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课程
- 艾灸仪器
- 中药颗粒
- 艾灸产品
- 采草产品
- 减肥相关产品
- 大卫博士内裤
- 液压泵
- 男性产品
李某,男,36岁,工人。1975年,因汗出风吹,以致汗郁皮下成湿,湿郁化热,今发热已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热势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疼而红肿,咳嗽痰白而粘稠,无汗,自用辛凉解表药,更增恶寒,舌苔白腻,脉濡缓略浮,遂议为风湿性感冒病,因风湿郁闭,湿阻气机,气机不畅而出现各症,劝其试服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各10.0克薏苡仁30.0克甘草7.0克更加秦艽10.0克肉蔻7.0克
仅服一剂,果然热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劝其更服二剂,以巩固疗效。(摘自《云南中医学院学报》,3:14,1978)《金匮要略临床研究》《经方直解》
李某某,女,21岁,学生,2010年12月19日初诊。主诉:2年前因关节疼痛而到医院检查,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几经中西药治疗,但类风湿因子仍然阳性,近因低热不退前来诊治。刻诊:肌肉关节轻微疼痛,膝关节红肿疼痛,肿处发热,下午低热,面色略红,口干欲饮水,饮食尚可,舌质红、苔黄腻,脉略浮。中医辨证:太阳湿热痹证。治疗原则:发表祛风,利湿清热。治疗方剂:麻杏薏甘汤加味。
(1)麻黄15g,杏仁18g,薏苡仁15g,炙甘草30g,生川乌10g,知母24g。5剂,将药共研为细末,每次6g,每日分3次服,煎煮连汤带药一并服用。
(2)麻黄12g,杏仁15g,薏苡仁15g,炙甘草10g,将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冲服粉末3g,每目3次。
两方并用,用药20天,下午低热消除,又以前方治疗3个月余,复查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
按语:《金匮要略》第二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目是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王付经方医案》
论:名“风湿”,此风是指外寒,寒从外伤。而太阳中风的“邪风”,此是内风,风从内泄。此“风”湿者,也为寒湿之义。此邪“风”者,为营郁之气,因泄经阳,故称“邪”。
齐某某,男,39岁,工人。1996年11月12日初诊。5日前阴雨连绵,气候寒冷,不慎感受风寒,兼挟湿邪,出现喘咳,咯白色清稀痰,厂医诊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以西药治疗3天,无效。查其面色黑而虚浮,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午后重,无汗,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而细。诊为喘证,辨证为风寒挟湿束于肺卫,肺失宣降。治宜祛风散寒利湿,平喘止咳。投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处方:水炙麻黄6克,杏仁10克,炒薏苡仁30克,炙甘草5克,厚朴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水煎服。服2剂,喘止,咳大减,寒热已退,继以上药去麻黄,又服4剂,病愈。《经方治病经验录》
林某某,男,40岁。发热鼻塞,嗅觉失灵,面额部疼痛剧烈,不能自持,鼻涕黄色粘稠,烦躁难眠,口咽于燥,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肺经郁热,化腐成脓。盖鼻为肺窍,肺热壅聚于窍,故发热鼻塞,嗅觉失灵;火热上攻则头痛剧烈,口咽干燥;火热郁久成脓则鼻流黄稠浓液。
郁非宣不散,火非清不熄,脓非排不尽,治宜宣肺清热排脓:麻黄、甘草各6克,杏仁12克,苡仁60克,桔梗、漏芦、黄芩、栀子各15克,石膏、鱼腥草各50克,银花25克。5剂后发热头痛若失,用力擤鼻时或有少量白黄脓涕,其它证状均减轻。上方去石膏,加夏枯草以善后。(浙江中医杂志1983~(8>:353)
按语:鼻窦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鼻渊。若脓液已成,西医常用穿刺排脓法,中医虽无穿刺之术,但有排脓之方。本例应用麻杏苡甘汤加清热之品以宣肺清热,重用苡仁合桔梗、漏芦以排脓,有效。《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论:肺主皮毛,而窍于鼻,皮毛窍闭,肺气上逆,冲于鼻窍,则鼻塞不通。肺主收敛,肺逆失敛,则火逆而刑金。卫气不泄,则肺热而瘀蒸,所以涕黄而稠。麻黄,发表寒而泄肺闭,石膏,清肺热而泄胃燥。