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有限公司
豫西药网
广告业务:13537843994
产品业务:18864148056
  •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第三十八案 痤疮---沈绍功

来源:3686
时间:2024-10-15 08:58:44
分享到:

病史:韩右,18岁,初诊节气,立夏。
    
2月前颜面潮红,有散在丘疹。1周来变成黑头丘疹,挤压后可见白色粉质物,日渐扩散,甚至有脓疮,病友介绍来院门诊。刻见丘疹色红,散在黑头,多发脓疮。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讲解与互动:
    
什么辨证呀?
    
学生:“肺热。”
    
肯定有火,一看这个舌苔脉搏不是有火吗?小便赤,大便秘。火在哪呀?
    
学生:“肺。”
    
还在心,还在胃。口渴想饮,大便又干结,还在胃。什么方子?
    
学生:“凉膈散。”
    
凉膈散可以呀!凉膈散也可以用。还有什么方?
    
学生:“银翘散。”
    
银翘散?她没外感。我讲过痤疮呀!肺主皮毛,肺合大肠。还记得起来吗?记不得了?“枇杷清肺饮”,痤疮治肺呀!肺主皮毛,肺合大肠。
    
脉案:
    
少女韩某,2月前颜面潮红,散在丘疹,1周来变成黑头,挤压后出白粉质物,甚至见脓疮。口渴喜饮,尿赤便干,苔黄质红,脉象弦数。发为“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认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证属热毒壅肺,又称痤疮。设“枇杷清肺饮”可加减试治。
    
处方:
    
炙杷叶10g    桑白皮10g    桔梗10g    云苓10g    陈皮10g    黄柏10g    蒲公英10g    制军10g    丹皮10g    赤芍10g    野菊花10g    丹参30g    草决明30g    泽兰10g    败酱草30g
       
注意呀!痤疮丹参和败酱草两味主要的药,都用3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丘疹渐浅,脓疮已除,尿清、口渴除,便仍不爽。加加全瓜蒌30g、桃仁10g,通腑清肺,再服1个月,皮损逐渐恢复,腑行已畅。苔薄黄,脉弦细。蕴肺热毒渐轻,改为每晚服1汁。1个月后复诊,皮损复常,诸证皆除,嘱如有反复仍服上方,未再复诊。
    
痤疮少女是很烦恼的,她影响市容,不敢上街,所以很苦恼的。但痤疮切忌挤压,你挤压以后脸上会留下瘢痕,不挤压完全可以退掉,不会有任何瘢痕,黑点都不会有。痤疮光美容,美容为了赚钱,赚少女的钱,很贵,当然根治不了,因为它从里面发出来的,外面打扫干净了,过一段时间又得复发。治疗痤疮一定让她稳定情绪,郁闷烦躁火下不去,就退不了。治疗痤疮一定不能让她吃辣椒和羊肉、海鲜。一般这个痤疮就很能治好。
    
按语:
    
1、痤疮系青年男女多发的炎性丘疹。中医称为“肺风粉刺”,热毒壅肺所致,治当清肺解毒《医宗金鉴》“枇杷清肺饮”系效方。
    
2、枇杷叶、桑白皮为清肺之药,桔梗宣肺、制军清热利于热毒外泄,肺合大肠通腑可泄肺毒,全瓜蒌、桃仁、草决明可谓至治。
    
3、肺经热毒,还以凉血清营而外解。故投赤芍、丹皮、泽兰凉血活血药。培土以生金,云苓、陈皮健运脾胃,利于清肺。
    
这里面3个巧妙的配合:一个肺合大肠通腑;第二个用凉血清营,利于清肺火;第三个培土生金,健脾利于清肺。
    
痤疮还可以拿黄瓜、冬瓜、苦瓜这三个瓜,分量不管,多少都行,榨成汁,晚上给他外敷,用棉花蘸这个汁外敷,第二天拿矿泉水清洗掉。这个痤疮用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主要就是肺主皮毛,肺合大肠加我讲的3个主意,比较有效。

痤疮治疗经验方

    清热解毒、凉血化於效果显著的经验方:双花25g 紫花地丁10g 蒲公英25g 菊花15g 天花粉10g 天葵子10g 甲珠6g 皂角刺10g 生薏米30g 忍冬藤30g 浮萍10g 日一剂,水煎服。

玄参治疗痤疮二例

例一:王某,女,21岁。患者近几年来,面部出现红色丘疹,伴有小脓疱,曾在某医院皮肤科诊为毛囊炎、皮脂腺慢性炎症,予四环素、罗红霉素、雄激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改服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仍未见效。诊见患者额部、面颊部丘疹密布,色暗红,间有小脓点,伴口干、心烦,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脉滑,诊为痤疮,证属肺胃热炽、火毒上扰。方用祛斑荣颜汤:玄参60g,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生石膏、鱼腥草各30g,连翘、墨旱莲各20g,大黄、黄芩、黄连、竹叶各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丘疹颜色变淡,脓点消失,继服30剂,诸症消失。遂嘱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情志刺激。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例二:张某,男,27岁。患痤疮已10年,服中西药物(具体不详)及使用多种面膜治疗,均疗效不显。诊见患者面部痤疮结节,如黄豆至花生大小,色紫红,触之疼痛,个别尚有脓包,以额、颊部为甚,颈胸后背亦可见到红色丘疹样皮损,舌质红、苔薄,脉弦滑。诊为结节性座疮,证属肺胃积热、毒瘀互结,方用祛斑荣颜汤:玄参100g,蒲公英、墨旱莲、鱼腥草各30g,连翘15g,竹叶、黄芩、三棱、莪术各10g,甘草5g,水煎服。服药5剂,面部痤疮结节变软,因大便稀,每日三四次,遂于上方中加入(炒)白术15g、茯苓30g,继服15剂,面部痤疮逐渐平软,连服30剂,面部痤疮基本消失,唯遗留色素沉着。嘱以银翘解毒丸配服血府逐瘀胶丸以资巩固。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土茯苓配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治痤疮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专治杨梅毒疮。生苡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上清肺中之热,祛痰排脓以清肃肺气;下利阳明之湿,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善清阳明经之毒邪,利湿排毒。  男,26岁,面部痤疮已7年,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加重,迭用中西药口服或外用,无明显疗效。刻诊:颜面可见散在油脂样丘疹,大小不等,有脓点,大的红肿疼痛,挤则溢出脓性分泌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厚,脉弦数。证属阳明湿热,上壅头面。治宜清阳明湿热,解毒消肿。处方:土茯苓40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大黄15克,黄连12克,生地30克,升麻10克,粉丹皮10克,赤芍15克,蒲公英50克。上方加减共服21剂,痤疮已愈。嘱其多食清淡食物、水果;忌食油腻、鱼虾、各种肉食。1年后随访未复发。

附子半夏同用治疗痤疮

    女,24岁,面部痤疮散布,右侧面颊尤重,面色潮红,自述痤疮出现三月余,近来加重,手足冰冷,经期加重,喜热饮,苔黄,脉细弦。拟方:熟附子10g,半夏10g,陈皮10g,胆星6g,桂枝10g,川芎15g,柴胡12g,黄芩9g,党参15g,茯苓20g,生薏苡仁30g,三棱10g,海藻10g,薄荷6g,当归10g,炙山甲10g,皂刺10g。七剂,水煎服。患者服用两剂后手足觉温,面部痤疮减轻,七剂后,患者手足温如常人,痤疮消退。

   老药新用治痤疮 

西米替丁 西米替了属H2受体桔抗剂,能与二氧睾酮竞争性地拮抗,故有抗雄激素作用。
用法:西米替了每次0.2克,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6%。   

烟酸肌醇酯 烟酸肌醇醋能抑制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和茶碱,分解脂肪为脂肪酸,从而降低血浆脂肪酸水平,因而对座疮有效。
用法:烟酸肌醉酯每次0.4克,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   
螺内酯 用螺内酯每次20毫克,每日两次口服,1疗程10-15天。治疗座疮15例,结果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例。螺内醋治疗座疮的机理可能与其抗雄激素作用有关。   

酮康唑 酮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药,能有效地抑制睾酮的合成,故有抗雄激素作用。
用法:酮康唑每次3OO毫克,每日两次,两个月为1疗程。或采用2%酮康唑霜剂,外涂,每日3次。   
红霉素 近年专家根据红霉素能抑制细胞脂肪酶和白细胞趋化,修饰淋巴细胞及抗感染的作用,试用红霉素治疗座疮,收到较好的效果。
用法:每日口服红霉素1.0克,配合外用2-6周,即可抑制游离脂肪酸45%以上,减少导管角化21%。还可将1.0克红霉素加入100毫升5%的酒精中,每日外涂两次,3周后接受治疗的21例患者中有80%的人座疮完全消退。  

四环素 四环素能抑制溶脂细菌,并可能直接参与皮脂腺的代谢,降低皮肤表面的游离脂肪酸成分,因而对座疮有效。
用法:每次日服四环素0.5克,每日两次,连服4周,然后改为每日早晨服0.5克,连服8周。也有人采用每日服4次,每次0.5克,一周后改为每日或隔日服0.25克。  

硫酸锌 用2%硫酸锌溶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3次,4周为1疗程。一般服1-3疗程,最多为6疗程,总有效率92.4%。  

糜蛋白酶 糜蛋白酶可提高组织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溶解渗出及坏死组织等,因而可改善座疮症状。用法:糜蛋白酶5毫克(1支),用2毫升生理盐水溶解,每日1次,肌注,10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两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4.6%。  

5-氟脲嘧淀 用-氟脲嘧啶治疗囊肿性痤疮,取得较好的效果。

用法:用9号针头穿刺囊肿,抽取囊内容物,将5-氟脲嘧啶溶液注入囊肿内,每个囊肿注入0.5-3毫升,至患者有胀饱感为止。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痤疮”经典验方集 


一】清肺消痤汤(清肺泻热、凉血消痤)

桑白皮12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5克、生地12克、白芷6克、生甘草6克。皮损感染者加公英、连翘。皮脂多伴有痒者加山栀子、苦参。有结节或毛囊肿者加红花、夏枯草、土贝母。

二】加味麻杏甘石汤(清肺泻火、化瘀祛风除湿)

麻黄15克、杏仁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生地20克、赤芍20克、苍术50克、防风15克、苡仁50克。

三】银花解毒汤(清热解毒、活血消痤)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

四】洗脸美容汤(外用洗面)

鲜樱桃枝叶30克、鲜桃树枝叶50克、鲜槐树枝叶40克、鲜柳树枝叶40克、鲜猪胆一个。

【用法】将药全部切成一寸长、洗净后水煎,待微温后加入2—4毫升猪胆汁搅匀后洗脸,早晚各一次。一日一剂。

五】内服美容煎(清肺养阴、凉血美容)

枇杷叶12克、冬桑叶12克、麦冬12克、天冬12克、黄芩12克、菊花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15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9克、葶苈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12克、牡丹皮9克、苍耳子9克。

六】痤愈汤 (祛风、清热、利湿)

荆芥、防风、黄芩、白芷、桔梗、浮萍、牡丹皮、皂角刺各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牛膝15克、土茯苓20克。有脓疮囊肿加银花20克、连翘15克。有疤痕加丹参30克。

七】消痤饮(利湿清热、开腠畅汗)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仁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

〖辨证〗肺热郁滞。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治疗痤疮秘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治痤疮的中药

  组方:生石膏(先煎)、生地各30克,黄芩、茯苓、泽泻各15克,知母、黄柏、山萸肉各12克,丹皮、赤芍、桃仁各10克,甘草6克。

  脓疱加银花,蒲公英,硬结加皂角刺,穿山甲,囊肿加夏枯草、生牡蛎、溢脂加虎杖、草决明。

服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服。15天为1疗程,直至皮损完全消退,溢脂明显减少。患部应避免搔抓、忌食煎炸、肥腻、酒、辛热之品。孕妇、月经过多者禁服本方。

  功能:清肺泻火解毒,滋阴健脾利湿,凉血化瘀消肿。  

痤疮验方 ;建议你可以内服龙胆泻肝丸,外擦药膏。还要注意尽量少吃海鲜、羊肉、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油炸食品

痤疮常用验方: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

1、脓疱红肿疼痛,加黄芩9克、黄柏9克、紫花地丁30克;

2、结节囊肿多,加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白芥子9克、丹参30克;

3、头晕目痛,加龙胆草12克;

4、便秘,加大黄30克;

5、胸胁痛,加柴胡9克;

6、尿黄,加白茅根30克;

7、气虚,加党参30克;

8、结节、囊肿迁延难消,加三棱9克、莪术9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浙贝母9克;

9、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克、当归9克、丹参12克。

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治痤疮验方:杷叶15克,山桅10克、薏米15克、黄柏10克、兰根10克、桑皮10克、花粉15克、白芷10克、赤芍10 克、茅根15克、夏枯草15克、黄芩10克、知母15克、仙鹤草15克、台乌10克、甘草6克。

治痤疮验方:桑白皮、黄芩、夏枯草各20克,枇杷叶、黄连各9克,连翘、赤芍各15克,山楂、薏苡仁各30克,炮穿山甲10克。

治痤疮验方

生大黄(后下),白芥子各10克,石榴皮、侧柏叶、丹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焦山楂6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早晚分服。主治:痤疮(粉刺,又名青春痘)。

功能:本方具有通便泄热,消脂化痰之功。

注:本病皆由胃肠积热日久,痰瘀积聚所致。本方治疗痤疮大约服药10-20剂,可获良效。

.枇杷清肺饮合茵陈蒿汤加减:(赵纯修-中医皮肤病学)

金银花30克,茵陈30克,野菊花15克,生槐花15克,白茅根15克,枇杷叶9克,山栀子9克,赤芍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甘草6克。 水煎服  

北京中医院赵柄南方:


生地30  丹皮30  赤芍10  双花20 连翘10  公英10  地丁10 桑白皮10  枇杷叶10  黄芩10  白蒺藜10  夏枯草10  甘草10

蔡瑞康方:

枇杷叶12  桑白皮12  黄芩9  生地20 丹参20 丹皮9  赤芍9  栀子6  生甘草6

广安门中医院朱仁康方

生地30  丹皮9  赤芍9  黄芩9  知母9  生石膏30  桑白皮9  枇杷叶9  生甘草6:

自制中药消痤方治疗痤疮117例,疗效满意。 


       枇杷叶、生地、桑白皮各12克,牡丹皮、白花蛇舌草各10克,苦参、黄芩9克,槐米、山楂、土茯苓各15克。加减: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服,30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79.49%。

治疗痘痘的中药配方 

[方一]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五]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主治痤疮。

[方六]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脏腑辨证治痤疮 

1.1 肺热毒蕴型清宣肺热,泻浊通腑,方用抑痤饮:金钱草15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茯苓10g、泽泻10g、枳壳10g、生军6g、山楂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方中金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茯苓、泽泻、枳壳、生军利湿泻热通腑。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通肠腑以泻肺热,“釜底抽薪”之意;山楂降脂祛油;旱莲草、女贞子滋阴补肾,肾阴充养,肺阴得以滋养,“金水相生”者,犹言肺肾互相滋养,相须以为用也,补阴制阳是也。

