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本方是桂枝倍芍药加大黄所组成,这是针对太阳病,因误下实邪结于阳明,因而采取解肌祛风兼苦寒泻下的治法。方用大黄泻下攻积,以除腹痛,桂枝通阳发汗,以解肌表,白芍敛阴和营,甘草缓中调胃,二者相伍,尤能化阴止痛,生姜汁辛温调卫以助桂枝辛散卫分之表邪,
大枣甘温助白芍调和营血,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效。故本方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兼通腑实的作用。
太阳误下致腹满的辨证。病本太阳,误下邪陷,表未解而脾络已伤,气滞血凝,脉络阻而不通,故腹虚满时痛。“属太阴”者,言其满而不实,痛而不剧。亦非太阴本病误下,故用桂枝汤倍加芍药,内和气血,外调荣卫,则脾络通而腹痛止。言“大实痛者”,是相对腹满时痛言,非阳明腑实之大满大痛。不过,脾胃脉络相连,经气相通,误下伤及太阴,亦可累及阳明,见胃肠失其传导而秽滞肠中的。又于前方加少量大黄运其传导,则表解里行,无邪陷之弊。
魏某某,男,34岁,农民。11月3日初诊。3周前全身多部位出现风疹,呈椭圆形的隆起浮肿块状,高于皮肤.颜色粉红,周围皮肤亦红,形态大小不一,瘙痒异常,时隐时现。服西药脱敏剂,只能临时控制症状,不能根治。现症:主症如上,汗出,遇风寒加重,便秘,脐周疼痛,拒按。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滑。诊为风疹(荨麻疹),辨证为风寒外束肌表,肠道结热。治当解肌散风寒,调和营卫,泻热通便。拟桂枝加大黄汤,处方:桂枝10克,生白芍20克,炙甘草6克,大黄12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服。服1剂,大便通畅,腹痛消失,继以前药去大黄,又服5剂,诸症消失。
按语:本例风疹(荨麻疹),外有风寒之表证。内有肠道结热之里证,故用桂枝加大黄汤表里双解,内外邪去而病若失。
桂枝加大黄汤,现代多应用于结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结核性)、肠结核、细菌性痢疾、老年性慢性肠套叠等。其辨证要点,病机为太阴脾气不和、气滞络瘀兼挟积滞,症状为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经方治病经验录》
王某,农民,夏日远行又贪吃生冷,突然呕吐,腹痛难忍,大便不通,无矢气,以急诊来哈求治,经某医院外科检查疑诊为肠套叠,但未定。邀余会诊,诊其脉现沉滑,腹拒按,尿赤,大便不通,舌苔燥。为肠胃素热,夏月远行过劳,又贪吃生冷,寒热积滞,给予本方1剂,呕吐止,腹痛减,继用1剂,大便通下燥屎若干,腹痛随之而愈。
注家皆谓本方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表证未罢,腹满实痛,乃随文衍义之语。其实本方并不限于表证不解,桂枝亦并非单用其解表,同生姜合用以温中化寒,大黄泻下,乃寒温并用之意。
按语::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主治大实痛,其主症为腹部疼痛持续、拒按。历代注家对本方证的争议有二:一为是否兼有表证,二为是否为阳明腑实。从《伤寒论》分析,仲景明言“属太阴”;从本案看,并无表证,因此,桂枝加大黄汤证当无表证,用桂枝汤是取其调脾胃、和气血之功。本证也非阳明腑实,从其用桂枝、芍药可见,本证有脾胃不足、血络瘀阻之证,虽用大黄,而量少,是在和脾胃的基础上,逐瘀导滞。因此,本方的使用要点:一是见有脾胃不足,如本案贪食生冷致病、呕吐等;二是见积滞内停、络脉瘀阻,如不大便、腹痛拒按等,但不必如阳明瘤满燥实坚俱见。桂枝加大黄汤,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是治疗本类证候的主方,方证相应故能2剂取效。《名医经方验案》
产后腹痛案
唐某,女,27岁,3月12日诊。产后15天,大便不行5天,小腹疼痛急剧,恶露6天前已尽。刻下腹痛剧烈,急迫难忍,有针刺感,夜间尤甚,扪诊拒按,压之更甚,无便意感,舌红少苔,脉象沉弦,诊为产后瘀热不行,阳明结滞。治以通瘀行滞,方用桂枝加大黄汤加味:大黄、益母草、桂枝各15克,赤芍、白芍各18克,丹参30克,甘草6克,生姜少许,大枣10克。急火煎煮。顿服疼痛立止。
按语:产后多瘀多虚,恶露闭阻过早,瘀血内结,络脉阻滞,故小腹刺痛。又大便五日未行,则有阳明燥热内结之象。此胞宫与阳明俱病,两邪相加,故疼痛不已。用桂枝加大黄汤以行血消瘀,通阳明之实。加丹参、益母草在于增强活血行瘀之功,瘀去阳明得通则疼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