论述得不够明确,而且《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所以引起后世医家争论纷纭。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胰俞穴主要有胸8神经分布,而支配胰腺的传入神经主要是胸8,传出神经为胸8至胸10,说明胰俞穴与胰腺的神经分布相对应。所以临床上胰腺疾病患者该穴处都有明显的压痛点。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刺家兔的胰俞穴,能显著降低家兔的血糖,能够有效地改善胰岛的功能。
治疗时患者趴在床上,后背暴露,家人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患者脊柱两侧的胰俞穴,以患者感到酸胀能够忍受为度。每次按揉半分钟,休息一会儿再重复操作。每天 1 至 2 次,热水淋浴后操作更佳。
到这里,五个神奇的降糖穴位讲完了。简单回顾一下,降糖五穴的第一个腧穴是膏肓穴,在介绍膏肓穴的时候,我们认识了“病入膏肓”的晋景公,认识到了疾病的治疗要防患于未然,更多的时候应该在精神及饮食、休息等方面加强注意,把身体调整好,然后再投入繁忙的工作当中。否则,真正到了病入膏肓的状态,只怕一切都晚了。我们可以通过晨练的方式用后背在树上左右蹭动,这个过程中不但会起到按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帮您悄悄地降血糖。
降糖五穴的第二个腧穴是大杼穴,从穴位的命名取类比象,我们知道大杼穴是八会穴中的“骨会”,在人体的作用如同房屋的房基,是最核心层的东西,因而大杼穴隐含“机枢”之意。我们还了解了一种传统的按摩手法:“捏脊法”,对于推动膀胱经气血,提振督脉阳气有着重要的作用。
降糖五穴的第三个腧穴是至阴穴,至阴穴是人身上腧穴最多的膀胱经中最后一个腧穴,有阴之极之意,宜温热的阳气来温润。还提到至阴穴除了能降血糖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能纠正胎位,而且效果明显,令人觉得很奇妙,体现了中医学的神奇。
降糖五穴的第四个腧穴是涌泉穴。“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泉水欢腾跳跃的景象。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承接太阳经气,并促使肾经阴阳之气的生发,因此,按摩涌泉穴可以令脚底下的“泉水”向上喷涌,滋润脏腑,如天一生水滋润万物。另外还可以用艾灸和泡脚的方法促使肾水上升,祛除人体的寒凉之气。
这次讲到的胰俞穴虽然在传统的十四经上没有这个腧穴,但由于它的解剖学位置特殊,在笔者个人体会中,按摩胰俞穴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是最好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西医治疗已有很多方法,但药物副作用大,剂量不易掌握,且治疗费用较高。中医治疗有时疗效不确切,针灸治疗如穴位注射、针刺、药物敷贴等又存在就诊次数过多、过频的弊端。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五个行之有效的降糖腧穴,这五个腧穴操作简单,有效安全。通过穴位按摩、艾灸、泡脚等,可以在家中悄悄帮助我们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