1.2 肺胃蕴热型  金土汤:枇杷叶12g 桑白皮15g、黄芩10g 黄连5g、生山楂15g  白花蛇舌草15g、生地15g、丹皮10g  升麻8g、羌活8g  益母草15g。方中枇杷叶、桑白皮、黄芩专清泻肺热,黄连、生山楂清除肠胃壅滞之湿热,石膏泻肺胃之热,白花蛇舌草、生地黄、丹皮清热凉血、解毒散瘀,升麻、羌活引药上行,直达病所,以疏散头面郁热,再加入益母草益母草清热解毒,疏风活血。

1.3 肺脾湿热型  方用枇杷清肺饮加泻黄散:枇杷叶10g、黄柏10g、黄连3g、玉竹参10g、甘草6g、桑白皮12g、升麻10g、当归12g、藿香叶8 g、山桅仁10g、石膏15g、防风10g。方中枇杷叶苦平,性善降泄;桑白皮甘寒性降,两药俱入肺经,清肃肺热为。黄芩、黄连、金银花、野菊清热解毒燥湿。石膏、桅仁清泻脾胃积热;当归、玉竹参清热凉血;藿香理气醒脾;防风疏散伏火;升麻引药上行;甘草和中泻火,调和诸药。有脓疱加公英、地丁;便干加生大黄。

1.4 肝肾瘀滞型   活血柔肝,滋阴补肾。方用消疮汤:生地黄15g、山茱萸10g、知母10g、牡丹皮10g、黄柏10g、桃仁10g、赤芍10g、丹参、旱莲草、女贞子各15g,甘草6g。认为痤疮发病根本在肾阴阳平衡失调,相火妄动,其标在肺胃积热,血热瘀滞,所以用二至丸益肝肾,补肝血;知柏地黄丸泻火养阴,易熟地黄为生地黄,加强清热凉血之功;丹参、桃仁、赤芍凉血活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共奏滋肾柔肝、活血化瘀之功效。

医案18  女,22岁,面部丘疹反复2年。

病史:诉2年前始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色丘疹,痛痒不适,纳食正常,大便结,小便黄。

专科检查:面部散在红色粟丘疹,可挤出少量白色脂状物,下颌部间有脓疹及少汗萎缩性凹陷性瘢痕,舌红,苔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痤疮

辨证:肺热郁结,清宣肺热,泻浊通腑

处方:抑座汤

金钱草 15g     蒲公英 15g      旱莲草 15g     女贞子 15g

半枝莲 15g     蛇舌草 15g      茯苓  10g      山楂  30g

泽泻  10g      生大黄 6g      知母 10g      黄柏 10g

      X 7付  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服上方7付后,患者面部红斑变浅,尚有少量新疹出现,舌脉同前

欧师看了病人后,原方加生何首乌15g 生地 15g 以祛脂降浊泄热,续进10付。

医案19,女,29岁 面部起脓疱结节5年

病史:诉5年前始颜面部开始出现红色丘疹及粉刺,油脂多,之后皮疹逐渐增多,伴有脓疱及结节。曾多家医院予以中西药内服外用,皮疹时轻时重,油脂分泌多,且于月经前加重,伴乳房胀痛,脾气急躁,夜寐难安,纳食不节,大便不规律,时有便溏,小便黄。

专科检查:面部满布红色,暗红色丘疹,结节,囊肿,质地硬,油脂多,毛孔粗大,间黑白头粉刺,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囊肿性痤疮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活血

柴胡 10g       郁金 10g      香附 10g       远志 10g

丹参 15g       当归 10g      陈皮 10g       蒲公英 15g

蛇舌草 15g     连翘 10g      夏枯草15g      黄芩 10g

甘草 10g   X 7付      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患者面部丘疹,结节,囊肿较前有所吸收,脓疱减少,新疹仍出现,较前明显减少,颜面潮红,油脂分泌减轻,夜寐尚安,食纳可,二便调,舌脉同前,治法同方,酌加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柴胡 10g       郁金 10g       香附 10g       当归 10g

丹参 15g       赤芍 10g      陈皮 10g      蒲公英 10g

金银花 15g     连翘 10g      夏枯草 15g     山楂 10g

虎杖 10g      生甘草 6g      黄芩 10g  X 7付  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14付后,患者皮损明显好转,双颊及下颚部囊肿结节全部消退,原有的结节明显软化,油腻大减,仍有心烦急躁,月经调,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柴胡 10g      当归 10g      郁金 10g     赤芍 10g

蒲公英 15g     蛇舌草 15g    地丁 15g     夏枯草 15g

银花 15g      连翘 10g     野菊花 15g     丹参 15g

荷叶 10g      益母草 15g    黄芩 10g      甘草 10g

X 15剂  水煎服日一剂

经行面部痤疮 

 【概述】 每逢经前或经行出现面部痤疮,经净之后逐渐隐退,称为“经行面部痤疮”。多发生于青春期妇女,育龄期妇女也可有发生。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常见于雄激素偏高者。如服含有雄激素类制品、药物或高剂量孕激素药物,也会引起面部痤疮,但与月经周期无关,不列入经行面部痤疮。

    【病因病理】
    本病与湿热阳盛体质和饮食油腻甜食习惯有关。
    1.肝脾湿热  湿热阳盛体质,或嗜食油腻煎炸、甜食等,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肝脾蕴热,上熏于面部而致。
    2.肺经郁热  肺主皮毛,如肺经郁热,热熏面颊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面部痤疮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或经行发病,经净后面部痤疮自行隐退。
    2.与接触性皮炎、药疹等相鉴别。与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引起的面部痤疮相鉴别。

    【辩证分型】
    1.肝脾湿热  经前面部痤疮突起皮肤,有时抓破有白色小脂粒溢出,无滋水,无脓血,心情烦躁,大便不调,月经量或多或淋漓不净,经色红,黏腻。苔黄腻,脉细弦而滑。
    2.肺经郁热  经前面部痤疮,咽痛,颧红,干咳。经行量多,色红。苔薄黄,舌红,脉细数。

    【分型治疗】
    1.肝脾湿热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9克  生山栀9克  茵陈10克  生米仁10克  黄芩10克  泽泻12克  萆粟10克  丹参10克  荆芥6克  生甘草5克加减:面部痤疮多而瘙痒者,加赤芍12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地肤子12克;便秘热重者,加生大黄5克(后下)、金银花9克;苔黄厚腻者,加川朴12克、石斛10克;月经淋漓不净者,加荆芥炭9克、生地榆15克、旱莲草12克。
    2.肺经郁热治法:清肺泻热利湿。
    方药:凉膈散加减。

    黄芩10克  生山栀10克  连翘10克  桔梗9克  炙甘草5克  赤芍9克  批把叶9克(去毛,包煎)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地骨皮9克  白蔽9克  赤芍10克加减:干咳咽痛者,加沙参12克、紫菀9克;痤疮较多者,加防风9克、防己9克、地肤子9克;经行量多者,加丹皮9克、旱莲草15克;口干多饮者,加石斛15克、淡竹叶9克。

    【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肝脾湿热者。
    2.甘露消毒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脾湿热者。
    3.六神九  每日3次,每次4~6粒,吞服。用于痤疮抓破伴感染者。
    4.大补阴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阴虚肺热者。
    5.固经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者。

    【简便方】
    1.太子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每日1帖,分2次服。用于气阴两虚,肺虚有热者。

    2.菊花3克、金银花3克、陈皮3克,水煎代茶。适用肝脾湿热者。或每晚用菊花煎水清洁面部皮肤。

    3.苍术10克、黄柏9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湿热者。

    4.薏苡仁30克、绿豆适量,水煮代羹。用于有湿热者。

囊肿性痤疮---朱仁康方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日久痰瘀积聚成疮。

【治法】凉血精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清坚汤  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痤疮痈疮疔毒五味消毒饮主之 

银花18克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3.6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热毒蕴蒸肌肤,致生疔疮痈肿。红肿热痛,发热恶寒,舌红脉数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无灰酒100毫升,再滚二三沸,去滓热服。盖被取汗。

痤疮的治疗经验谈

      此病多选择清肺枇杷饮加减,辩证加减得当,疗效还可以,但也有效果不好的时候。老家老中医治疗的秘方不外传。麻黄10克,蝉衣10克,生黄芪10克,又开了7剂,服后疗效较明显,大约服用一月而愈,仅留皮肤色素沉着,改投逍遥散加味和白果酊外擦,过了一段日子,皮肤变得白皙,嘱咐禁忌辛辣刺激和油腻之品,以后每每治疗痤疮时,除了细菌感染严重外,均加麻黄,疗效明显提高。
   肝郁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双花30克,野菊花1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共服月余渐渐而愈,唯留色素沉着,瘢痕,改用加味逍遥散内服和白果酊外擦。叮嘱禁忌辛辣刺激和油腻之品。
   加味清肺枇杷饮处方:枇杷叶30克,桑叶30克,双花15-30克。连翘15-30克,生黄芪10克,麻黄6-10克,蝉蜕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3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制大黄6-1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舌苔黄腻加茵陈泽泻;感染加野菊花,天花粉;结节囊肿加生牡蛎,玄参,浙贝母;皮肤瘙痒加地肤子,蛇床子,炒苍耳子;油性皮肤加白鲜皮,生山楂;失眠加夜交藤;肝郁不舒加香附子,柴胡;食欲不佳加焦三仙或生鸡内金;便秘加生决明子。
   白果酊配方:白果仁250克,冰片20克,打粉;0.9%生理盐水500ml,60%酒精400ml,共同浸泡于一个容器中,24小时候可以应用。每日3-4此涂擦,停用一切化妆品。本方既可以单用,也可以配合内服汤一起应用,不但治疗粉刺,同时又美白的作用。
   治疗粉刺外用效果好的配方还有颠倒散,大家也可试试。

一则治痤疮的经验方

       麻黄20克,金银花20克,败酱草20克,连翘2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20克,焦麦芽20克,薏苡仁30克,生地黄3克,甘草3克。用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每次200毫升,每日3次。

    凡辨证属湿热蕴结,运用本方效果不错,方中重用麻黄意在使毛孔开,邪有出路。通常服一周自觉症状减轻,皮肤损害处明显消退。建议连服两周。愈后嘱患者经常用温水、硫黄香皂洗脸,勿滥用化妆品,以免堵塞毛孔,造成皮脂郁积再发。另外,增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早日康复。注意服药后一经汗出,麻黄剂量减半。对于体虚者忌用。

    重症痤疮 

徐某 男 20岁。满脸痤疮,尤其是两颧部更重,红疖带脓头,布满脸颊,此起彼伏,不间断,使小伙子烦恼不断,已经两年之久,多处治疗不佳。经人介绍转求余治。四诊:舌红苔腻,脉弦滑有力,脂溢性脱发不严重,饮食正常,小便略黄,大便粘腻不爽,较臭。辩证:三焦湿热,瘀毒频发。治则:清热利湿,排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龙胆草15g 车前子25g 川木通12g 黄芩30g 栀子12g 升麻30g 柴胡15g 当归15g 生地15g 泽泻15g 生甘草30g 白芷25g 桔梗10g 皂刺15 花粉15g 蒲公英30g 连翘45g 忍冬藤30g 穿破石30g 丹参50g 山楂15g 花粉25g 白花蛇舌草30g 干姜30g 十四剂水煎服 日三次。

半月后复诊,痤疮已平,偶有一两个再发。满脸遗留色素暗红印。青年甚是高兴,喜笑颜开。告曰脱发亦减少。效不更方,又服半月痊愈。

此案是湿热证较明显之痤疮,且热重于湿,故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解毒;白芷,桔梗,花粉排毒出脓;皂刺,穿破石破瘀;丹参,山楂,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兼解毒并增加雌激素,以抑制雄性激素过高,干姜护胃。方正对应,故收效较快。

治疗痤疮一证,我的体会是要辩证分型。湿热证热重于湿用上法;湿重于热,以三仁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热毒突出以仙方活命饮为主进行加减;气血虚者,以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血热明显者,以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为是。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合理,痤疮一证是不难治的。

治痰瘀互结型痤疮方:朱仁康 

  组成  生地黄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 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 昆布9克,  海藻9克,  炒三棱9克 , 炒莪术9克。

  用法  将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同煎,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第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将所得两煎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辛辣刺激之品。

  功效  主治痤疮病程较长、证属痰瘀互结证,症见脓疱、囊肿为主,伴皮脂溢出明显,舌红绛,脉滑或弦滑。

消痤汤治疗痤疮 

【组成】桑白皮15g,地骨皮 15g,黄芩10g,栀子10g,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野菊花15g,牡丹皮10g  赤芍10g。


【功用】清肺胃热,凉血解毒。

1.若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加生地30g清热凉血(配合地骨皮、牡丹皮、赤芍清血分之热),伴大便干结,加瓜蒌15g、熟大黄10g通腑泄热(因为肺主皮毛,又与大肠互为表里,因此除宣泄肺胃之热外,必须内清大肠,方可奏效)。

2.若挤破后有渣样物流出者,加车前子15g、泽泻15g、薏苡仁30g健脾利湿。

3.若脓疱和结节,此起彼落,反复不断者,加紫花地丁15g、夏枯草30g解毒散结,伴化脓、疼痛重用赤芍15g、加羚羊角粉1.5g。

4. 若有硬结囊肿,加夏枯草30g、生牡蛎30g、当归10g、红花10g活血软坚散结。

5.若皮疹消退后有疤痕及色素沉着,加凌霄花10g、(或丹参15g)、鸡冠花10-15g、玫瑰花15g活血消斑。

6. 中年女性冲任不调为多,去连翘、蒲公英,加香附10g、益母草10g、白芍10g、丹参15g,调和冲任,理气活血。


1.王德林以风热火毒,湿热火毒二型辨证论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拟桑蝉地甘汤(生地、桑叶各30克,蝉蜕、甘草8克,威灵仙、白鲜皮、白蒺藜、牡丹皮、赤芍各15克)。

湿热火毒型  治宜清热解毒,清肠通便,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赤芍、连翘、丹皮各15克,紫花地丁、黄芩、黄柏、山栀各10克,黄连、大黄各3克,甘草6克。

2.许连需擅长泻火解毒消粉刺。   金银花、紫花地丁、桑白皮各15克,黄 芩、连翘、丹参各10克,黄连、甘草各6 克。   加减:结节囊肿明显者加当归10克, 制大黄3克;   聚合性痤疮加黄柏10克。 有家族史者加黄柏10克以清肾经亢盛之火,清阴虚阳盛 之热;伴结节囊肿者加当归、酒制大黄助 清三焦诸火,散瘀通经,如此清火解毒协 同应用,具有调节免疫,促进组织修复和 抗菌抑菌的作用,对治疗痤疮的疗效起 着决定性作用。

3.唐汉钧辨证辨病相结合,肺、脾、肾并重治疗痤疮。

肺经风热型治宜宣肺清热为主,方用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各12克,党参10克,黄连、黄柏甘草各6克)加减,如丘疹质硬难消者加天冬12克,浙贝母9克,玄参10克;如面部痒甚者加白鲜皮、白蒺藜各12克;胃肠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通腑为主,方用黄连解毒汤(黄连、栀子各9克,黄芩、黄柏各6克)加减,如脓疱较多者,加重清热解毒药的剂量,并加用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野菊花9克;肝肾阴虚,冲任失调型治宜滋养肝肾,调摄冲任为主,以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加减,如伴有胸胁胀满者加柴胡、郁金+香附各9 克;如痛经明显加元胡12克,木香9克;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祛瘀散结为主,以六君子汤加减,如结节明显者加三棱、海藻各12克,浙贝母9克,如丘疹颜色较红者加菊花、黄芩各9克。,金银花12克。肺、脾、肾三脏症状兼有者,经验方用:枇杷叶、桑白皮、仙灵脾、女贞子各12克,黄芩、菊花、山楂、陈皮、姜制半夏各9 克,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各15 克。如肺热偏重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地骨皮各10克;胃火盛加黄连5克,山栀 10克;冲任失调明显加黄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各8克。 

名家医案心得—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笔者在临床中选用芍药汤加减(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以清热燥湿,行气活血之法治疗30多例痤疮患者,最快服用2剂即痊愈,慢者8剂痤疮基本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

男,16岁,两颊前额、鼻准、鼻翼见紫红色结节,部分结节顶端可见小脓疱,患部潮红、充血疼痛;伴口臭、口苦、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蕴结胃肠,气血凝塞,治宜清热燥湿,行气活血。处方: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15克,木香20克,大黄15克,黄芩20克,石膏30克,丹皮15克,白芷15克,升麻6克,茯苓15克,官桂6克,甘草15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时患部结节基本消失,口臭、口苦、便秘、溲黄已不明显。原方加减又进4剂后病除,随访一年未复发。

名家医案心得—一贯煎治疗痤疮体会 

女,33岁。满脸痤疮十余年。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满脸痤疮,曾于专科医院就诊,服清热解毒中药和西药、药膏(具体不详)内服、外用半年,略能控制,但新增腹痛、腹泻,停药后痤疮随即复发,患者前往美容院美容护理,效果一般,精神压抑,备受折磨,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刻下症见:面色黄暗红,面颊、额头、下巴部位大量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色暗红,高出皮肤,触之压痛,凹洞疤痕明显;容易兴奋激动,容易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脾气急,喋喋不休,不易汗出;口不渴饮,食纳可,睡眠好,二便正常;月经周期正常,经期五天,色红量少;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数。诊断:痤疮;辨证:肝阴不足,肝火亢盛证。治法:清泻肝火,滋养肝阴。拟一贯煎加减,处方:生地黄45克,当归15克,北沙参20克,枸杞子15克,麦冬20克,川楝子3克,栀子10克,菊花3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12日二诊:患者服用上方1剂后腹泻,大便日行4次,但体力尚可,服至第3剂时大便正常,5剂服完,患者意外发现近一周来痤疮未增,旧有痤疮结节变软、颜色变淡,脾气急明显好转,自行购药再服5剂。刻下:面色黄暗消退变淡,痤疮色转淡红,凸出丘疹、结节基本消失,触之稍高出皮肤,舌脉同前。拟原方去栀子,再进10剂。

患者坚持服药2月,脸面光滑,肤色转白亮,痤疮仅于颌下遗留2~3个未退,脾气急明显改善,舌苔转厚,脉较前宽大有力。随访至今一直未发。

名老中医杨大猷黄芩清肺饮治疗痤疮验方

【组成】川芎、赤芍、生地、葛根、花粉、黄芩各9克,当归、红花各6克,薄荷1克。

【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疗效】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名老中医王俊芳凉血消疮饮治疗痤疮验方

【组成】桑叶10克,丹皮、生地、黄芩、菊花各15克,生石膏40克,甘草10克。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主治】寻常性痤疮。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疗效】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结节型各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5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百首痤疮专方的用药分析 

       1.用药分析  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黄芩(54次)、桑白皮(45次)、甘草(42次)、银花(34次)、赤芍(33次)、枇杷叶(33次)、生地(33次)、银花(33次)、蛇草(30次)、丹参(29次)、丹皮(27次)、黄连(26次)、白芷(24次)、野菊花(24次)、当归(23次)、公英(23次)、连翘(22次)、山楂(20次)、栀子(19次)黄柏(18次)、大黄(17次)石膏(15次)、薏苡仁(15次)、知母(13次)、川芎(10次)、玄参(10次)、茵陈(10次)、苦参(10次)。


      如果以药对的形式的进行分析,出现较多的药对依次为:黄芩配桑白皮(31次)、银花配野菊花(21次)、黄芩配合黄连(17次)、丹参配生地(15次)、丹参配蛇草(10次)、丹参配赤芍(10次)、赤芍配合生地(10次)、黄芩配合栀子(9次)、黄芩配合大黄(9次)、银花配合连翘(8次)、石膏配合知母(6次)、生地配合玄参(6次)、黄芩配合大黄(6次)、丹皮配合栀子(6次)、丹参配生地(6次)、赤芍配合丹皮(6次)。

       从以药测证的角度分析,使用频繁的药物多为清热化湿(如黄芩、黄连等)、泻火解毒(如石膏、栀子等)、凉血活血(如生地、丹参、丹皮等)、解毒消痈化脓(如野菊花、公英等),可见湿热壅阻,热毒炽盛,血分瘀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2.1 依皮疹形态加减

       皮疹红赤者加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紫草;皮疹色暗不鲜、反复发作者加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红肿脓头多者常加蒲公英、连翘、地丁、大青叶、败酱、白芷、土茯苓、野菊花;有疤痕常加夏枯草、红花、穿山甲;瘘管加百部、夏枯草;坏死加鱼腥草、败酱草;黑头粉刺多加黄连、鱼腥草;囊肿结节加蒲公英、夏枯草、皂刺、丹皮、三棱、莪术、浙贝、海藻、昆布、桃仁、红花、牡蛎、黄药子;皮脂多加薏苡仁、白术、茯苓、泽泻、茵陈、山楂;皮损消退期可以玉屏风散以巩固疗效。

      2.2 依辨证结果加减

       肺热型加枇杷叶、黄芩,野菊花、桑白皮;血瘀痰凝型加挑仁、红花、浙贝、赤芍、牡蛎;冲任不调型加当归、益母草、赤芍、丹参、香附;脾胃湿热型加生地、茵陈、薏苡仁、大黄等;气血不足痰瘀凝聚型加黄芪、党参、当归、三七等;气血瘀滞加桃仁、红花、王不留行;热毒炽盛型加黄连、大黄、薏苡仁、冬瓜仁等;痰瘀结聚型加白芥子、三七、蜈蚣、全蝎、庶虫、浙贝、川芎、夏枯草、牡蛎、丹参等;

       实际上,辨证分型的主要依据仍为皮疹形态,如肺热型多为红色丘疹、初期,热毒壅盛常为脓疱坏死、疾病发展期,瘀血阻滞或痰瘀互结常为疾病晚期、硬结或囊肿。

      2.3 依症状加减

       便秘便干者加大黄、芒硝、瓜蒌、生首乌、枳壳等;月经不调当归、白芍、益母草、香附、等;面部发痒者加荆芥、防风、蝉蜕、白鲜皮、地肤子、赤芍、丹参、白蒺藜等;痛经可加丹参、桃仁;咽干口渴加玄参、麦冬各、石斛、天花粉;舌边尖瘀点加桃仁、红花;苔腻加薏苡仁、泽泻;男性患者可加用生地、丹皮;女性患者常加柴胡、郁金、香附、益母草。

       3.用方分析 

      按使用频率,使用较多的成方是枇杷清肺饮(8次)、 五味消毒饮(4次)、 逍遥散(3次)、六味地黄汤(2次),使用1次的泻心汤、当归龙荟丸、清上防风汤、玉女煎、增液汤、完带汤(包括名为自拟方,实为成方的处方)。如果以上述使用频率较多的药物组成方剂,可以形成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泻心汤、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四物汤(生地赤芍),与临床选用的成方大致相似。

       枇杷清肺饮为《医宗金鉴》治疗肺风粉刺的专方,其主症状为“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据此分析,此方对丘疹和粉刺疗效较好,但对其它类型如脓疱、硬结、萎缩、瘢痕则不甚理想。其药物为党参、枇杷叶、桑白皮、黄柏、黄连、甘草,不少医家使用时常去温热之党参,苦寒之黄连,而改用黄芩以清肺热。

       4.2疗程  短者7天,长者3个月,多为1个月,如女性按月经周期治疗则需3个月经周期的调理。

      4.3疗效  总有效率85%~100%,治愈率33.8%~90%,但标准不一,有待统一。

      4.4外治  多数在专方治疗的同时配合外治,最简单者常以第三煎药汁乘热先熏后洗患处,或以颠倒散等自制药膏、面膜、酊剂治疗。

       4.5对照  不少研究都设立了西药对照组,所用药物有维生素B6、红霉素、四环素、甲硝唑,或单用或合用,以甲硝唑为最多,专方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

      5.1心理调节  研究发现囊肿性痤疮患者个性较明显,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孤僻自卑感[2]。情志与心肝关系密切,根据病情配伍安神定志、疏肝解郁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5.2 调节内分泌  痤疮患者多有性激素紊乱,可根据检测情况,适当加入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中药,有雄激素样作用的药物有仙茅、蛇床子等,有雌激素样作用的药物有大黄、葛根、丹参等[3]

      从湿热论治痤疮的理论和实践

       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和中度敏感的中药    大多为清热化湿药如虎杖、黄柏、大黄、黄连、茵陈蒿、黄芩、龙胆草等。   洁尔阴是治疗以湿热为主要病因的湿疹等皮肤疾病的有效外治药,以本品涂于患处1次/d,轻轻按摩30 min后,用清水洗去,同时口服VitB2,VitB6各10 mg,3次/d,总有效率达82.69%,洁尔阴是从蛇床子、黄柏、苦参、苍术等中草药中提取制成的一种中药制剂,临床实践证明,它对毛囊皮肤脂腺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致病因子游离脂肪酸的产生,对寻常性痤疮有良好的疗效。   有人用单用茵陈治疗痤疮,方法是50 g/d,水煎,汤液分两次口服,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100例,痊愈65例,占65%;显效33例,占33%,好转2例,占2%。从其疗效和以药测证的角度分析,也可知相当部分的痤疮与湿热相关。

       笔者以自拟清化除痤方治疗痤疮取得满意疗效,方中茵陈蒿气味轻清,升浮上行,清热化湿,为方中主药;黄芩清宣肺气,疏通腠理,使湿热化于无形,大黄荡涤胃肠,使湿热从大便而出,栀子清热燥湿,泻肝胆,利三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为辅药。丹参化瘀通络,清热凉血(其所含丹参酮有明显的抗雄性激素的作用);柴胡疏肝行气,连翘解毒散结, “去上焦诸热”(《珍珠囊》);桔梗、半夏化痰散结,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共为佐使;共凑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之功。

伴有口腔溃疡的痤疮 

女,高二学生。近2年,口腔经常溃疡,稍吃上火的东西(如热性、烧烤、煎炸食品),口臭(常因此而羞与同学说话),面部红色丘疹、脓疱,此起彼伏,曾专门去某专科医院治疗痤疮,也吃过很多药,但疗效不好。刻诊:上腭有2处米粒大小的溃疡,周围掀红,进食则疼痛,口气臭秽,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检查:额头有多处红色小丘疹,部分表面有脓疱。诊断:痤疮。辨证:胃肠积热,薰蒸肌肤。治法:清热化湿。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处方:黄连5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枇杷叶10克,大黄5克,栀子20克,连翘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鱼腥草20克。每日1剂,水煎服,局部脓疱以火针处理。疗效:上方服6剂,口疮治愈,痤疮减轻;再服3周,痤疮基本消退,口臭、便秘消失,临床治愈。

女性下巴痤疮 

女,32岁。3年前面部开始起淡红色丘疹,时有脓疱,面部油腻,时轻时重。2年前丘疹颜色转红、增多,部分融合,可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物,脓疱明显,且出现白带量多、略黄,曾用过丹参酮、肤轻松、美满霉素等,效果不显,因上症加重而就诊。刻诊:体型略瘦,面色暗黄,烦躁,口苦,便秘,白带色黄量多(自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检查:下颏、面颊绿豆大小的暗红色丘疹,间有黑头粉刺,部分上有脓疱(丘脓疱疹),面颊有数粒暗红色硬结,表面油腻。诊断:痤疮。辨证:阴虚内热,湿热蕴结。治法:清肺胃湿热,凉血解毒,软坚散结。处方: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地骨皮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连翘30克,蒲公英2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车前草20克,薏苡仁30克。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局部脓疱以火针处理。二诊:丘疹色转淡,部分开始消退,白带减少,上方加鱼腥草20克,继服12剂。(因脓疱明显减少未再做火针治疗)。三诊:皮损多数变平,油性分泌物减少,基本没有白带,前方去车前草,加丹参10克,继服12剂。四诊:皮损基本消退,仅留色素沉着,临床治愈。

常用二至丸加减,常用药物有女贞子,旱莲草,土茯苓,丹参,蒲公英等。同时配合针灸(火针或放血疗法),4周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多能治愈。

马老师治疗痤疮验案一则 

26岁。规律门诊调经助孕。

患者诉LMP:1.13,PMP:12.18,月经量中等,睡眠正常。近期面上痤疮较多,查体见左侧鼻翼下出现数颗化脓性疖肿。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医诊断:疖(脾胃积热型)。

西医诊断:痤疮

治则:清热解毒。

方药:金银花 30g 鸡蛋清 适量 用法:捣碎混合外敷患处。

二诊:面部疖肿消退。

三阳合病治痤疮 

1梅国强治疗应注重疏泄少阳,以小柴胡汤化裁,亦具效验。

某女,28岁,痤疮2年多,两颊及下唇密集。

(太阳)防风10白蒺藜40

(少阳)经期增多,心烦易怒,月经量少夹瘀:柴胡10黄芩10甘草6;

(阳明)栀子5黄柏10土牛膝10土贝母10土茯苓30土大黄20丹皮10(解毒群药)

(太阴水饮)苍术10冬瓜子30。 7剂,水煎服。

患者照方服用,春节期间来电致谢,告面部丘疹消失。

2 某男青年,患痤疮合并感染,面部红肿,痤疮密集连片,两颊化脓溃破,瘢痕挛缩,并有新成皮下脓疖10余处,小如谷粒,大如蚕豆,触之有液波感,面容可怕。其治疗,应升其性,通其络;发其郁,清其热;解其毒。以普济消毒饮变化:

1(太阳营卫)桔梗、马勃、牛子、薄荷、僵蚕、升麻、桑叶、菊花、蝉衣;青皮、丝瓜络。

2(少阳枢机)柴胡、黄芩、甘草。

3(阳明1)黄连、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服2剂,面部肿胀消退,痤疮渐没,再服3剂,脓液吸收,痤疮消失,面容焕然一新。

三黄苦参糊治痤疮效果好 

处方组成:黄芩15克,黄柏15克,苦参15克,黄连5克,甲硝唑10片。

用法用量:将前4味药加水煎成150毫升,待药温降至40度左右,倒进装有300克特级熟石膏粉的器皿内,将甲硝唑研末加入,搅拌成糊状,均匀地覆盖整个面部,5次为1疗程。

病例验证:219例,其中治愈213例,好转5例,无效1例。

1  凉血消疮饮

【组成】桑叶10克,丹皮、生地、黄芩、菊花各15克,生石膏40克,甘草10克。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主治】寻常性痤疮。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疗效】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结节型各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5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黄煌:痤疮治疗经验.

第一张方——桂枝茯苓丸:桂枝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桃仁 各等份

实用方:桂枝10-20g 或肉桂6-12g 茯苓10-20g 牡丹皮10-20g 赤芍或白芍10-20g 桃仁10-20g

1.本方适用于痤疮颜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久不消失者.以面部为主,疤痕结节

2.本方体质要求:

(1)望诊-患者体质比较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紫暗等.

(2)腹诊-腹部大体充实,脐部两侧尤以左侧下腹(大便秘结的表现),触之有抵抗,主诉伴有压痛    

                            女性常有痛经,附件炎等

(3)加味:加丹参 川芎效果比较好

    大便秘结加大黄

    下肢干燥加怀牛膝

第二张方——葛根汤:葛根12-30g 生麻黄5-12g 肉桂6-12g或桂枝10-20g 白芍10-20g或赤芍10-20g 生甘草3-10g 干姜5-10g或生姜10-30g(3-5片) 大枣15-30g(10-15粒)

(1)本方适用于痤疮颜色发暗,疮头深陷不出,面背部均有,背部较多者

(2)本方体质要求(葛根汤体质)

面色发暗,没有光泽,肌肉坚紧,形体比较壮实,脉搏有力,痤疮在剧烈运动出汗之后会有所减轻,夏天比冬天来说的话要轻些,女性患者常有月经量少,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等.

(3)加味: 加川芎效果较好

PS:麻黄量不可过大(麻黄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 失眠 不安) 但麻黄久煎或加甘草 大枣 桂枝后其兴奋作用可降低

第三张方——荆芥连翘汤(一贯堂经验方)

荆芥10g 连翘20g 柴胡10g 甘草6g 桔梗6g 白芷10g 薄荷5g 黄连10g 黄柏6g 山栀子10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1)本方适用于疮体高突光亮,色红化脓,脓液粘稠者

常见疾病:青年人的鼻炎 扁桃体炎 痤疮 中耳炎等

(2)本方的体质要求:

体格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易烦躁,焦虑,目睛充血或多眵,唇红,咽喉充血,皮肤容易起毛囊炎,夏天易发.

第四张方——防风通圣散

实用方:麻黄6g 大黄6g 防风6g 连翘10g 薄荷6g 芒硝6g 山栀6g 黄芩6g 石膏15g 川芎6g 当归6g 白芍10g 白术10g 荆芥6g 桔梗6g 滑石15g 甘草3g 生姜三片

(1)本方适用于痤疮密集,形态多样,为粉刺,丘疹,脓包,囊肿,结节及窦道,瘢痕,硬结密集发生

(2)本方体质要求(防风通圣散体质):

体胖形壮,皮肤粗糙,易生痤疮,皮肤瘙痒或起红疹,食欲好,食量大,易于便秘,女性多伴有月经少或闭经.

痤疮的治疗常用中药方 


  【辨证1】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辨证2】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煎服,5剂为1疗程。

  【辨证3】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辨证4】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辨证5】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辨证6】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辨证7】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

  【治法】清热,凉血行郁。

  【方名】肺风粉刺汤。

  【组成】桑皮2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6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

  【辨证9】血热风胜。

  【治法】凉血疏风。

  【方名】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桑叶10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克。

  痤疮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法:火郁发之。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 桂枝 干姜 黄芩 甘草 天花粉 生牡蛎 白芷 夏枯草 连翘 炒栀子 丹皮 

如果有脓结,酌加桔梗、白芥子、皂刺等药。 

如果病因是情志不舒而致肝郁化火,酌加防风、荆芥、陈皮等药,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发散郁热。 

四、 痤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始服药的时候,脸上原有的痤疮很快就见好了,许多新的痤疮冒出来——原因是患者皮肤下原来就有一些没有长出来的痤疮,服了发散的中药以后,这些痤疮就被发了出来,这是一种好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排病反应。这种痤疮发出来的快,好的也快。 

粉刺(痤疮)中医诊疗方案 

(一)肺热血热

主证:颜面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或呈肤色,称白粉刺,有的其顶端呈黑色,称黑头粉刺,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宣肺清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黄芩清肺饮加减。枇杷叶9g,黄芩9g,桑白皮9g,栀子9g,黄柏9g,知母9g,甘草3g,生地15g,连翘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脾胃积热

主证:风疹呈红色,宿食不消,脘腹胀痛,可伴有腹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连3g,黄芩9g,茵陈15g,生山栀9g,生苡仁15g,生山楂15g,白花蛇舌草30g,生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三)热毒

主证: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潮红,自觉局部痛疼,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舌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三花汤加减。银花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15g,黄芩9g,知母9g,白芷9g,赤芍9g,大力子9g,连翘9g,生甘草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四)血瘀痰凝

主证: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结节呈坚硬暗红色,自觉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也可形成囊状内含粘稠分泌物,压之有波动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舌质紫暗,脉弦滑。

治法:和营化痰散结。

方药:桃仁二陈汤加减。桃仁、制半夏、丹参、象贝母各9g,红花6g,川芎6g,牡蛎30以先煎),吴茱萸15g,银花12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五)外治疗法

1、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明矾各60g。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擦洗30分钟,每日1~3次,连用10天,1剂药可用6天。

2、鲜马齿苋30g(干品减半),苍术、蜂房、白芷各9g,细辛6g,蛇床子10g,苦参、陈皮各15g,加水煎沸取汁,趁热洗患处,每日3~5次,连洗数日可愈。

3、丹参、地丁、当归、白芷、半夏各30g。加水煎开15~20分钟取汁备用。脸部先用温盐水(1%)洗净,黑白粉刺,脓疱用针挑破挤净,用手搓脸部有热感,再用药汁热气熏脸,后将2条新毛巾浸人药液待温度降到皮肤可适应时,捞出毛巾拧半干敷脸,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剂药夏天用2~3天,冬天用4~5天。

自制中药面膜粉(黄连、黄芩、丹参、白芍、芦荟、金银花、白茯苓、丹皮、当归、姜菱各10g),研末取少量细末加入香油调成按摩膏,再取细末50g加入医用石膏200g,调匀为面膜粉,洁面后,将中药按摩膏涂于面部,循经按摩面部15~20min,用中药面膜粉加温水调成糊状,均匀覆盖面部,30分钟后揭去,隔日1次。

桂枝汤治疗顽固性痤疮6例 

    例一:男,23岁,患痤疮3年,痒有丘疹; 桂枝10 白芍30  防风10 荆芥10 蜈蚣3条生石膏30 霍香10 甘草10 大枣10 生姜3片,3剂见轻,再六剂痊愈。

    例二:男,20岁,患痤疮1年,痒有结节;桂枝12 白芍30 苦参30 米仁30 防风10荆芥10 当归10 蜈蚣3 甘草10大枣10生姜5片,5剂见轻,再7剂痊愈。

    例三:女,29岁,患痤疮5年,有脓疱结节;桂枝9 白芍50 蒲公英30 金银花30 苦参30 米仁30 白芷10 当归10甘草10 大枣10 生姜5片,5剂见轻,再10剂痊愈。

    例四:女,19岁,患痤疮1年,有丘疹样;桂枝10白芍30 滑石30生石膏30 霍香10甘草10大枣10生姜3片,3剂见轻,再7剂痊愈。

    例五:女,32岁,患痤疮7年,结节脓疱;桂枝15 白芍50 白花蛇舌草30 蒲公英30 金银花30 苦参30米仁50 当归10白芷10甘草10 大枣10 生姜3片,7剂见轻,再7剂痊愈。

    例六:女,25岁,患痤疮2年,痒有脓疱;桂枝10 白芍30 双花30 蒲公英30白花蛇舌草30 白芷10防风10荆芥10蜈蚣3条 甘草10大枣10 生姜3片,5剂见轻,再7剂痊愈。

痤疮论治

女,28岁。面部反复出现粉刺、丘疹一年,加重一个月。


伴失眠,多梦,心烦,大便干结,口苦,咽干,嘴唇紫暗,舌质暗,舌尖红,右寸浮实,左关郁涩,左寸沉细无力。

方药:生大黄20g(后下),生枇杷叶30g,枳实15g,竹茹15g,柴胡12g,当归15g,生地15g,酸枣仁15g,丹参30g,紫草12g,桂枝10g,石菖蒲12g,乳香12g,没药12g,白芷15g,连翘10g,生甘草10g。5剂,水煎内服,日一剂。

复诊:患者服用5剂后,面部痤疮消失过半,大便通畅,睡眠改善,仅一些小的丘疹仍时时发痒,上方加荆芥8g、薄荷10g,再进5剂。

三诊:面部痤疮十愈八九,患者嫌药太苦,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改为三豆饮(黑豆30g,绿豆30g,红豆30g。煎水喝一天),善后。

半年后碰面,得知病已治愈,未再复发。

陈红旭医案:痤疮 

痤疮红肿不甚痛,瘙痒,有白脓胞,月经来时右边脸肿痒加重,经期腹痛,色黯;每天下午腹胀,舌质红苔中部黄厚,脉弦细,双关稍有力。

议:右侧重、下午腹胀皆脾虚不降之故,红肿痒为肝郁化热,脉弦细双关有力,苔黄厚肝郁脾虚不运之故,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当归苦参丸加味以试治。后经详问之,该患者平时食用蛋白质类食品过量,故出现黄厚苔,并对她饮食习惯进行调整。

处方:

柴胡12g  干姜10g  甘草10g  生牡蛎10g  黄芩10g 花粉10g  川军3g  杷叶20g  防风10g  生白术20g  地肤子15g 白鲜皮20g  紫草15g  栀子5g  苦参10g  当归10g  川芎5g  秦艽10g  生内金30g  荆芥10g   7剂,水煎服。

二诊:午后腹胀愈,矢气多,排便仍不顺,右侧痤疮消褪一半 ,左侧加重,两颊又新长两个。舌淡红苔稍黄偏厚,脉弦细,左关稍有力。

处方:

枳实15g   白芍20g  生姜15g  赤芍20g  丹参10g  当归20g  苦参10g  竹叶10g  生白术20g  黄芪10g   党参10g  玄参10g  生内金20g 生牡蛎10g  生决明子10g枇杷叶20g  酒军5g  7剂,水煎温服。

三诊:痤疮(右图)加重,舌淡白苔薄稍干,脉双尺弱。月经快来。

议:寒之不寒,无水也。温之不热,无火也。腰膝冷,双尺弱,水亏阳弱,虚火上浮,故以潜阳丹为主,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以疗疮脓,桂枝茯苓丸调理月经。

处方:

制附子15g  制鳖甲10g  益智仁20g  炙甘草20g  盐黄柏6g败酱草15g  生薏米30g  白茯苓15g  嫩桂枝15g  赤芍10g牡丹皮10g  炒桃仁10g   7剂,水煎温服。   

 白果外用能治疗酒刺(即痤疮,俗称粉刺)

用白果治疗116例青年酒刺(青春美丽豆,青春蕾)患者,收到显效。

药物  白果适量

用法  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部洗净(不许用肥皂或香皂)。将去掉外壳的白果种仁,用刀切成平面,频搓患部,边搓边削去用过部分,每次按患酒刺的多少用1—2粒种仁即可。用药的第2天早上洗脸后,可照常搽抹雪花膏之类的涂料。一般用药7—14次,酒刺即可消失。

“白果治愈酒刺”:白果30克压碎,放于100毫升乙醇液(70%)中浸泡1个星期,过滤后取药液外涂,日2—3次,效果益佳。病例:女,20岁,患脸部痤疮3年,曾使用“暗疮特效霜”等药物治疗无效,后经我诊治改用此法治疗,用药15天痤疮消失,继用10天以巩固疗效,经追访观察半年多无复发。 

实脾散治疗痤疮病

寻常型痤疮

女,21岁。面部痤疮反复发作4年余,颜面、额部散在性丘疹、粉刺,间有少许脓疮,伴面部油腻,胃脘饱闷不适,四肢欠温,倦怠乏力,舌苔白腻,脉弦。

证属脾肾阳虚,肝郁脾湿。治宜补脾益肾、调肝化湿。方拟实脾散加减:云苓、苡仁、杏仁、木瓜各15g,干姜、制附子、草果各8g,厚朴、大腹皮各10g,白芷、柴胡、夏枯草各12g。

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四肢已温,纳食好转。上方连服3周,面部痤疮消失,舌脉诸症亦见正常。2年后追访,诉面部偶有发疹,未见大碍,余皆无恙。

国医大师路志正发散火郁治痤疮

风类药具有升散之性,可以发散火邪,治疗热证属于火郁者。路老临床常用此法治疗痤疮,而取得满意效果。常用发散药物有僵蚕、金蝉花、升麻、柴胡、薄荷、芥穗、防风、羌活、蝉衣等,对于肺胃热势偏重者,加入石膏、知母、黄芩、黄连等苦寒或甘寒之品,少阳热盛者,加入青蒿、黄芩、栀子、郁金等,肾虚相火偏旺,加入黄柏、知母等。因本病波及血分,所以也常加入凉血之品如元参、茜草、茅根、紫珠草、生地、赤芍等。

一男性患者,19岁,学生,初诊口唇四周及头部痤疮1年余。晨起口苦,纳食可,脘部按压时恶心呃逆,时有疼痛,睡眠尚安,小便时有黄赤。舌体胖,色淡红,苔薄微黄。脉弦滑小数。路老看过病人,认为证属肺胃郁热,当清肃肺胃,发散火郁。

处方:藿香(后下)10克,焦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枇杷叶15克,茜草12克,黄芩10克,薄荷(后下)10克,炒枳实15克,炒三仙各12克,生苡仁20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黄连8克,炒苡仁20克,黑元参10克,青连翘12克,蝉衣10克。

茶饮:葛根12克,赤小豆20克,绿豆衣15克,丹皮12克,芦茅根各30克,炒苡仁30克,六一散30克,玉米须30克。

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口唇四周脓疮消失,红肿亦见好转,虽亦有新发痤疮,但数量明显减少。路老遂在上方基础上稍事增减,巩固月余而痊愈。

背部痤疮 

        女,24岁,背部痤疮满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细问得知,冬天手足冷,脾胃稍差。口微干苦。腿部以下时冷。

        辨证:肝郁,脾虚,肾阳虚寒,血虚水盛。

       治法:疏肝健脾,补血利水,补肾阳。

       选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制附子。

       处方十四剂。七剂后,背部痤疮明显消退,各症状均明显好转。嘱其两周药服完后如无症状不必来医院复诊。     

     除痤疮应清上畅下 

    临床以枇杷清肺饮加味治疗效果较好。

  18岁的男孩小彭,面部起疙瘩痒痛两年,面颊和前额可见密集的毛囊性红色丘疹,并有高梁粒大小的结节,眉弓和鼻翼处脂溢明显,舌红苔薄白,脉滑数。诊断为痤疮,法以清上畅下之枇杷清肺饮加减。服药15剂,临床治愈。

  基本方:枇杷叶30克,桑叶3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柏10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薏苡仁30克,桔梗10克,蒲公英30克,大黄6克,白芷10克,皂角刺10克,丹皮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

  加减:舌苔黄腻者,为胃肠有湿热,可加茵陈、藿香、佩兰等清热化湿浊;大便干结者,为肺胃气机升降失畅,可加火麻仁、瓜蒌仁、草决明、莱菔子等以通腑泄热;有脓者为热已化毒,加地丁、夏枯草、野菊花等清热解毒;有结节、囊肿者为痰湿阻滞,可加郁金、夏枯草、皂角刺、丹参、大贝母、白芥子等行气化痰散结;皮损瘙痒者为兼夹风邪,宜加地肤子、白鲜皮等祛风止痒;面部油脂分泌较多者,可加生山楂、泽泻、槐花等减少油脂分泌;有失眠者为阴虚肝旺,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龙骨、牡蛎等养血安神。

    痤疮专方专药 

1.肺经风热证

主症: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宣肺清热。

(1) 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 枇杷叶12g,桑白皮12g,黄连9g,黄柏10g,党参10g,甘草6g。每日1剂,水内煎服。

[功能主治] 宣肺清热。

[加减应用] 肺热重者,酌加黄芩、栀子、野菊花、赤芍、茅根、生槐花、苦参;皮脂溢多者,加生薏米、生白术、生枳壳;感染重者,加蒲公英、地丁;形成结节或囊肿者,加夏枯草、贝母。

[临床报道] 莫国兴用此方加减,皮疹色鲜红,以丘疹为主,间有脓疱者加紫草、赤芍、丹皮、浙贝;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丘疱疹或脓疱、结节者,加浙贝、大黄、茯苓、泽泻、苍术;病情呈周期性变化,并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者,则加柴胡、益母草、当归、浙贝。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96%。

(2) 桑蝉地甘汤(王德林教授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生地、桑叶各30g,威灵仙、蝉蜕、白鲜皮、白蒺藜、丹皮、赤芍各15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

[加减应用] 肺热偏重,加银花、蒲公英、侧柏叶、地骨皮等;胃火盛者,加黄连、山栀、生石膏、寒水石等。

2.湿热蕴结证

主症: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1) 黄连解毒汤(《外科秘要》)

[组成与用法] 大黄、黄芩、全瓜蒌18g,栀子各9g,黄连、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通腑。

[加减应用]热重者,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鹿含草;脓疱较多者,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

(2)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茵陈蒿15g,栀子10g,大黄6g,枇杷叶15g,桑白皮10g,、蒲公英15g,旱莲草30g,丹皮10g,生甘草1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通腑。

[加减应用] 口干者,加生地、麦冬、生石膏;经前重者,加香附、当归、益母草。

[临床报道]林绍辉等用此方合以维胺酯治疗痤疮70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29例,进步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4)

(3)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胆草8g,栀子、黄芩、当归、泽泻、车前草、茵陈各1 0g,柴胡12g,木通5g,生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

[加减应用]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皮肤油腻者,加生山碴、炒枳壳;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

[临床报道]吴瑞明等用此基本方加减治疗寻常性痤疮70例,结果治愈28例,显效25例,进步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9%,治愈率38.35%。(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3.痰湿凝结证

主症: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

[组成与用法] 海藻、昆布、夏枯草、丹参各10g,生牡蛎(先煎)30g,全瓜萎、连翘各15g,皂刺、陈皮、当归各10g,贝母(冲服)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化痰软坚。

[加减应用]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皮肤油腻者,加生山碴、炒枳壳;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

【辨病用方】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在辨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始终考虑加用清肺解毒,凉血活血,调理冲任的药物,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的效果。

(1) 逍遥散加味(《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当归20g,白芍30g,柴胡10g,茯苓、白术各15g,甘草l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加减应用] 肺经风热型,加枇杷叶、桑白皮、丹皮、栀子、黄芩;肠胃湿热型,加茵陈、黄柏、薏苡仁、大黄(后下);血瘀痰凝型,加陈皮、制半夏、夏枯草、生牡蛎(先煎);冲任不调型,加当归、益母草、女贞子。

[临床报道]王玉用此基本方加减治疗痤疮83例,结果治愈66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3)

 (2)白芷痤康散(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 白芷9g,白芨9g,辛夷9g,黄芩3g。将处方中的药物研成极细粉,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59左右,用蜂蜜及蒸馏水调成糊状,即成药物面膜液。每晚先用洁面乳洁面后,用干净毛刷粘面乳液均匀涂于面部(眼、鼻、口除外),经20一30 min取下面膜,清洁面部,涂上少许营养霜即可。每天l次,6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3- 6个疗程。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消肿生肌。

[临床报道]郭四红用此基本方治疗痤疮47例,结果治愈28例,显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2)

⑶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与用法]生地黄18g,生石膏20g,野菊花18g,知母10g,赤芍15g,牛膝9g,黄芩1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泻肺胃,降火解毒,活血凉血。

[临床报道]熊亚丽用此基本方加减治疗痤疮120例,结果治愈43例,显效60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0.84%。(湖南中医杂志,1998,3)

【对症用方】

痤疮的对症用方主要是针对痤疮的不同的类型进行选择。

1  寻常性痤疮

痤疮清消饮(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枇杷叶15g,生桑白皮30g,郁金15g,重楼30g,连翘15g,忍冬藤30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炒黄芩15g,黄连1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泻肺热,活血凉血。

[临床报道]杨品恩用此基本方加减治疗寻常性痤疮102例,服药四周为一个疗程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1%,平均有效时间6天,基本痊愈时间为21天。(云南中医药杂志)

2.脓疱或结节性痤疮

痤疮平(徐宜厚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茵陈蒿、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15g,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玄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10g,生石膏30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泻火,活血化瘀散结。

3.囊肿性痤疮

化瘀散结丸(《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归尾60g,赤芍60g,桃仁30g,红花30g,昆布30g,海藻30g,炒三棱30g,炒莪术30g,夏枯草60g,橘皮60g,制半夏60g,研细末,水泛为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痰软结。

【外治良方】

1.颠倒散(《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由大黄粉、硫磺粉等分构成,凉水调和,外涂患处,30min或1小时后温水洗去。每日1~2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临床报道]杨柳用此方加用芦荟治疗寻常性痤疮342例,痊愈率44.15%,总有效率83.92%。(中医外治杂志,2001,5)

2.四黄洗剂(经验方)

[组成与用法]大黄、黄芩、黄柏各50g,硫磺15g,上药研成细末。硫磺先用75%酒精溶解,然后将上药加入500ml蒸馏水中摇匀,密闭1周后备用。用棉签蘸药外涂,每日4-6次。

[功能主治]清热消炎。

3.金黄膏(《医宗金鉴》)

[组成与用法]主要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南星、陈皮、苍术、天花粉、甘草等构成,研细末后,与凡士林配成膏剂。用于有结节、囊肿、脓肿者,外涂患处,每日2次。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结消肿。

4.新鲜马齿苋(经验方)

将其捣烂绞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每次20min。

4 大黄粉 :150g配适量淀粉,调成糊状,涂于脸上,30min后清洗干净。10天为一个疗程。 主治:面部痤疮。 功用:祛瘀生新。

5 荷叶:60g水煎代茶饮  主治:面部痤疮。 功用:利湿平痤 。 

 粉刺、痤疮的三型分治 

       一、外感毒邪,肺经郁热: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加减。枇杷叶10克,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生地12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苦参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冬瓜皮15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紫花地丁15克,山栀子10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1日1剂。

        二、胃热火郁,热毒伤阴:清热祛痤汤加减。生石膏30克,山栀子10克,桑白皮15克,侧柏叶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元参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齿苋15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三、热毒血瘀,正气内耗:大黄虫丸、仙方活命饮加减:生大黄6克,虫6克,水蛭6克,蛴螬6克,土鳖虫6克,干漆3克,生地6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甘草6克,重楼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浙贝母10克,制乳没各12克,鳖甲15克,皂角刺15克,黄芪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加减】粉刺脓肿破溃感染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重楼、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依患者个体邪气盛衰而定,不可盲目使用,一般选用2~3味药即可,不可过多,以防寒凉伤胃,影响胃气升发;

       结痂或囊肿形成者加用夏枯草、三棱、莪术、海藻、昆布、山慈菇、黄药子、龙骨、牡蛎、乌贼骨等软坚散结药;

        瘢痕疙瘩、皮肤瘙痒可用虫类药搜风通络,祛瘀止痛,常用蛰虫、水蛭、蛴螬、土鳖虫、蝉衣、僵蚕、蜈蚣等,虫类药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但药力强猛,易伤气血,化燥伤阴,故量易小,一般常用量3~6克,选用1~2味即可,不可过多。

        不论何病,久病入络,久病必虚,亦需活血化瘀,常用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莪术、穿山甲等,选用2~3味即可;扶正固本,常用党参、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等益气补阴药。                                                     

     名老中医杨牧祥【蒲丹饮】治疗痤疮 

        消痤饮:生石膏30g,生地15g,金银花15g,黄芩10g,黄连10g,枇杷叶l0g,当归9g,赤芍9g,白花蛇舌草20g。丘疹兼脓疱者加连翘12g,紫花地丁20g;结节或囊肿者加红花10g,浙贝母6g;便干者加川军6g;尿赤者加木通6g。

       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第3煎药液外敷患处,每日2~3次。7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杨牧祥--自拟“蒲丹饮”,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蒲公英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白鲜皮15克

      【加减】对于伴有患处瘙痒,风邪较重者,酌加蝉蜕10克,白蒺藜15克,地肤子15克,以疏风止痒;患处红肿疼痛,热毒较甚者,酌加紫花地丁15克,连翘15克,以清热解毒;患处伴有炎性渗出,湿邪较重者,酌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以清热燥湿;痤疮逐渐消褪,留有痘痕,酌加白芷10克,僵蚕10克,白蒺藜10克,消除痘痕。对于本病重症,尤其形成结节囊肿,高出皮肤,久治不愈者,重用夏枯草30克,配伍连翘15克,浙贝母15克,取其清散郁火,解毒散结之功效以消除痤疮的增生、结节、囊肿等病理表现。

  大便秘结者,酌加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润肠通便,通降腑气。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肠腑通降,有利于肺气宣肃,清利湿热毒瘀,清除痤疮。

        痤疮的思考与治疗 

  要想治愈痤疮,控制其中两个环节是关键。首先设法减少皮下油脂的分泌,这是治本之策。对于女性来说,“女子以肝为先天”,补益肝血的调经名方“四物汤”,应是调节女性激素首选方,四物汤加知母与黄柏应是治疗女性痤疮的基本方;对于男性,六味地黄汤乃补益肾阴的主方,调节男性激素也许有作用,知柏地黄汤可以作为男性痤疮的基本方。

  在此基础上再与五味清毒饮(《医宗金鉴》方)、黄芩清肺饮(《外科正宗》方)合用。如月经量少而不畅者,加香附、益母草;皮肤油脂特多者加山楂、荷叶、泽泻;大便干燥者,加熟大黄;斑痕硬痛者,加红花、桃仁、虎杖,可以达到治病求本之效。对于局部感染红赤肿痛初起,可用硫磺香皂清洗后,外擦少许百多邦,连续三天即可把初起之势,消灭于萌发之中,如此标本同治,可望根治。

  笔者用上述方法治疗痤疮,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的确效果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坚持1-2个月才行,因为调节激素水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然,患者尽量减少油腻与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也很重要。

专治重症痤疮的经方 

制附片15-30g(先煎一小时),薏苡仁60g,败酱草30g,白芷20g,浙贝20g,天花粉30g,僵蚕20g。

【临床验案】

女,40,面部痤疮4月。当姑娘时曾长痤疮,后有十多年无发作,近4月来颜面部出现较多痤疮,时可挤出白色皮脂栓,感染时痤疮红肿,服药搽药效果差(药不详)。眼眵多,腰痛,白带黄,便干费力,口渴、口苦,颜面散在片状淡黄褐色面斑。平素怕冷。舌淡嫩、苔薄润,脉沉弦。诊断:痤疮。证属肾阳虚、寒湿凝聚,兼有郁热。

处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制附片30g(先煎一小时),薏苡仁60g,败酱草30g,白芷20g,浙贝20g,天花粉30g,僵蚕20g,草决明30g,怀牛膝20g,续断20g。

4付,每天一付,水煎服。

复诊:痤疮大减,面斑减少,眼眵多消失,白带黄好转,腰痛减轻,大便转稀溏,仍怕冷,舌淡白而苔滑,脉沉弦:

处方:制附片50g(先煎一小时),薏苡仁60g,败酱草30g,白芷30g,浙贝20g,天花粉20g,菊花15g,僵蚕20g,茯苓20g。

4付,每天一付,水煎服。服药后,痤疮、黄褐斑缓解,颜面皮肤较为光滑。按:阳虚痤疮患者如用寒凉之药治疗必定越清越有火,越治越严重,此乃凉药损阳,阳虚不能下潜,而致虚火升腾之故,需用薏苡附子或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之。

此案不仅本在阳虚,还有口苦、眵多、带黄等郁热之象,加草决明、菊花之属以解之,方中菊花、僵蚕具有美肤增白之效。阳虚之本得固,寒湿郁热之标得解,故两诊而痤疮、面斑皆获缓解。

寻常痤疮——竹叶石膏汤清而润之 

女,26岁,颜面及胸背部见油脂样丘疹1年余,间有脓疱散在,并有色素沉着及疮痕,经期尤甚,经来色红,散在血块伴有腰腹疼痛。刻下便秘纳差,小便黄赤,口苦口臭,心烦失眠,面部丘疹呈红色,易汗出,日渐消瘦,舌苔薄黄缺津,舌质暗,脉细数。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处方:竹叶10g,生石膏30g,麦冬20g,半夏12g,太子参15g,蒲公英20g,白花蛇舌草30g,金银花12g,桃仁9g,甘草6g。每日1剂,5剂后大便通畅,面部丘疹色泽减轻渐退,守方15剂,面部疮痕渐消,以上方稍有进退治疗2个月,痤疮消失,颜面光滑,患者喜形于色,后随访2年未见再发。

单味马齿苋——神效治痤疮 

笔者以马齿苋200~300g水煎30分钟后,滤出液约2000~3000ml代茶频服,亦可浓缩后早晚分服,若用鲜者效更佳,且可取汁涂患处,或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数次,用药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肥腻及海鲜,并停用化妆品及香皂,以清水洗脸为宜。曾以此法治疗数例痤疮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女,29岁,面部痤疮5年余,反复发作,色红发痒,多有脓点,愈后形成瘢痕,皮肤增厚、粗糙,甚者连及背部。曾多方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素嗜油炸食品及海鲜,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

治如上法,马齿苋300g水煎服,药后大便溏,每日2~3次,10天后面部痤疮及脓点均明显减少。继服10天后,痤疮已不焮红且脓点消失,背部痤疮未起,舌苔变为薄黄,脉仍滑数,大便己不溏,每日1~2次,嘱其严格忌口。又服20天后痤疮已基本控制,面部未再出现新的皮损,减马齿苋量为100g,继服30天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再复发。

马齿苋性寒,味酸,具清热解毒凉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含有活性很强的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及一定量的多巴胺,从而抑制了多巴胺的生成,减少黑色素及脱黑素的形成。临床观察,在治疗痤疮的同时确有去除黄褐斑的作用。

从风火痰瘀毒治痤疮

  肺经风热证

  女,33岁。颜面痤疮3月,痤疮呈红疹状,伴乏力,腰酸,脱发。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桑白皮15克,枇杷叶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野菊花10克,夏枯草30克,怀牛膝15克,皂角刺10克,僵蚕10克,败酱草3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效果明显,遂守上方随证加减嘱患者续服,14剂后病告愈。

  火毒炽盛证

  男,23岁。 颜面痤疮1月,尤以天热时为显,大便时干时稀。舌微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防风10克,白芷1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陈皮10克,天花粉15克,浙贝母10克,皂角刺10克,制乳没各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颜面痤疮略减,大便不成形,舌脉同上。守上方去败酱草、紫花地丁,加薏苡仁30克,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7剂,水煎服。

  痰瘀互结证

  女,22岁。颜面及颈部痤疮3日,以月经前为显,伴痛经,大便秘结,咽干面痒。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数。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白芷10克,僵蚕10克,玄参30克,浙贝母10克,牡蛎30克(先煎),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痤疮已不明显,守上方略事加减,嘱其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脾胃湿热证

  女,23岁。颜面痤疮两年,伴月经后期,痛经,经量偏少,带下色黄,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制香附10克,川芎10克,浙贝母10克,天花粉15克,夏枯草30克,牡蛎20克(先煎),野菊花1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虎杖20克,蒲公英30克,皂角刺10克,土茯苓30克,酒军6克,甘草6克。10剂,水煎服。二诊时,除大便改善外,余症同前,舌脉同上。守上方去野菊花,土茯苓,加黄柏10克,金刚藤30克,败酱草30克,14剂,水煎服。三诊时,痤疮减轻,带下转白,月经将至,舌脉同上。守上方去金刚藤,加怀牛膝15克,泽兰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益母草30克。7剂,水煎服。

    治疗痤疮的民间医方 

健脾散结汤:山楂、薏苡仁各30g,白扁豆、茯苓各20g,莪术、法半夏、陈皮各15g,白术、砂仁、莲子、瓜蒌各10g,黄连、甘草各6g。健脾散结。主治痤疮(脾虚痰湿型)。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

海藻康:海藻、云苓、僵蚕、桔梗、玄参各10g,黄芩12g,白术、三菱、莪术各9g,夏枯草20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15g。:清热化结。主治重症痤疮。每日1剂,连用8周后判效。

牡丹菊花饮:牡丹皮、丹参、蒲公英各15g,当归、野菊花各15g,黄芩、红花各6g,枇杷叶1.5g。清热利脂,化瘀消痘。主治脓疱性痤疮。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清痤方:丹参、桑白皮、黄芩各12g,金银花、丁香、生白术各10g,枇杷叶、薏苡仁、生石膏、蒲公英、夏枯草各15g,牛蒡子8g,黄连、生甘草各6g。疏肝活血,清热除痘。主治寻常性痤疮。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 

  消痤丽汤:白花蛇舌草、丹参、生地黄各30g,麦冬、茵陈各20g,蒲公英、夏枯草各15g。清热化瘀。主治寻常性痤疮。每日1剂,水煎2次,共约300mL,分早晚2次饮服。女性月经量多者去丹参,加益母草25g;囊肿者加玄参20g、浙贝母12g;便秘者加大黄10g。 

  平痤合剂:连翘25g,黄芩、丹参各20g,刺蒺藜、甘草各10g,蒲公英、茵陈、白花蛇舌草、大黄、夏枯草各15g,贝母15g,凌霄花10g。:清热化瘀,散结除痘。主治寻常性痤疮。每日2次,每次1袋口服,3周为1个疗程。 

  养阴清肺汤:生地黄、山楂各12g,黄芩、玄参、浙贝母、丹参各10g,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30g,丹皮、麦门冬各8g,金银花15g,甘草3g。清肺养阴。主治寻常性痤疮。每日1剂,6周为1个疗程。湿热蕴结型加茵陈20g、薏苡仁30g;痰瘀互结型加三棱、莪术各10g。

  痤疮内外方:生地黄、车前子、茵陈各15g,地骨皮、赤芍、白芍、野菊花各12g,麦冬、苦参各30g,黄芩10g,蝉蜕、薄荷各9g,甘草6g。清热解毒,减脂除痘。主治面部痤疮。每日1剂,40天为1个疗程。外用方(桃仁、赤芍各12g,红花10g,板蓝根、月季花各15g,芦荟3g,茵陈30g,珍珠粉3g)水煎外敷。 

  荆防三豆饮:荆芥15g,防风10g,黑豆、绿豆、红饭豆各20g。养血息痘。主治寻常性痤疮。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脓疱者加白花蛇舌草、野菊花、金银花各15g;囊肿者加皂角刺20g、桔梗15g、通草10g、茜根30g;痤疮难消者加三棱、王不留行各20g。

  痤疮颗粒:大青叶、桑白皮各40g,丹参30g,夏枯草、丹皮各25g,黄芩、女贞子、旱莲草、土贝母、薏苡仁各20g,大黄10g,甘草6g。清热益肺,健脾化痘。主治痤疮。0天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 

  柏子仁散:柏子仁、冬瓜子、冬葵子、白蒺藜(去黑皮)各150g。捣研细粉混匀,每包装8g,存放。润肺解毒,清热醒脾。可治痤疮(粉刺型)。每日3次,食后,日午,临卧各服1次,每次1包(8g),温酒或温水调服。

  清风散:荆芥、防风、牛蒡子、连翘、百部各15g,全当归、生地黄各20g,知母、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10g,甘草5g。清热祛风。主治颜面痤疮。每2日1剂,煎2次取汁混合成300mL,分3次饭后服用,10天为1个疗程,或口服颗粒剂、散剂。 

痤疮,百治百中的诀窍 

Ⅰ度痤疮  枇杷清肺饮,是Ⅰ度痤疮患者的福音。
Ⅱ度痤疮  用温酒送服防风通圣丸治疗,或者以五味消毒饮酒水各半煎服,以药后微汗得效最捷。 外用颠倒散对于局部炎性痤疮疗效非凡,可以根据局部皮损干湿状态不同选用香油调、茶水调、酒调、醋调等。
Ⅲ度痤疮  桂枝茯苓丸与保和丸配合服用,舌脉无明显热象可用温酒送服。
Ⅳ度痤疮  全虫方、仙方活命饮、大黄蛰虫丸等加减。

虚寒体质严重痤疮青年,小剂量温阳而愈。

痤疮发作厉害,下巴、两颊多色泽较暗,脉浮 偏大,中取弱,沉取基本无,缓而无力,舌鲜红略瘦,苔薄白,偏少。给以
熟附子9 干姜9 炙甘草25 乌梅7 赤芍20 丹参15,
5剂,水煎30分钟两次服。
患者服用5天后痤疮长出减少,2诊服完药后不再长出,后上方调整,痤疮基本不发作,偶有少许新长出,原座疮处皮肤转光滑,脉敛,中取指下,沉取稍弱,身体好转,2月后建议停药观察,嘱冬天不宜剧烈运动。后年底,介绍同班一座疮同学来诊,用上方及调整为桂枝汤、甘草泻心汤而愈。

十二法证治痤疮 

1  风邪外袭证——宣肺疏风法白芷、防风、荆芥、薄荷、升麻、蝉衣、菊花、牛蒡子、葛根、刺蒺藜等。

2  肺热血热证——泻肺清热法枇杷叶、桑叶、地骨皮、天花粉、鱼腥草、黄芩、桔梗等。

3  湿邪内蕴证——健脾运中法: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山楂等。

4  胃中积热证——清胃泻火法石膏、知母、栀子、黄连、竹叶、芦根等。

5  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法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鲜皮、败酱草、蚤休、板蓝根等。

6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法苦参、木通、泽泻、地肤子等。

7  热扰心营证——清热凉血法紫草、丹参等。

8  肠胃湿热证——通腑泄热法承气汤、增液汤。常用药: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9  肝肾阴虚证——滋阴降火法知柏地黄丸等。

10 肝气不舒证——调和冲任法香附、枳壳、木香、青皮、川楝子、益母草、党参、黄芪等。

11  肾精不足证——补肾益精法覆盆子、补骨脂、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淫羊藿、仙茅、紫河车等。

12  痰瘀凝结证——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法夏枯草、贝母、半夏、昆布、海藻、牡蛎、僵蚕、皂角刺、穿山甲等。

简述痤疮的中药内治法五则

一、肺热宜用清泄肺热法  泻白散 (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合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 )化裁治之。

二、血热引起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  凉血五花汤 (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 )合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 )加减治之 ,其效颇佳。

三、热毒引起痤疮,宜用清热解毒法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随症出入,其效非常。

四、胃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泻胃肠法  清胃散 (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 )加减治之,甚验。

五、湿毒血瘀引起痤疮,宜用除湿化瘀法  除湿解毒汤 (土茯苓、薏苡仁、萆艹解 、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 )加减治之 ,必收良效。

中药治疗痤疮配方

[方一]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平脉辨证心得二:痤疮 

1、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获苓丸主之。

病案一: 脉右寸浮弦滑、关稍弦略滑、尺细稍弦,左寸细弦、关沉稍弦、尺沉细稍弦。

舌红,苔薄白有齿,口唇周围痤疮明显。

诉:脸部痤疮一月余,大便干,时有欲吐,余症不显。

阳明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麻黄10连翘40赤小豆60桑白皮30杏仁15生姜15大枣15甘草10丹皮15紫花地丁30白芷15  七剂

脉右寸细弦稍浮,关浮细弦,尺细弦稍紧,左寸沉稍弦,关稍弦,尺弦细偏紧,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舌下脉络瘀紫。

诉:失眠,梦多,痤疮好转,偶有新发,大小便如常,月经正常。

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15茯苓15桃仁15丹皮15赤芍15茺蔚子15女贞子15菟丝子15土茯苓30白芷15七剂

病案二: 脉右寸浮稍弦,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左寸细缓稍弦,关弦细,尺沉细弦稍紧。舌淡红偏胖苔薄微黄。

诉:面部痤疮一年余。月经提前,稍有痛经。

厥阴病:麻杏苡甘汤合桂枝茯苓丸。

麻黄10杏仁15薏苡仁120甘草10桂枝15茯苓15丹皮15桃仁15赤芍60皂角刺10白芷15七剂

脉右寸浮稍弦,关细弦,尺沉细稍弦,左寸浮细弦稍滑,关沉细稍弦,尺沉细。舌淡红苔薄黄。

诉:面部痤疮已不明显,大便稍稀。

厥阴病:麻杏苡甘汤合桂枝茯苓丸

麻黄10杏仁15薏苡仁120甘草10桂枝15茯苓15丹皮15桃仁15赤芍60皂角刺10白芷15紫花地丁15七剂

病案三: 男 14岁 脉右寸浮细弦稍滑、关细弦、尺沉细弦,左寸浮细弦稍滑、关细弦、尺沉细弦。舌红,苔中心黄腻。

诉:痤疮满脸,发作有年,大便粘稠,无余症。

厥阴病:麻黄连翘赤小豆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麻黄10连翘40赤小豆60杏仁15桑白皮30生姜10大枣10甘草10桂枝15桃仁15丹皮15赤芍15茯苓15紫花地丁30  十剂

总结徐师经验:

1、双寸脉浮滑或浮数,瘀热在里,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双寸脉浮缓或浮紧,风湿在表,宜麻杏苡甘汤;

3、尺脉弦或紧,此为下焦有瘀,宜桂枝茯苓丸;

4、另有丹栀逍遥散、葛根汤等方亦治疗痤疮,暂未有相关验案,学者斟酌使用。

经方治疗面部痤疮 

1. 薏苡附子败酱合赤豆当归散方证  女,28岁,诉面部痤疮2个月,以前额及口周为著,伴见脱发,尿频,口干多饮,月经量少,多血块,苔白,脉细。曾经治疗不效。此病证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薏苡败酱加赤豆当归汤证,处方:生薏苡仁30g,败酱草30g,赤小豆15g,当归10g,桔梗10g,甘草6g,苍术10g,生地炭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面部痤疮稍减,他症如前,仍口干能饮,白天尿频,无夜尿,大便可,下肢无力,苔白,脉沉细弦。上方加茜草10g,继服7剂。
三诊:面部痤疮显减,以颏下明显,口干好转,大便溏,日3行,苔白,脉沉细。上方减败酱草15g。
四诊:痤疮基本消失,脱发减少。患者感叹:“前医开方药味多量大,味苦难于下咽,服后不但无效,而且胃不适,引起食欲下降,这次服药少,服后胃口好,疗效亦明显”。2. 半夏泻心汤方证 女,27岁,面部痤疮2个月,左面颊明显,纳食不规律,大便溏,日1-2行,口干苦,手心热,足凉,既往有月经量少,或前或后,乳腺增生,苔白,脉细。根据症状反应,辨六经为厥阴病,辨方证为半夏泻心加赤豆当归汤证,处方: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5g,党参10g,干姜10g,清半夏15g,赤小豆15g,当归10g,大枣4枚。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面部痤疮减轻,手心热好转,大便溏已,日1-2行,晨起口苦,食后胃脘痛,嗳气不多,眠差,夜间多醒,苔白,脉细。上方减黄连3g,加茯苓15g。
三诊:胃脘痛不明显,大便日1行,痤疮有新起。苔白,脉细。上方加生薏苡仁18g。
四诊:近3d腰痛甚,无汗出,胃脘痛未作,手心热减,面部有新起痤疮,口干不苦,大便日1-2行,眠多梦,思睡。苔白,脉细。处以初诊方加桂枝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5g。
五诊:面部痤疮减轻,但腰痛不减,大便日2行,口干,苔白腻,脉细。辨六经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加荆防薏苡仁败酱草合赤豆当归汤证: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苍术15g,茯苓15g,生薏苡仁18g,荆芥10g,防风10g,败酱草15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六诊:腰痛已,面部痤疮明显减轻,大便日2行,口干,心慌,乳胀微痛,苔白腻,脉细。上方去苍术,加生山药10g。
七诊:腰痛未作,月经量增,乳房胀已,痤疮消,但饮酒后反复。嘱其巩固治疗,注意饮食规律。3.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案1 女,23岁。面部痤疮2年,今年加重,月经前加重。额、面颊、下巴、脖子多发痤疮,月经周期正常,痛经,量少,纳可,睡眠易惊醒,重则伴冷汗,腰酸腹痛,口干不苦,四逆,大便如常,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厥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合当归芍药散加赤豆汤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花粉12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桂枝10g,干姜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苍术10g,泽泻12g,茯苓12g,炙甘草6g,赤小豆15g。
二诊:初诊后因故未及时服药,近两周连续服药,痤疮明显减轻,四逆明显减轻,仍痛经,量少,口干,苔白,脉细。上方增干姜15g。
三诊:面痤又减,仍继续治疗。案2 女,28岁,面部痤疮1年,伴眠差多梦,常左少腹痛(西医查为左附件炎),腰酸,月经如常,但白带多,清稀,每天皆有白带,早晨时咯血,咽干苦,食欲差,四逆,大便2-3d一行,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厥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合当归芍药散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花粉12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桂枝10g,干姜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生白术18g,泽泻18g,茯苓12g,炙甘草6g。
二诊:早晨咯血已,喉中痰多,少腹痛已,痤疮未见明显变化,大便日一行,足汗出多,冷明显,白带多,服药后腹满,尿频,苔白,脉细弦。治疗:上方去茯苓,加生薏苡仁30g,赤小豆15g,当归10g。
三诊:痤疮如前,早起咯血,鼻塞干痒,喉中有痰,左少腹痛,白带不清稀,大便日一行,纳差,欲食,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厥阴病,辨方证为甘草泻心加赤豆当归薏苡仁败酱草荆芥炭萆薢汤证,处方: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0g,清半夏15g,干姜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6g,荆芥炭6g,川萆薢10g,大枣4枚。
四诊:痤疮时轻时重,月经如常,白带多清稀,腹痛但无痛经,大便日一行,四逆不明显,咽干躁烦。治疗仍予初诊方。
五诊:痤疮减,因高烧2d来诊,今日不烧,但仍咽干痛,口苦,恶心,纳差,牙痛,全身痛,胸前拘急,发紧,大便可,右肩下麻紧,汗出恶风,足凉。苔白,脉细弦。辨六经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加桔梗石膏汤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桔梗10g,生姜15g,大枣4枚。
2014年3月6日六诊:面痤已不明显,干咳1周,予半夏厚朴汤治之。4. 甘草泻心汤方证 男,51岁。痤疮4年,近又见口糜、眼干,大脚趾、拇指木,大便日二行。苔白,脉细。辨方证为厥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甘草泻心加赤豆当归汤证,处方: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5g,清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0g,赤小豆15g,当归10g,大枣4枚。
二诊:口糜已,眼干、痤疮减,大脚趾、拇指麻木,大便日二行,苔白,脉细。上方加生薏苡仁18g。
三诊:口糜又作,面都痤疮多起,咽痛,鼻干,大便日二行,大脚趾木,目干,口唇起皮,四逆,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上方加桔梗10g,生石膏45g。
四诊:咽痛已,口糜已,痤疮减但有新起,目干已,腹不胀,口干口苦,眼干轻,大便日二行。继续治疗。5. 大青龙汤方证 男,28岁。3月来鼻息热,鼻准周起痤疮,微痒,咽痛,鼻塞喷嚏,颈几几,多治不效,口唇干,头痛,汗出,便可,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大青龙减麻黄加苡仁败酱苍术汤证: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桔梗10g,苍术15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5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枣4枚。
二诊:鼻周痤疮已,头痛已,鼻息热已,但夜觉鼻中干痛,咽痛,时有腰痛。继用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治之。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 男,30岁,头面起痤疮,耳鸣,听力下降2个月,口干不明显,大便不成形,腹胀。苔白根腻,脉细。辨六经为厥阴太阴合病,辨方证为甘草泻心加赤豆当归汤证,处方: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5g,清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0g,赤小豆15g,当归10g,大枣4枚。
二诊:头面痤疮减,其他症状皆减,闻声则心中不适,面热,苔白脉细。上方加桂枝10g,苍术10g,茯苓15g。
三诊:症状如前,面部痤疮多,大便日二行,腹胀且凉,苔白,脉细滑。一诊方加生石膏45g。
四诊:大便好转,仍日二行,痤疮减,但头皮痤疮仍多,耳鸣,腹胀凉。苔白,脉细。二诊方改干姜5g,炮姜5g。
五诊:头面痤疮减,耳鸣无明显变化,口不干,腹胀凉减,大便不畅,晨起或利,苔白,脉细弦。上方去生石膏,加生薏苡仁30g。
六诊:头晕,手凉,脚热,耳堵,面部痤疮有新起,腹胀稍减,大便日一行。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柴胡龙牡去铅丹大黄加桔梗石膏赤豆当归汤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5g,茯苓15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炙甘草6g,桔梗10g,生石膏45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姜15g,大枣4枚。
七诊:头晕不明显,仍热,耳堵减,面部痤疮减,未已,继续治疗。7. 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方证 女,42岁。面部痤疮3年,去年经治疗明显减轻,近1月少有新起,有痛感,痒不明显,咽痛,月经先期5d,量少,大便不畅,苔白润,脉细。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小柴胡加桔梗石膏赤豆当归汤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桔梗10g,生石膏45g,赤小豆15g,当归10g,生姜15g,大枣4枚。
二诊:上药服2周,咽痛不明显,咽干,面部痤疮减,大便偏干,苔白,脉细弦。上方加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5g。8.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桂枝汤证 女,34岁。面部痤疮1年,月经先期2-7d,经期8-10d,口干轻,纳可,易汗出,大便如常,偏溏,耳鸣。舌淡有齿痕,苔白稍腻,脉细弦。辨六经为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桂枝汤方证,处方: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2g,苍术10g,泽泻10g,桂枝10g。
二诊:痤疮减,大便好转,左耳鸣,大便好转,顺畅,口干减,手足心热,汗出身热,苔白脉细。上方加生薏苡仁30g,败酱草15g,赤小豆15g。
三诊:身热,耳鸣减,汗出少,口中和,颏痤疮有新起。大便偏稀,口干已,手足热,腹胀,耳鸣白天已,夜间仍响,舌淡齿痕,苔白脉细。上方去桂枝,加桔梗10g。
四诊:痤疮减,身热已,月经带经时间长,量少,口中和,大便如常,仍耳鸣,手足心热已,不痛经,舌淡红,苔白腻,脉细。上方加泽兰10g。
五诊:痤疮减,月经至,量少,时期准,口中和,耳鸣未已,苔白脉细。仍予四逆合当归芍药散加苡仁败酱泽兰治之。9.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 女,22岁。溃疡性结肠炎一年半。满脸起痤疮,多服寒凉药,于2012年出现便血,鼻衄血,服奥沙拉嗪胶囊鼻血止而便血不止,且出现腹胀,便脓血,在山东治疗1年未见效,而来京求治。近症:便脓血,脓多血少,一日2-3次,口干,不欲饮,口不苦,手脚凉而出汗,脉弦沉滑,舌淡。辨六经为厥阴病,辨方证为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减芩加石脂吴萸扁豆汤证,处方:赤石脂10g,炮姜6g,干姜6g,黄连5g,吴茱萸10g,党参10g,炒扁豆15g。
二诊:服上方后,大便成形,日2-3次,腹胀减,大便血多脓少,四逆,手足心汗出,面部痤疮如前,舌淡苔白脉细。辨六经为厥阴病,辨方证为乌梅丸证:乌梅10g,黄连6g,黄芩6g,当归10g,党参10g,川椒10g,炮姜10g,桂枝10g,赤小豆15g,马齿苋15g,炮附子15g。
三诊:上药服3周,大便干,日一行,但仍见脓血,血多脓少,继随症治之。
2015年1月18日带来初诊至今服药记录,面部痤疮明显消退,大便日一行,少带浓冻。

二术煎治痤疮鼻炎 

白术、苍术、白芍、陈皮、炙甘草、茯苓、厚朴、木香、干姜、泽泻
  寻常痤疮
  男,22岁,3年来面部经常出现淡紫色丘疹,时有发红发痒。某院皮肤科诊为“寻常性痤疮”,查面部两颊及前额均有较密集紫红色丘疹,有些已形成脓疱,边缘清晰,压之不褪色,小如米粒,大似绿豆,秋冬较轻,春夏尤甚,舌苔薄腻,脉弦。辨为肺胃邪热,上蒸面部,以五味消毒饮加凉血行瘀药7剂,乏效。复诊诉其饮食稍有不慎,常见腹痛便泻,今常法乏效,改投二术汤加味,药用白术12克,苍术12克,白芍15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茯苓20克,厚朴12克,泽泻10克,槐花15克,党参15克,益母草20克。服5剂,再诊自觉面夹疹伏,再续服14剂,痤疮消失。以参苓白术散合逍遥丸善后调理,2年后追访未发。

田淑霄治痤疮验案

 女,20岁,面颊部痤疮满布,色红灼热,瘙痒,微痛,已4年。近日前胸后背也开始出现痤疮,其他无不适。舌红,苔白,脉无力。处方: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2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15克,皂角刺15克,僵蚕12克,蝉衣6克,川芎10克,菊花20克,紫草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7剂,水煎服。
  服药14剂之后,胸背痤疮数量大减,面颊部痤疮红痒减轻,继以清热凉血解毒之剂调治月余而愈。

  绿萼梅疗痤疮 

作者:张智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绿萼梅,疏肝和胃,理气化痰,尚有清热之功,治疗痤疮尤为合宜。临证多与月季花、玫瑰花二药合用,三药等量,皆用10克,血热者加鸡冠花10克,疗效颇佳。

郭旭光治痤疮方 

内服方   桑白皮、黄芩、夏枯草各20克,枇杷叶、黄连各9克,连翘、赤芍各15克,山楂、薏苡仁各30克,炮穿山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0天为1疗程。

外洗方   苦参、皂角、透骨草、土茯苓各30克,贯众、姜黄、防风各20克,生地、地榆、大黄各1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2次,每日1剂,直至痊愈。

钟以泽运用托里透毒法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 

治疗上着重扶助和保存人体阳气,滋养阴液以托毒外出,多采用补气之黄芪为君以益气,六味地黄丸、四物汤以补阴血为用。再辨病情轻重,而有用药缓急,同时针对脏腑辨证中何脏之虚,如肝肾阴虚以山茱萸、菟丝子、枸杞,胃肾阴虚以黄精、玉竹,心肝血虚以白芍、熟地、当归等,同时考虑虚瘀往往并杂,当以适度养血活血如丹参、当归、鸡血藤之类,等等具体情况加以选药。
当然配伍之中仍然不能忘记本病为肺经郁热、血热郁滞而成,加有毒邪内陷的病机,当以选白花蛇舌草、连翘、黄芩、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同时借桔梗入肺经为引,清轻上扬以托毒外出,皂角刺攻坚破结,擅于透毒外出,总之,钟老灵活运用中医辨证精髓将本证型之痤疮的治疗更深入一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典型病例  女,33岁,面部粉刺、丘疹、脓疱反复发作13年,面部可见3个约蚕豆大小囊肿结节,未破溃,自诉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咽干口燥,大便秘结,小便少,月经量少、色淡,舌质红、少苔。
诊断为痤疮,气虚毒恋证(气阴两虚,毒邪留恋),治宜补气养阴,托里透毒,治疗方药:
黄芪30g,当归10g,熟地黄10g 山茱萸12g,菟丝子15g,桔梗10g 皂角刺10g,白茅根10g,丹参10g 白花蛇舌草30g,连翘15g,黄芩12g 7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患者自诉明显好转,无新发脓疱和结节,大便明显好转,服用3天后未有秘结症状,囊肿性结节已不充血疼痛,有所好转。舌质红,脉虚,苔少。患者显效,守方不便,但加白芷15g祛风托毒。7剂,日服1剂。
三诊:患者囊肿结节缩小一半大小,无红肿疼痛和破溃,脓疱和粉刺有少量新发,但原有皮损明显好转,月经量有所增加,颜色淡,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考虑患者月经期间导致有所新发,仍守前法,方药如下:
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当归10g 熟地黄10g,山茱萸12g,菟丝子15g 桔梗10g,皂角刺10g,白茅根10g 丹参10g,连翘10g,白芍10g 14剂,日服1剂。
四诊:患者面部粉刺,偶有小的脓疱发生,囊肿结节明显消退,面部色素沉着较多,二便正常,舌质淡红,少苔,脉细。续用透毒之法以清散余毒,加强养血疏肝减少郁结以巩固疗效,方药如下:
黄芪15g,当归10g,麦冬15g 北沙参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 熟地黄10g,山茱萸12g,桔梗10g 皂角刺10g,丹参10g,白芍10g 守方1月,日服1剂而获痊愈。
例2:女,29岁,面部粉刺、丘脓疱疹15年,可见数处脓疱融合,部分破溃,以额部和颊部为主。色素沉着较多,鼻部、口周较油腻,自诉常腹痛腹泻,胃纳欠佳,自诉口服中药治疗2年月,每服中药腹痛加剧,饮食忌口已1年余,仍然反复发作,口咽干燥、舌质红、厚苔白腻,月经先后不定,情绪欠佳。
诊断为痤疮,气虚毒恋证(气阴两亏,毒邪内陷证,偏于胃肾阴虚),治宜补气阴,托毒,治疗方药:
北沙参30g,麦冬15g,黄精15g
黄芪25g,菟丝子10g,枸杞10g
桑椹10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10g
玉竹10g,车前草15g,皂角刺10g
7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2009年9月17日):诸症同前,有新发,更有烦躁、睡眠不佳,继前方加连翘10g,白芷15g,黄芩10g,去生地10g,玉竹10g,枸杞10g。7剂,日服1剂。
三诊:患者自诉明显好转,仅有少量新发,原有脓疱消退明显,睡眠情绪好转,舌质红,苔腻,加白芍10g续前方7剂。
四诊:患者自行再次服用上述方1月后复诊,面部已无脓疱疹,色素沉着较多,黑头明显,鼻部口周偏红,二便正常,月经周期较前明显好转,舌质红,苔薄,予下方:
北沙参10g,麦冬15g,黄精15g
菟丝子10g,桑椹10g,益母草10g
丹参10g,当归10g,鸡血藤10g
皂角刺10g,白芍10g
14剂,日服1剂。巩固疗效和色素治疗而收工。
综上,托毒法虽为治疮疡之法,但不仅限于疮疡,运用于痤疮本证型的治疗,钟老创造性的治疗方药体现在“托”、“扶”、“透”、“解”四字之中,宜为其数十年的学术经验的总结。

痤疮的中医药外治法 

●蛇床子、地肤子、白蒺藜各15克,白矾12克。水煎取汁200毫升,分别于早晚洗患处。15日为一个疗程。
●.栀子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当归15克,白芷15克,薏苡仁2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5克。研末混匀。取上药50克,用温水调匀敷于患处,30分钟后取下,每周一次。
●大黄、白芷、白及等量烘干,研成细末加等量珍珠粉备用。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取蒸馏水加少许醋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45~60分钟后除去,并用温水洗净。睡前重复一次,15天为一疗程。
●大黄、夏枯草、金银花、黄芩、黄柏、石膏等量,洗净烘干研细,取适量加少许淀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面部,40分钟后洗净。轻者每周一次,重者每周两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丹参、连翘、冰片、浙贝、枯矾适量,醋调外敷患处,每日一次。
●姜黄、黄柏各25克,白及18克,白芷、赤芍、花粉、青黛、甘草各12克,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成糊状,将药膏敷于患处,每晚一次。

痤疮的辨证论治 

肺胃血热型 枇杷清肺汤加减:枇杷叶12克,生石膏20克,黄芩10克,生栀子6克,白花蛇舌草15克,桑白皮10克,生地黄15克,麦冬12克,牡丹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外洗方:蒲公英30克,枇杷叶20克,桑白皮15克,黄连12克。将药材对沸水5000毫升,待温度适中时,熏洗患处或者洗浴全身。
湿阻血瘀型 没药丸加减:没药1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川芎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芩10克,神曲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外洗方: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20克,紫花地丁30克,丹参15克,鸡血藤20克。将药材对沸水5000毫升,待温度适中时,熏洗患处或者洗浴全身。
湿热内毒型 连朴饮加减:黄连12克,石菖蒲9克,栀子6克,芦根10克,制半夏6克,厚朴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外洗方:金银花20克,连翘20克,野菊花30克,败酱草30克,通草20克,石菖蒲15克。将药材对沸水5000毫升,待温度适中时,熏洗患处或者洗浴全身。
冲任失调型  调肝汤加减:甘草6克,芍药1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柴胡12克,牡丹皮12克,沙参12克,阿胶3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两次,生姜(剥皮)为引。外洗方:当归20克,荆芥20克,益母草4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蒲公英30克。将药材对沸水5000毫升,待温度适中时,熏洗患处或者洗浴全身。

痤疮中药用药规律 

清除肺胃湿热:桑白皮、黄芩、地骨皮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

凉血解毒:赤芍、牡丹皮

引药上行至面部:菊花

年轻阳盛:熟大黄、全瓜蒌,泄泻火气。

面部红肿成脓疱:熟大黄、全瓜蒌、干生地黄、玫瑰花,泻火滋阴活血。

充任不调:益母草、香附、母参,理气活血。

 红肿连片结成硬块:生牡蛎、红花、当归,活血软坚散结。

脾虚痰湿蕴热:白术、茯苓、薏苡仁、泽泻,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痤疮的分部位辩证论 

额头痘痘:心火问题,心火旺。治疗降心火,清小肠火。
下巴痘痘:肾水问题,阴虚火旺,或肾火上炎,治疗引火归元,滋阴降火。
左脸颊痘痘:肝木问题,肝火亢盛,或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治疗疏肝行气,清肝泻火。
右脸颊痘痘:肺金问题,肺火旺盛,或肺气不降。治疗清肺泻火,收敛肺气。
鼻子周围痘痘:脾土问题,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常见。治疗清热化湿,健脾。
鼻头痘痘:胃火过盛。治疗清胃火。
两侧腮痘痘:肝胆淤滞,肺不敛降。治疗升肝木,降肺金。
唇周痘痘:胃肠湿热。治疗清热化湿,健脾。
太阳穴痘痘:少阳胆火旺。治疗清胆火。
多部位
额头、下巴长痘:心肾不交,治疗交通心肾。
双侧脸颊长痘:肝郁,肺不降。治疗疏肝,敛肺,运中土。
满脸长痘:心肺胃之火旺盛。治疗直接清火。

青春痘--—中医验方笔记

症状:脸部、背部有黑头粉刺、炎性丘疹、继发脓疱或结节,伴有皮脂溢出。
  原因:因男性荷尔蒙增多、或是细菌导致毛囊和皮脂腺慢性发炎。
  内治︰
  粉刺--阳明胃热上薰颜面,血热郁滞所致。
  青春痘--满脸锉疮,感染红肿溃破,普济消毒饮去黄连加桑叶、菊花、蝉衣、银花、丝瓜络。
  青春痘--辩证方加白蒺蔾、防风、白芍、茵陈、白头翁。
  外治:
  敷药法1—粉刺
  材料:白石脂2两、白蔹2两、苦杏仁2两。
  用法:全部药材研成末,取适量调鸡蛋清成糊状,洗净脸后涂于患处,1次15分钟,1日1次。
  敷药法2—红肿青春痘
  材料:白芨3钱、白芨3钱、辛夷花3钱、大黄3钱、黄芩3钱。
  用法:全部药材研成末,以适量水调成糊状,洗净脸后涂于患处,1次15分钟,1日1次。
  粉刺--粉刺膏;赤芍25、漏芦20、连翘50、黄柏10、荆芥10,熬制成油膏,再加苯海拉明末22毫克,搅匀备用,早晚各涂一次。
  粉刺--硫椒散:生硫磺二钱、黑胡椒一钱、生吴茱萸一钱。研末、调凡士林。先用生姜摩擦患处,再搽上药膏。

  粉刺:杏仁去皮,捣和鸡子白,每晚涂之。
  粉刺:自制面膜,以下各组药均等份,取适量约六两,加水用小火煮沸取药汁,睡前用纱布6~8层,沾药汁呈饱和度,湿敷脸上(留出眼、鼻、口空孔),持续30分钟,长期坚持,效果尤佳。
  清热解毒:槐花、蒲公英、山豆根、蜀羊泉、菟丝子、草河车、大青。
  消肿散结:芒硝、马齿苋、芫花、凌霄花、陈皮。
  减轻皮脂:芦荟、地榆、虎杖、山楂、荷叶。
  减轻色素:僵蚕、杏仁、天冬、白蔹、食醋、白扁豆衣。

 青春痘验方

桑白皮15 炒黄芩15 地骨皮15 栀子10 龙胆草10

蒲公英20 银花 10 赤芍10 丹皮10  生地 30 

槐花 30  菖蒲10甘草10  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内服,连服七天。

有化脓者:加连翘20、白芷15、花粉15

色素沉着:加红花10、丹参25、桂枝10

气虚无力:加人参12、生牡蛎20

服药后腹痛者,为肠道虚寒,加艾叶12、小茴香15

青春痘外用酊药方

取荆芥10克.紫花地丁15克.黄连10克.点红川椒15克. 硫磺10克(研沫)肉桂15克.大黄5克.上药研粗沫浸百分之七十五酒精中密封一周方可应用.用棉棒蘸汁搽患处.效速.        

 治疗青春痘的经验体会 

    V-C0.2 V-B60.2 甲硝唑0.2 螺内酯20mg,红霉素0.25 地塞米松1.5 ,并开蛇胆川贝液一起口服,每日3次,每次1支,用颠倒散外搽,效果很好。  (自制方)外用效果特好,美容水处方为:庆大霉素20ml,V-B610ml,地塞米松10ml,上三药加入甲硝唑100ml中,用棉签外搽患处,取效颇佳。后又读到马有度老师的书时,说痤疮分肺经血热型、热毒血瘀型、脾胃湿热型、血瘀痰凝型,而他在每个证型中必加入丹参30 山楂30 白花蛇舌草30-60,其效果颇佳。
  ?加味枇杷清肺饮:党参12 枇杷叶15 黄连9 黄柏12 桑白皮15 丹参30 山楂30 白花蛇舌草30 赤芍12 甘草10 水煎温服,每日3次,一副药吃2天,并外用颠倒散或美容水外搽,效果很好。

主治青春痘特效秘方 

组成:红霉素粉 3瓶 甲硝唑36片 黄芪 5克 黄连5克 黄柏5克 大友谊雪花膏一瓶

制作方法;先把黄芪、黄柏、黄连用适量的水煎剩一小勺,甲硝唑打成粉和注射用的红霉素粉合在一起,用煎好的药水调成糊状,再把大友谊雪花膏合在一起调和,装入瓶中待用。

擦抹方法;早晚洗完脸擦患处,几次就好,不再复发。

根治青春痘的中医绝技 

       我有两个非常简单的绝招献出,治愈多人,百治百验,一般今日服次日即见效,多两至三日也见效,先是痘疮变蔫、变小,然后消失,服用20-30天,残留的暗疮痕迹也会消失,皮肤变白细嫩。


    川贝散:川贝母粉5克 纯真蜂蜜一匙勺。

    服法:上二味共调水服,一日两次。

    功效:快速见效去痘,美白皮肤。

    还有一个外用药秘方,也有特效,秘方如下:

    白果酊:白果150克,打碎成粗粉,加500毫升乙醇,共放入一个瓶子里,密封口,浸泡10天,即成白果酊。

    用法:取白果酊药液,每天在患部,涂抹3-5次,20-30天即可根治,不留痕。

治疗青春痘的最佳饮品---金银花银翘饮

       金银花、连翘各10克,加水适量,煮沸约5分钟,连渣装满一暖水瓶,当茶饮用1天,连服10剂为一疗程。

从湿热到“青春痘”的转变 

      治法为分消湿浊,清泄伏火,用三仁汤加桑白皮、马齿笕、鱼腥草治疗。

    4.良药三仁汤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三仁汤”:杏仁15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作用:杏仁辛开,蔻仁苦降,苡仁淡渗,通宣上部、畅达中部、渗透下部,慢慢把病邪从三焦分消出去了。

【方一】适用于痘痘不严重者! 

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7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苦参1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方二】:适用于脸颊和鼻子周围痘痘较多者 

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生山栀、黄柏、知母各9克,生甘草3 克、生地、连翘、白花蛇舌草各15克 

【方三】适用于额头痘痘较多者! 

 黄芩、生山栀、生地各9克、黄连、生大黄(后下)、生甘草、 什麻各3克、茵陈、生意苡仁、生山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 

【方四】适用于痘痘比较严重,数量多,红肿者~ 

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黄连、黄芩各3克、知母、连翘、白芷、赤芍、牛蒡子、生甘草各6克 

【方五】适用于嘴周,下巴或者脖子长痘痘者! 

桃仁、当归、炙半夏、淅贝母各9克、红花、川芎、陈皮各6克、丹参、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舌草各15克、牡蛎30 克,生甘草3克 

上述各方根椐病情按以下各方法加减: 

 1、 伴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3-6克。 

 2、 咽干口渴唇燥者,加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各9克。  

3、 结节、囊肿难消者,加莪术9克、夏枯草、牡蛎30克 

 4、 伴月经不调者,加当归、赤芍各9克、益母草15克 

 5、 有慢性肝病者,加平地木、虎杖各9克、茶树根15克 

【方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7日为一疗程 

青春痘常用中成药(1)丹参酮 适应脓疱症状(2)当归苦参丸 适应湿热上蒸型(3)清热暗疮片面性 适应囊肿性及感染性青春痘 (4)金花消痤丸 适应湿热上蒸型(5)复方珍珠暗疮片 适应湿热上蒸型(6)连翘败毒丸 适应热毒型 

春痘的发病原因 青春痘的治疗 

丹参15 牡丹皮12 生地黄15 黄芩15 栀子8 连翘10 白癣皮10 地骨皮15 白芷10 甘草3 白花蛇舌草10 炒白芍15 白蔹8

加减,便干口燥,加大黄8 蝉蜕8 浮萍草8 鱼腥草10 蒲公英10 防风8

皮疹红肿有脓点形成的 加蒲公英10 天花粉10 浙贝母10 鱼腥草10

色暗紫红加夏枯草12 皂刺8 马鞭草10 蒲公英10 桔梗10

便干尿黄,口干口臭舌苔黄腻,加大黄8 黄柏8 车前草10 龙胆草8

月经不调,加当归10 川芎15 炒白芍15 郁金10 益母草10

外洗方

黄柏10 苦参10 马齿苋10 白芷12 白癣皮12 白丁香6

加水300毫升 熬成150毫升,加食醋10毫升 每日面部涂擦2到3次

针灸,大椎 肺腧 放血后拔罐 用三棱针点刺 三下结合 一般青春痘10天8天搞定。

1:清痘1号:适用于痤疮初、中期,新的痤疮不断出现,痤疮以隆起顶尖的红肿、搔痒、疼痛性丘疹、脓疱、损害为主者。疏通毛囊、皮脂腺管使其中郁滞之皮脂得以排泄可以迅速控制痤疮进一步发展,防止痘斑痘坑形成。

金银花180克   川连150克 锦纹120克 山桃仁180克 杏仁60克   炮山甲100克 皂刺尖30克 羊角120克 青蝎梢10克 蜈蚣18条 桂枝60克   盐黄柏45克 甘草60克 鲜薄荷汁60克 丝瓜藤汁100克   前十三味打粉入二汁搅拌均匀烘干备用。每次1-3克温水调服,或装入0号胶囊每次2-6粒,日三次。一个疗程10天,轻者可以基本消退,重者2-3个疗程。

方解:薄荷汁 丝瓜汁 银花 杏仁 皂角尖宣肺开窍疏风散热开毛孔之闭阻; 川连 锦纹 羚羊角 黄柏清肃脏腑上蒸之郁热;桂枝 桃仁 蝎梢 蜈蚣 活血搜风解毒开气血之凝聚;粉甘草调诸和诸药使之无相争之弊,缓寒药之侵下以护本。

 2:清痘2号:用于痤疮中后期迁延日久气阴耗伤,阴阳失衡,正气无力驱邪排毒者。脓庖、结节、囊肿漫坡样隆起,红肿、疼痛不明显,偶有搔痒,病灶周围紫暗、发展缓慢迟迟不愈或此起彼伏愈后留有明显色斑。本方调节阴阳(“阴平阳秘 精神乃至”)补血活血通络,提高人体抵抗力、自身修复能力,消除痤疮赖以生存的内在环境,促进现有损害修复并有效防止复发。

药物:细生地300克   蒸黄精240克   粉丹皮(去芯)180克   当归90克 山茱芋150克 益母膏90克 旱莲草60克   女贞子60克 知母60克   浙贝母90克 肉桂30克 小蓟根90克 烘干粉碎每次3-6克 日三次。10天一个疗程。

药物加减

气虚明显面色恍白或萎黄加黄芪 人参;

血虚血瘀、面色晦暗、痘癍色癍迟迟不退者加真驴皮胶珠,红花,腐制水飞珍珠粉;

情志不舒,烦躁易怒加黑柴胡 条芩 郁金;

思虑过度、阴精暗耗、脑力下降、睡眠不深者加莲子芯引心火入肾;

形寒肢冷,舌淡、脉沉迟细小、悲观寡欲者去小蓟、知母加附子、肉桂、鹿茸阴中培阳。

3:清痘3号:用于痤疮后期坚硬的结节、疤痕、潜行瘘管的治疗。

山甲(炮)180 克猬针(炙)60克 黄连180克 三棱60克 莪术60克 黄芪150克 槐肉90克 虎尾草90克 蝎梢6克 贝母120克 嫩蒺藜汁90克 前十味粉碎加入蒺藜汁搅匀低温烘干,每次5克日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此方是我用于治疗肛瘘多年的有效方剂。96年曾治1例有痘疤的肛瘘患者,服用此方后瘘管软化的同时面部痘疤硬块也在缩小,瘘管软化闭合后面部痘疤也消失了。后来据此专门用于痘疤结节的治疗效果一样可靠,肛瘘是肛周脓肿溃破后形成的深层管状疤痕和痘疤部位不同性质相同。

颜氏仙方,专治青春痘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丹皮9克,泽兰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山甲9克,皂刺9克,蛇舌草30克,山楂15克。


给文章一个赞赏吧
扫一扫,快速掌握相关攻略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公众号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关注星若文化微信小程序



豫西客服
营销顾问
13537843994
微信hu578155307
0.1961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